坚信管理的力量

站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起点”上,世界经理人将继续陪伴中国企业“管理再出发”,而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我们始终不变就是:坚信管理的力量。
致读者

中国的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重要关头。

站在改革40 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人们不禁思考:是什么力量支撑中国企业一路闯关同创中国的经济奇迹?诚然,是众多的因素成就这一奇迹,世界经理人自始至终坚定地为管理发声,这一奇迹离不开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是创新与变革的力量,是突破与重生的力量,也是开创与进发的力量。

面对新的历史转折关头,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内部进入经济转型期,企业面临着更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未来的三年、五年,管理的力量依然是确保企业平稳度过经济波动的磐石。

世界经理人“2018 中国十大管理实践”活动主题为“智无界 创共赢”,回顾改革开放的40 年发展历程:中国企业的创造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步步迈向价值链的上游,在一些细分领域逐步成为全球引领者;中国企业的开创与进发精神与时俱进,在全球经济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国内塑造着商业价值和商业文明。

我们惊奇地发现,世界经理人“2018 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获奖企业家正带领企业把管理的力量提升到新的高度,在管理实践上探求商业“真知”,勇于自我革新,突破转型困境。

作为国内一年一度的管理盛宴,世界经理人中国十大管理实践已进入第16 年,一年又一年的卓越管理实践被发现、被见证、被记录。时光流逝,世界经理人关注、记录这些值得尊重的中国企业的成长进程,为更多的中国企业汇集、传播一流管理智慧和实践,助推中国企业持续进步。

站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起点”上,世界经理人将继续陪伴中国企业“管理再出发”,而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我们始终不变就是:坚信管理的力量。

智无界,创共赢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十大管理实践隆重揭晓

聚焦卓越管理实践,探求一流管理智慧。

世界经理人第16 届“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评选结果隆重揭晓。以“智无界 创共赢”为主题的“2018 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评选从今年6 月份筹备工作开始启动,10 月初正式推出,在世界经理人网站、手机端、微信、微博等数字化平台,以及行业论坛、展会等线下渠道获得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参与;至10 月底投票结束,累计投票数逾 65 万张。

▲2018年12月12日,世界经理人2018(第十六届)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论坛暨颁奖典礼在深圳圆满落幕。(点击图片查看本次论坛新闻报道)

综合网络投票、管理专家评审团投票和编辑部三方意见,合计每项候选管理实践的总得分,世界经理人最终评选出TOP10 奖和优秀奖,继续发现、见证和记录商业世界的卓越管理实践,为中国企业贡献出极具引领性、借鉴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参见“2018中国十大管理实践”榜单)

点击识别二维码进入
“2018中国十大管理实践”
专刊报道

创新与变革、眼界与格局、突破与重生、开创与共赢,这些关键词是过去一年来企业发展中的高频词,也是世界经理人“2018 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评选主题“智无界 创共赢”的主旨。

坚信管理的力量,寻求变革转型

从本届评选活动的获奖企业中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驱动下,从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业务的转型与变革、模式的开创与重构等各个维度进行实践探索,力图成为行业颠覆者和引领者。

曙光公司的“攻坚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实践,紧紧切合了“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北京城建集团国际事业部“'一带一路’下的国际业务变革”实践,更是紧贴“一带一路”政策;未来,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发展将会越来越紧密,大家将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关系,一起组成了“命运共同体”,研华科技的“共创”实践正是这一趋势的极佳诠释;迅雷的“打造区块链技术创领者”和捷渡科技的“打造智慧车联网平台”实践,都牢牢踏准了行业的发展节点;中集车辆的“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和伊戈尔电气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则呼应了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大潮流……

可以发现,本届评选活动获奖的管理实践不但重视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紧跟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而且都体现出求变的迫切之心,绝不拘泥于当下,而是放眼未来、格局宏大,追求长远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田新民分析道:本年度的管理实践获奖案例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整体趋势,或者专注核心技术,或者调整产品结构,或者定位细分市场,或者拥抱“大智移云物区”,这些努力,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最需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胡左浩指出,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今天,中国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和转型的节点。这些获奖的管理实践可以给企业提供四点启示:一是具有颠覆自我、永不满足的企业文化,积极主动寻求方向明确的变革转型;二是基于时代特点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驱动企业持续发展;三是企业变革转型成功需要团队建设和能力建设等组织建设相配匹;四是企业的经营者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敢于人先,勇于做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弄潮儿向潮头立,具有企业家精神。

科特勒咨询中国区合伙人、知名增长战略专家王赛则认为,本届获奖的管理实践看似不同,但内核高度相似,他总结为“ 站稳脚跟,创造机遇”,动态地强化竞争优势。站稳脚跟,是指巩固并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创造机遇,则是指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发现与核心能力相关的变革性机遇。

新改革时代的企业管理之道
——“2018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评审专家重磅解读

在世界经理人历届的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评选中,评审专家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和世界经理人一起研究、总结商业世界的卓越管理实践,为中国企业贡献一流管理智慧和实践。参加世界经理人“2018 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评选的9 位评审专家,分别来自权威的经济与管理学术机构、知名商学院、中国本土优秀咨询公司和著名跨国咨询公司,以及著名的市场研究咨询机构。

9 位评审专家全程参与了此次评选活动,包括投票推荐、单项管理实践的点评、获奖管理实践的整体分析和评价。

针对本次获奖的管理实践,世界经理人跟评审专家们从多个维度展开了对话,包括获奖管理实践的整体规律、在新商业时代的借鉴意义、在企业管理上的前沿模式、与“智无界 创共赢”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改革开放40 周年节点下,这些获奖企业与企业家的变革对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参考意义。评审专家的精彩解答呈现如下,以飨读者。

开创新局的力量

《世界经理人》:从整体上看,获奖的管理实践呈现出怎样的规律和特点?

田新民:本年度的获奖案例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整体趋势,或者专注核心技术,或者调整产品结构,或者定位细分市场,或者引领商业模式,或者拥抱“大智移云物区”,这些努力正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最需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发展方向。

胡左浩:一是都是各自细分市场或特定行业的领军企业,能引领各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二是把握数字化时代的脉搏,在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顾客价值创造以及促进组织智能化转型方面,这些企业走在同行的前列。例如,研华科技采取“共创模式”打造产业物联网生态圈。三是这些企业都具有持续创新的基因,而且在创新方式上也不断进行突破。例如,曙光公司的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四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嗅觉敏感,眼界开阔,初心坚定,目标明确,具有企业家精神。

王赛:获奖的管理实践看似不同,但内核高度相似,我总结为 “站稳脚跟,创造机遇”,动态地强化竞争优势。过去讲究“高瞻远瞩”,但在当今商业环境变动大、未来不确定性强的时代下,高瞻远瞩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风险很大。

站稳脚跟,是指巩固并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企业面临转型不一定要高举高打,巩固和强化现有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对企业变革更有帮助。创造机遇,是指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发现与核心能力相关的变革性机遇。市场机遇是战略变革的启动器,需要发挥战略眼光、基于自身核心能力创造属于自身企业的机遇。

谢朝晖:一是“技术+ 模式”双驱,行业“技术壁垒”的必争之地,已成为实质上的红海血拼。在打造核心技术的同时,巧妙重构商业模式,实现基于核心技术的差异化竞争成为趋势。迅雷基于核心技术的区块链商业新生态、研华科技的“共创”物联网行业的客户价值都堪称典范。

二是时间的壁垒,企业的坚守初衷,是在“时间”的先发与长守中,积淀规模、经验、能力壁垒。

三是趋势的力量,善用外部环境变化所形成的趋势力量,是企业借力发展和转型的核心。北京城建借助“一带一路”推动国际业务变革就是借势发展的经典。

叶小松:获奖的管理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围绕客户和市场”的需要进行转型创新,毕竟企业要成功,根本还是在于能否在环境巨变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地为客户更好地创造价值。同时,在实践中,都遵循了一定的理论牵引、有步骤有计划的推动管理升级。

曾双喜:第一,大部分企业在过去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近几年在业务增长方面到达瓶颈期,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转型。第二,这些企业的战略方向定位都比较清晰,聚焦细分市场进行长期专业化深耕。第三,很多企业十年如一日地持续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第四,在细分市场发展规模容易受到限制,因此这些企业在市场开拓上勇敢地走出去,开启全球化之门,使自己从“小池塘的大鱼”成长为“大池塘的大鱼”。第五,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本次获奖的企业里面有不少已经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方向,通过数字化技术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提升效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张正华:一是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新常态,众多企业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新的竞争阶段的重要管理要素;二是新技术驱动创新成为新常态,获奖企业通过新技术应用,在商业模式、解决方案开发和产品开发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并获得领先优势;三是依托“一带一路”企业国际化转型是趋势,这个国际化转型不是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而是指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市场,成为国际化公司,其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模式进行深度国际化运作的改造。

新变革,新思维

《世界经理人》:2018 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 周年,中国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和转型期。在你看来,此次获奖的管理实践在帮助企业应对新阶段的变革转型有何借鉴意义?

田新民: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粗放式增长,市场空间巨大,劳动力优势极为明显。第二个阶段,劳动力优势有所减弱,投资驱动效果显著。现在到了第三个阶段,劳动力优势不再,投资驱动的效果也不明显了,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结构优化。本次获奖案例,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有非常典型的借鉴意义。

胡左浩:变革转型的驱动力来自内外部两个方面。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和全球化时代的深化从外部驱动中国企业的变革转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管理的升级突破需要从内部驱动中国企业的变革转型。这些获奖的管理实践可以给企业提供四点启示。

一是具有颠覆自我、永不满足的企业文化,积极主动寻求方向明确的变革转型。比如中集车辆前瞻性地进行“致力灯塔工厂建设、打造敏捷性的组织”的企业转型。

二是基于时代特点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驱动企业持续发展。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迅雷、研华科技以及捷渡科技积极开拓基于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培育新市场,而中集车辆、伊戈尔等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提升组织效率和竞争力。

三是企业变革转型成功需要团队建设和能力建设等组织建设相配匹。这些企业的管理实践表明没有相配匹的团队和能力,再好的变革转型规划也难以取得成效。倾听客户声音共创价值能力以及行业生态圈构建和管理能力是数字化时代企业最为重要的两大能力。

四是企业的经营者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敢于人先,勇于做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弄潮儿向潮头立,具有企业家精神。只有在企业发展好的时候主动进行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变革,企业才能真正长期持续处于行业前列。

王赛:一、拥抱全球化。随着国家进一步开放,我们不仅要走出去“客场作战”,还会与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主场作战”。中国企业要积极拥抱全球化,主动布局国内国际市场,才能增强与跨国企业竞争的能力。

二、拥抱科技。科技发展是时代变革的主要成因,本质在于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这是不可避免的规律,企业要学会借助科技的力量。

三、稳中求胜。转型必然阵痛,阵痛或来自组织、或来自市场、或来自资本,要想平稳度过、成功转型,则必须稳中求胜。我尤其建议转型企业借鉴研华科技“第二引擎”战略,而非谈转型则All in。

谢朝晖:顺应时代和环境变化,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性“战略支点”,以“巧力”推动组织变革与战略转型,获取更大战略先机与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在传统技术驱动型行业,加入“新兴商业模式”,或是在聚焦领域加入“时间”的长轴,还是在外部大势中,找寻驱动行业前行的根本性变革和转型力量。本次获奖的管理实践,为我们从不同视角诠释:创新“战略支点”,适时借势发力,撬动巨大商机,获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叶小松:首先,所有企业在适应新阶段的变革转型之前,都要思考一个问题:企业最值钱的是什么?过去的企业都在追逐更高的利润,却一直未能在“让自己更值钱”方面提前做足够的投资和投入,这样就难以适应变革转型的要求。其次,“结硬寨打呆仗”—任何变革转型都不是朝夕就能获得成功的,一定要提前做长远规划。最后,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企业、了解客户的需求,一定要在内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重视力度。

曾双喜:第一,任何战略转型的落地与组织变革的推动,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此次获奖的企业都非常重视核心人才的吸引、选拔、培养和发展,这也是他们转型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二,把握住行业发展趋势,既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不为外界的各种诱惑所干扰,又要勇敢坚定地推动变革转型,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革命,才能取得新的创新和突破。第三,坚持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认真倾听用户的需求,坚持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以用户的需求来驱动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提升。这同时也要体现在组织设计上,让听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让组织更加敏捷,让一线人才有更多的决策权。

张正华:一是在意识上帮助中国企业认清主动变革能够获得竞争优势。

二是在管理变革手段和工具应用方面进入了“跨界突破”阶段。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管理工具和手段已经改变了单纯依赖组织和人的改变时代,互联网、AI、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已经直接嫁接到了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乃至管理流程中,这些技术应用在管理上的跨界突破,又极大的改变了组织形态,改变了企业对人的要求,最终将大幅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骆欢: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无论是“打造区块链技术创领者”的迅雷,还是“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的传统制造中集车辆,都是在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中迎难而上,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迅雷是利用最新的区块链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开发者生态服务,使得开发者和创业团队能够以更低的开发成本和门槛进入到区块链行业当中,而中集车辆则通过打造“灯塔工厂”作为示范和样版,逐步实现制造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智无界,创共赢

《世界经理人》:本届活动的主题是“智无界 创共赢”,重及点关注企业在“创新与变革、眼界与格局、突破与重生、开创与共赢”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在你看来,此次获奖的企业和企业家如何体现了“智无界 创共赢”?

田新民: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时代,企业、市场的边界都越来越模糊,本届活动的主题“智无界 创共赢”提得非常好,一方面,通过创新,行业的边界不复存在,未来汽车行业的主要玩家可能就不是老牌的汽车生产商,而可能是掌握新能源技术的玩家,或者是掌握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玩家。另一方面,组织的边界也趋于模糊,虚拟网络组织形式开始大规模发展。本次获奖案例都是围绕这一主题,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升级或者组织变革等,体现了“智无界 创共赢”。

彭娟:此次获奖的企业家和企业都体现无界和共赢这两个关键词。无界就是要对进行创界创新和资源的整合,通过智慧用技术来链接生态,让技术形成整体方案服务企业发展,同时企业间又可以通过技术链接成平台来提升整体产业价值,共赢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每个企业和企业家都能够在技术创造无界的过程中获得红利。

胡左浩:我对主题“智无界 创共赢”的理解是在数字化时代,“智慧与智能”超越思维边界和企业边界连接一切。企业家的智慧主要表现为眼界与格局,通过创新和变革,带来业务突破和组织重生,实现与生态圈的利益攸关者共生共赢。

在企业家眼界和格局方面,迅雷CEO 陈磊基于行业趋势以及企业能力抓住潜在区块链风口把握新业务发展契机,并提前部署人才布局和规划以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在创新和变革方面,曙光公司不仅强调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也强调核心技术应用的市场创新。在突破与重生方面,研华科技通过咬住作为第二引擎的物联网新兴业务,打造产业生态圈为顾客共创价值实现利益攸关者的共生共赢。

王赛:智无界,是变化时代对企业家的要求,即必须敏感洞察变化方向,并且有深入的思考决策能力。此次获奖的企业和企业家取得突破的方向差别很大。例如,迅雷基于新的技术机遇,中集基于产业机遇,北京城建基于国际化机遇……这些都打破了过去固有的结构性增长方式;这些突破方向的选择又展现出相当的战略前瞻性。

创共赢,则是智无界的结果,体现为价值共创。本次获奖的企业和企业家将价值共创演绎得更为全面,既与客户共创价值,也与行业上下游共创价值。例如捷渡科技与行业上下游共建智能网联车平台。

谢朝晖:一是深度商业洞察,前瞻趋势预判。善于从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发现行业动因和趋势,准确预判,不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强大的创新和变革基因。拥有持续创新、变革的企业家精神,突破传统行业掣肘,引领行业模式、产品、技术、管理领域的突破,实现企业升级与发展。三是再造行业价值,共创共赢发展。创新传统行业价值链,从“价值争夺”到“价值共创”,持续商业模式优化和迭代,更为高效整合资源,不断突破创新客户价值,资源整合,共赢发展。

叶小松:“智无界 创共赢”道出了新阶段企业管理升级的内核,此次获奖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在“以知识型员工管理”的模式为主的,这正反映了“智”的内核。另外,获奖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在基于“共赢”的逻辑上进行管理升级的,无论是企业与内部员工之间的共赢,更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共赢,以及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共赢。

曾双喜:一是在产品研发上不断进行创新,在技术上有很多新的突破。二是在市场开拓上不局限于某个区域市场,而是放眼全球市场;同时在对待上下游合作伙伴时,以追求互利共赢的方式开展合作,体现了很高的眼界和格局。三是在人才管理上打破了原来传统的模式和框架,强调对人才进行授权和赋能,组织架构上也更加扁平化和敏捷。四是在业务增长的突破与重生。

张正华:一方面,此次获奖的企业都充分体现出了新智慧科技运用的宽度和广度。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以及跨界变革试用的实践性,恰恰印证了“智无边,用无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有了“生态思维”,这些企业都已经从最初的市场竞争思维当中抽离出来,开始共同建造一种“互生”的商业环境,相互链接、共享与开放,接着共同创造出来更多的社会价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共赢”。

骆欢:无论是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还是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都紧扣了“智无界 创共赢”的主题。但是,今天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左脑驱动的信息时代进入到右脑驱动的体验时代,设计已经成为驱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通过设计的力量改变商业格局的案例入选最佳管理实践。

企业家的管理之道

《世界经理人》:你对这些企业在管理上的成长进程有什么观察?这一批活跃在管理第一线的企业家的特质是什么?他们的经验对企业家群体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田新民:首先,这些企业的掌舵者具有清晰的战略思维,正是他们的前瞻性思维,为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其次,这批企业家是懂管理的企业家,根据企业战略,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产品结构,以及营销策略等。由此,不难发现,持续学习对于企业家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持续学习,才能看清趋势,从而更清晰地把握战略和方向;只有持续学习,才能用科学的方法践行管理,使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研发、运营、营销等)都能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彭娟:一般而言,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在2.5年,这与其他国家的平均寿命7.5 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头部企业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都应该是远超这个数字的,这说明企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经历过诸多的商业挑战和考验,所以管理上的成长过程就具有很多优秀的特质: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卓越的领导力等都是非常积极和系统的为企业家群体带来标杆的正向作用。

胡左浩:这些获奖企业家具有四大特质。一是具有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实践表明基于使命驱动的变革成功的概率更大而具有担当精神的企业将走的更远,担当还包括勇于承担风险以及积极对应不确定性。

二是开拓创新与思维开放。中国企业在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从传统企业向智慧型企业转型,从本土企业向跨国企业转型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样,对新机遇的敏感和把握新市场的敏捷也是开拓创新精神的表现。

三是具有坚毅的品质和敢于攻坚克难。捷渡科技董事长王杰说想未来走的更远,只能做两件事:一是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二是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捷渡科技也是这么去做的,坚决从传统生产型企业向硬件+ 软件+ 服务的解决方案型平台转型。

四是具有思想领导力和行动引导力。思想领导力指由企业家持有正确的价值观,领先的经营理念、富有远见的洞察所带来的影响力,使企业成为一个使命驱动的组织。行动引导力指由企业家自身作则、说到做到、坚持学习、群策群力所带来的影响力,使企业成为一个实干驱动的组织。

王赛:一是战略决策力。这些企业家面临着一个更不确定的商业环境,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进行战略方向的测试和判断。二是文化领导力。在战略变革环境下,组织的文化变革是首要的,许多企业家都特别提出对组织文化的引导,以适应战略变革。三是科技融合力。未来,企业家群体可能越来越多地具备复合背景,在企业最高层将科技与商业融合,成为科技战略家。

谢朝晖:这些企业的管理成长进程共性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确选择在什么领域聚焦资源,发展积累具有竞争优势的“量”,找到适合的“战略节奏”和“战略支点”,借势实现“质”的飞跃,确立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成就企业发展的大格局。这些企业家都具备领袖格局、创新突破、砥砺前行、共享共赢的特质,这些经验在塑造企业家精神、打造核心竞争力、突围传统行业竞争、获取可持续发展原动力等方面,对企业家群体会产生积极影响。

叶小松:这一批企业家有四大特质,学习型、远见型、变革型和开拓型。他们的经验对企业家群体可以带来四点积极的影响。第一,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所有的企业都不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了,一定要不断的思考未来可能的变化,以及变化可能给自己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并且提前做好部署、甚至提早“自己革了自己的命”。第二,树立了信心。第三,加强企业的内功建设。一定要在组织能力打造方面尽早开始、要给员工赋能,在内部人才培养尤其是核心中高管团队建设方面做强。

曾双喜:这些企业家有四个共同的特质。一是专注,持续不断地修炼内功,包括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务实,不盲目地追逐市场“风口”,而是真正去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三是创新,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市场开拓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四是追求卓越,有较强的危机意识,不满足于过去的成就,而是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

他们的成功经验,对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新常态趋势下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处于战略转型期的企业,带来了非常强的正面影响。一是现在的社会红利(人口红利、互联网红利、经济发展红利)已经没有了,不要去抱怨环境的好坏,而是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市场,实现从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二是不要搞盲目扩张和投资,而是要对市场进行细化,找准自己的定位,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做自己最擅长做的,这样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张正华:此次获奖企业家有着三个最主要的特质,一是都具有基于行业敏锐度的格局与视野,同时通过对市场需求和变化的深入了解和判断,实现企业技术的创造,引领行业科技的创新。二是跨界能力都很强,往往基于对跨界的观察与理解,积极的引入跨界技术和思维,融入所在行业的模式当中,实现创新应用。三是都拥有着很强的主动变革意识,积极拥抱变革,坚定企业的变革决心,重新定义企业的核心能力资源,并通过变革来驱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骆欢:成功的企业家不仅对大势有准确的预判,而且非常关注企业内部人才梯队的建设。无论是企业内部现有人才的能力提升,还是从外部引进适合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从《世界经理人》的访谈中看出,大多数获奖的企业家都非常关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成长土壤,在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是基石,没有人才支撑,任何组织变革和技术升级都难以实现。正如我们《世界经理人》近几年的评选,总是把关注的重点同时放在企业最佳管理实践和带领企业实施变革的企业家身上,实践与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0)

相关推荐

  •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海尔、中油瑞飞、宝钢集团等实践盘点

    2020年8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9月14日,国资委全面部署中央企业 ...

  • 站在骑士身边 | 高瓴DVC

    什么是"DVC"? DVC是高瓴与众多企业伙伴一起,长期摸索出的一套"深度价值创造"(Deep Value Creation)模式:由高瓴专业的团队深入企业产业 ...

  • 要首先做好数字化环境下的组织管理创新

    目前时期,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可以从三个方向: 一是积极尝试各种的数字化工具.方法,借助这些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譬如做到家电商.做手机订单.做小程序商城.做一物一码营销.做自助收银.做新传播 ...

  • 数字化转型系列文章之二——平台型业务数字化的两个管理难点

    2019年7月份,麦肯锡发布了一份报告<Industry 4.0--Capturing Value at Scale in discrete Manufacturing>,根据麦肯锡的报告 ...

  • 熊康:从华为实践看企业数字化转型

    文 / 熊康,华为公司企业架构委员会主任,变革项目管理办主任,企业架构与变革管理部部长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本文为华夏基石企业家华为交流会上熊康先生所作<华为数字化转型实践>主题分享 很 ...

  • 数字化转型赋能财务管理创新

    北京2020年11月10日 /美通社/ -- 11月8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浪潮集团等协办的以"管理会计应对不确定性挑战"为主题的2020年度管理会计论坛在上海举行,就当前不 ...

  • 后疫情时代的产业变革,他们发现了痛点,也看到了创新和未来

    不同企业的转型过程不同,但路径却是相似的.数字化转型要解决企业的共性问题:提质增效.降本减存.因此企业不仅要认识到趋势,有所投入,不断试错,还要重视人的作用,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文|<中 ...

  • 山东某政府团及企业家对标友达光电,学习数字化转型之路

    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然成为全球制造业最热门的话题,在这股浪潮中,"智能制造"为高质量.高效率做了最好的代言.5月26日耕耘学院携山东某政府团及企业家对标友达光电,学习数字化转型之路.零 ...

  • 大数据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

    公众号回复:干货,领取价值58元/套IT管理体系文档 公众号回复:ITIL教材,领取最新ITIL4中文教材 正文 前言  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制定与实施,大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且数据资产管理效率与企 ...

  • 校长要善于将沟通化作管理的力量

    文以养正 行以至美    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题目校长要善于将沟通化作管理的力量出处人民教育2018第1期时间2018.10.1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内       容随  想1. 沟通能力是 ...

  • 【视频】疫情之下,自我管理的力量

    疫情之下,很多人都被困家中,不断浏览网上的信息只会增加我们的困扰,信息太多无法分辩真伪,没有足够的材料去判断,只能不断的寻找更多材料来佐证,结果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却没有任何意义.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难 ...

  • 如何防止发展迟滞?牙科从四点出发,发挥出管理的力量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口腔领域的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牙科健康和美观的日益重视.在此背景下,各个牙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必须做好管理工作,致力于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带给客户看牙的便利.但是,很 ...

  • 无论天空多么黑暗,请坚信正义的力量

    很多人看电影,喜欢预先简单粗暴地判定,哪些人是好人,哪些人是坏人.其实,你明明知道,那些坏人脸上并没有贴着标签.他们并不相貌丑陋,行为怪诞,甚至衣着整洁,彬彬有礼,看上去又有教养又有品位.只是在不为人 ...

  • 期货交易:坚信趋势的力量,坚持多强空弱的交易原则

    交易中,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朋友喜欢做多空头主导的品种,做空多头主导的品种,简单点讲就是看着价格便宜了就买进,价格贵了就做空,结果往往是越买越跌,越空越涨.这种逻辑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左右着很 ...

  • 上市房企市值管理:“分拆”的力量

    上市公司的价值不仅在于公司实质的资产,更多取决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 记者丨李珍 来源丨中国房地产金融 "分拆"对已上市公司来说,是市值管理重要的一环. 房企通过剥离旗下业务 ...

  • 看看富商李锦记的家族管理,凝聚金钱的力量,成为资金上的避风港!

    郑锦桥 :嘉富诚家族办公室创始合伙人 其实FOF基金可以做一个单一小家的,个人家庭的负债:也可以做成大多数的,几家联合在一起的形式. 李锦记家族的FOF就是在一起统一管理的. 其实这个模式应该说比单一 ...

  • 社群式知识管理:借助群体的力量超越个人知识管理

    写在<超级思维方法系统>创建之前,我们将建立一种获取和管理知识的全新方式. 个人知识管理的尴尬在于,明明知识已经处于爆炸的状态,却试图用一个人有限的力量去获取无限的知识. 在个人知识管理的 ...

  • 【管理】人多力量不大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但是有时候人越多,事情越是没人做.就像"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 当一个人单独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