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创作高峰论坛专刊]散文美的核心在哪里II孙江月
☆散文美的核心在哪里☆
☆孙江月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作家创作高峰论坛孙江月的发言
2010年,我在一家散文作家论坛上说过这样的话:散文就是散步,是有心人把撒落在路旁边的那些零星的花瓣捡拾起来,用一根针线细心地将它穿上,用心灵温暖她一千次,然后打上结。这样的花瓣,在我心中是生活的音符,是酒巷的醉话,是幽径的独语,是茶社的评书,是失眠者的苦思,是底层大众的花篮。
当下,在我看来,散文经典不多,名篇更少,原因很多,此不赘述。让人堪忧的还是散文文体混乱,艺术失范。散文概念被宽泛到已经没有边界的程度,快要出轨了!是驴是马是狗是羊已难以分辩和界定。一读似小说,二读似纪实报告,再读似杂文,后编入是散文。而作品的思想也缺乏深刻的穿透力,大多靠一些信息知识经验取胜。宠杂无端,繁琐无序,冗长犹如博士论文,味同嚼蜡。至于生活、情感、美感、诗意之类,更是无从看到了。
借此机会,今天我最想说的是,散文(含游记)美的核心在哪里,或者说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散文美的核心主要有三个方面:
散文自身的这种散漫式的文体决定了它“美文"身份和名片。可以说,任何一种文体样式都不能达到它的高度。它是自由女神,人人都仰慕她,爱慕她,敬畏她。泱泱华夏文明,散文占了半壁江山。
散文的语言美,是一切文学艺术语言的榜样。它是最讲究,最生动的艺术语言,也是最典范和包容的语言文本。所以一般的作者或作家要想企及它的语言高度,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是得像佛徒达摩大师断臂的精神,诚心、悉心修炼,才成正果。比如先贤徐霞客、鲁迅、茅盾、朱自清、孙犁等。
散文最讲究表现思想境界,是它的灵魂所在,也是这文体自身赋予的高度及使命。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它就逃脱不了思想沉重的肩负,以春秋时代的孔子、孟子等先哲圣贤作例,他们的那些对话文言词章,无不烙印着思想火光的事实。也正因为具有思想的境界,才获得了广为流传、传播、传承的意义。如今,这样的光荣传统在我们很多很多的作家和作品中丢失掉了。
今天我们大家欢聚在这里,讨论这种文本,它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遵义杯”的游记文章,是时代催生的结果,是中国梦春风般的体现;我愿与在座的作家们一道,不忘初心,继续写作,贡献社会,贡献时代,贡献我们的人民!
作者简介
孙江月,当代诗人、散文作家。重庆市丰都县人,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学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丰都县作家协会主席。作品主要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文艺报》《诗刋》《青年文学》《写作》《海外文摘》《散文选刊》等全国主流期刊。
征稿专栏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