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为什么没有记载这一个民族,他们是否真是存在!

在中国西北,有一支规模十分庞大的民族,叫做羌族。这里的羌族是指广义上的羌族,其中包含了藏族。如果从族源上来说,汉族也是羌族的一支。在历史上,羌族有吐蕃、东女国、党项、宕昌、达布以及西戎、北狄、月氏、白狼、濮等分支。因此,羌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民族学、分子人类学和古文献记载的研究发现,古羌族还是中国古代夏朝和周朝的建立者,这就不得不让人惊讶了。

一,羌族和华夏族到底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在华夏族是在周朝形成的民族概念。在周朝之前,并没有华夏族。周朝之前的中原一带主要有两大势力,一是位于东方的夷族,他们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商朝也是他们建立的。传说中的帝俊、太昊、少昊就是这个民族的祖先。而另外一支民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也就是羌族。

东夷和西羌两大族群分布

羌族为什么叫做“羌”呢?原因是这支民族长期在甘青一带牧羊,因而被被人叫做“羌”,也就是牧羊的人。《说文解字》对羌的解释是:“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山海《山海经·西山经》中对羌族的羊图腾有记载:“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在古代的河湟流域,水草丰美,十分有利于畜牧业发展,也就是羌族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经济。

羌的解释

那么羌族和华夏族又有什么联系呢?华夏族有两位人文祖先,分别是炎帝和皇帝,两位都出自羌族。根据史料记载,炎帝是姜姓,《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根据古文字学研究,甲骨文中的“羌”也就是“姜”。

而姬姓出狄族,而狄族是羌族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一支。《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而位于陕西西部的戎族也和黄帝有血缘关系,《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到春秋时期,北狄中的白狄也就是姬姓,白狄在战国时代还建立了中山国。杜预《春秋释例》说:“鲜虞中山,白狄,姬姓”。

黄帝陵

可见,华夏族是从羌族中分离而出的。大约在8000年前,进入渭河流域的羌族发展出了农业,因而开始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其中姬姓和姜姓是两支较早进入了农业时代的。他们在渭河流域创造了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坡文化等。

东亚古人类迁徙地图

从分子人类上,也可以证明当今的汉族和羌族有密切联系。根据DNA检测分析,汉族和羌族最早都属于古羌族系列,大约在5000年前,汉族的祖先从羌族中分离了出去。在语言学上,也可以证明。现在汉语、藏语等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注意,是语言相似,不是文字相似),因此在学术界被归为汉藏语系。

二,羌族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谁创立的?当然是大禹。根据史料记载,大禹确实是不折不扣的羌人。《新语·术事》云:“大禹出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鲧娶于有莘氏,……产高密(禹),家于西羌”。《盐铁论·国病》亦云:“禹出西羌”……如此多的史料都在说明大禹就是一个西羌族人。

羌族

在中国历史上,商朝并没有记载“夏”,最早是周人提到夏朝。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夏这个字。实际上,夏是羌族炎黄一支的自称,而商朝人则统一称为羌。目前在甲骨文中已经发现了39个“羌”字。羌人和商朝人经常战争,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中举例:“伐羌,妇好三千人,旅万人,共万三千人。” 商朝一次排除13000多人去讨伐羌人,这在当时几乎就是出全国之兵了,可见羌人势力强大。

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军队伐羌方的卜甲

通过战争,商朝俘虏了大量的羌人,这些羌人沦为了奴隶。在甲骨文中,用羌人为牺牲的甲骨卜辞很多。商代甲骨卜辞中,至今已发现人祭卜辞约2000条,记载“人牲”总数14000余人,其中近8000人为“羌”。可见羌族是商朝最大的敌人。商朝将女的羌人称为“姜”,将男性称为“羌”,头戴饰角的羌族领袖称为“美”。

人殉坑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夏朝早在商汤时代就被商人所灭,但是后来为什么还有如此多和羌族的战争呢?夏朝是羌族建立,但是羌族分布地区很广,整个黄土高原、关中都是羌族的势力范围。商朝灭夏后必然会引发和羌族的仇恨和矛盾,于是后来必然会长期处于对抗状态之中。

三,周人来源于羌族

周人,宣称自己是夏朝的继承者,和夏朝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我们可以从周人的姓氏来看起来源。周人是两大姓氏通婚而形成的民族,分别是姬姓和姜姓。周人父系为姬姓,这是无可置疑的常识。而周人的母系来源多为姜姓,《史记·周本记》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也就是周族的祖先后稷是姜原所生,因此母系来源于姜。后来的姜姓一直在周朝发挥重要的作用。如著名的姜子牙,也就是周族中的贵族人士了。

周人本来是戎狄的一支,因为进入了农耕时代,从而从戎狄中脱离而出。夏朝灭亡后,周人“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根据《中华远古史》的作者考证,周人最早生活在山西一带,夏朝灭亡后逐渐迁徙到了关中。我们可以猜测,夏朝灭亡后,为了躲避商朝的战争,周人就西迁到了渭河上游去了。迁徙到了渭河以后,周人就开始发展农业,因此被商朝人成为“种田的人”,甲骨文中的“周”也就是“田”的形状。

周字的演变

周朝灭了商朝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分封。由于周人自称是夏人,因此这些分封国就合起来成为“诸夏”,后来又有了华夏的称呼。而此时,周人又以自己为中心,将东方的民族称为东夷、北边的民族称为北狄、南方的民族称为南蛮,西边的民族成为西戎,于是形成了华夷观念。包括那么没有和自己同宗同源的羌族,因为没有进入农耕时代而疏远,也被贬斥为“西戎”、“北狄”。

一起学篆书

篆友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