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可以快一点,但决策可以放在第二天(管理杂谈)
一、思考可以快一点,但决策可以放在第二天——今早想到《腾讯传》中说到的马化腾的决策风格,马化腾甚少或者几乎不在当天做决策,他总是等到第二天。我想到一些事情,跟管理有关,人是环境的动物,既能创造环境还能受环境影响,在一个急于做决策的会议环境中,所有的观点都是在支持决策的正确性,但一旦离开那个环境,沿着这件事,人可能就会变得更为理性,会有更多的角度来思考决策的合理性,我认为这是一种正确选择。请注意我在这里所谈到的“环境”这个词,很有可能是单一的立场、观点,尤其是情绪的感染,一旦与“情绪”有关,决策的正确性就会受到挑战。如若事情不是特别紧急,用不着当时就做决定,可以给多点时间来思考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像马化腾那样第二天再做决定。
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不是一味的人情管理,而是基于事实证据,相对公正客观的对下属进行管理,管理这个词稍微生硬,在此,我更喜欢使用“疏导”这个词,疏导的目的正如我在局部中的一篇标题:我们是来把事干成而不是跟谁置气。人有百样,职场小人也会有很多,当你无法确定谁是小人,又总是有人来跟你讲谁谁谁的工作动态并发表相关意见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听,但不要给出任何结论,你需要的是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尽可能的还源真相,而不是只听一面之词就得出和下出结论,然后给与“引导”,无论是告密者还是被告密者,你都需要给个交代,其实不是交代,而是一种态度,让添油加醋的告密者知道,你没那么好糊弄,也算是一种不动神色的警告,也让被告密者知道,他的工作做的不错。在很多团队管理中,团队的管理者大都有“护犊子”的现象,仁爱之心谁都有,但对管理者而言,看重的应该是事实和证据,不以证据为出发点的“护犊子”害是员工,至少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联系到我写说到的马化腾的决策风格,其实也在思考在团队管理中如何“有理有据有节”的管理和疏导你的员工。
因为一面之词而瞬间炸掉的管理者,从全局的概念来理解,不利于公司的整体发展,这会让某部分人看到你的喜好,进而图其所好并钻空子。尽管我们做不到绝对公平与客观,但我们还得尽可能的有相对公平和客观的管理理念。
三、管理不是因为看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可以做管理——作为管理层千万别认为只要发个文件就可以解决以前,在做任何一个动作之前先沟通与确认,达成共识以后再做决定不迟,所谓沟通既是方法还是尊重,你都没有这个概念,就不要要求员工有这个概念。今天带团队,尤其是一线团队,你得让人服,服不是因为你的职位,而是你做事的方式与能给员工和团队带来的希望。 好棋手通常都知道并接受自己同时也是更大棋局里的棋子。
很多管理层在当前会认为,90后或者00后较难管理,这里面有个对立,那就是,行政命令是一种纸质行为,具体到实践,是人在做,而只要涉及到人,就会有个性,就会有操作上的难点。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相信只要是个正常人,你需要把握住一个词——“成长”,涉及员工的成长,团队的成长和业绩的成长,如果一定要再加上一点,那就是自我的成长。四者同时兼顾,就达到了管理的目的。
四、我们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这两天我和三个同事去淮南出差,这里面还包括我的助理,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我的助理一直在接各种业务电话,是员工打来求救的,我当时在想,是不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或者说做的不够不到位,所以才导致我的助理来帮我阻挡各种业务骚扰,或许算不上骚然,但这完全不正常。我理解中的管理应该是,在一个团队或者公司里,你在不在,员工都能有序进行各种工作,尽可能的将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都能自己搞定,但我发现我们不是。在回来的路上,我也在思考,也顺便将这些思考跟大家分享:
作为一个管理层,如果每天都能接到各种各样的员工求救,只能说明这个团队是有问题的,其一,我们还没有将员工的能力培养起来,他还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其二,员工的依赖性比较强,他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管理层的存在,他也能将这件事做好;其三,如果能力达到,主动性比较强,那就只能说明我们的授权体系有问题,员工并不清楚哪些事情他可以搞定,哪些事情是他无法决定的。沿着这几个点思考,或许团队的成长会更快一点。
五、书面上的管理学知识可以参考,但并不一定适用——管理不是一堆文件和条条框框,只要你认识一点,管理是与人打交道的,你就必须明白,人是有温度,有思想,有个性,有脾气,有优点也有缺点的,那么你就不能按照书本上的东西硬来,这会适得其反。管理不仅考验智商还考验情商,这对管理者的要求会更高。要不为什么我总是认同谷歌的一句话:让你成为管理者的是你的头衔,能让你领导者的则是你的员工。这句话需要管理者好好理解一番。
六、在本篇的结尾,我想说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前几天keso在自己的公众号中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计划的阿里和市场的腾讯》,有时候你很难取舍谁对谁错,这两家公司在国内算是非常成功和非常大的互联网公司,这两家有着不同的管理风格,马化腾给公众的形象正如前段时间流行朋友圈的文章《腾讯没有梦想》,马云则不一样,马云的阿里巴巴有着对世界更大的期许,但你不能说谁一定是对,一定是错,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骨子里的成长路径不同,但最终你会发现,他们都在推动社会向前。要看出谁对未来社会的贡献更大,不是因为一个十年,两个十年,而是N多个十年才能得出结论。或许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比较推崇老子的一些做法和说法,这可能跟我一直在阅读的《诸子百家》有关,而能引起思考和推崇的则是其中的“道德经”。没有谁对谁错,但涉及到管理这个话题,我希望,不要一叶遮目,而要一叶知秋。作为管理者或者管理层,能尽量少刷存在感就尽量少刷,这对团队有利,有员工的成长有利,更有助于业绩和企业的成长,如果一定有规矩和规则,那也是围绕业绩业务开制定的普遍适用的流程。
写在最后的话:这两天出差淮南,说好的豆腐宴没看到,但尝到了当地的淮南牛肉汤,发现跟我在外地吃的牛肉汤完全不一样,于是拍照在这里,也算是个别样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