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苏14 忆江南 苦密州 盖浇饭 ​肉腥膻

圃苏14 忆江南 苦密州 盖浇饭 肉腥膻
人在困苦中,最惯常的回忆都是那些曾经美好的经历,苏轼亦不能免俗。
在密州时,苏轼诗词创作的题裁中,对于江南风土的追忆,是着上很多笔墨的,而且字句之间,任谁也能明显感觉到他对密州饮食起居的巨大落差为自己带来的不适感。
于蜀人苏轼而言,无论从气候环境,还是饮食素质,江南都是向上的,而胶西一带都是明显向下的。
苏轼在密州最大的文学成绩,其实并不是那首豪放词,而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超然台记》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形容江南胶西之别,一一对仗:
江南:舟楫之安,雕墙之美,湖山之观。
胶西:车马之劳,采椽之居,桑麻之野。
在江南,苏轼可以安逸地乘船,倚靠着美好的西湖与孤山,居住在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之内。
而在密州,离岸之后,苏轼必须行车驾马,住在简陋的木屋里,也没有啥风景可看,终日要面对的就是各种不顺利的农业事务。
对于像苏轼这种基因中一早就植入了浪漫主义的诗人来说,密州,太痛苦了。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熙宁八年(1075),赴密州任一年期将至,苏轼收到了好友蒋夔寄来的一罐茶叶,煎煮之下,清香怡人。一看到茶,苏轼自然就会顺着那股清香,让灵魂爬回了杭州。
一边啜着止沸的茶汤,一边回忆过往种种,给蒋夔写回信时,附了一首长诗。
此诗极长,全文附于文末自赏,但其中细节丰富多彩,甚至可以当做考察北宋江南风物的证据来学习。
苏轼在诗中回忆,自己本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在蜀中家乡时,水陆通畅,一叶扁舟到了江南,就非常适应当地的生活,杭州三年,享尽江南美味佳肴,湖海珍馐,吃爽了之后,在湖边找个舒服的所在一躺,一觉醒来,泡上一瓯好茶,一天就过去了。
写到这里,苏轼笔锋一转,说起自己来到密州,再无风景可言,除了农田就是荒野。
苏轼又说到密州风物,字里行间、各种委屈涌起。
话说密州当地的胡羊,个头贼大,把羊毛剪去之后居然还像一匹小马一样,每天在府衙之内吃饭时,连盘碗之内都有膻腥之味。
苏轼还向好友介绍了密州当地吃饭的习俗,对于吃惯了杭州精致小吃的人来讲,实在是太过粗鄙简陋。
宋代密州人吃饭,习惯把肉放在碗底,碗面铺上一层米饭。我们今天吃快餐时,常有一种盖浇饭,那照这么理解,当时苏轼吃的就叫饭盖肉(饭瓮)
再说饮料,密州人爱喝酸酸的饮料,可能与枣酿之类的果汁类似,这一点,与杭州人对煎茶的热爱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北宋江南热衷擂茶,要用铜制的小碾子,在柘木做的容器内捣碎茶叶,之后煎煮,这工序何其讲究。
而到了密州呢,一切变得简单而粗放,茶就不要想了,研磨芝麻的器皿竟然是大盆。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和蒋夔寄茶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
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
金齑玉鲙饭炊雪,海螫江柱初脱泉。
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
自从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
翦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厨中烝粟埋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拓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
(未完,待续)
鹿角:古代府衙外布置的障碍物,这里代指府衙内
(0)

相关推荐

  • 拜谒三苏祠

    到眉山拜谒三苏祠,这是我继杜甫草堂.新都桂湖.崇州罨画池.新繁东湖之后,寻访的又一四川古典园林,弥补心中好大的遗憾.三苏祠在2013年4月芦山地震中受灾破损,经三年的修缮,终于今年4月重新开放. 规模 ...

  • 圃苏15 密州之苦:苏轼的自我开解​

    圃苏15 密州之苦:苏轼的自我开解 上文说到,苏轼写了这些密州当地的情况,只为了告诉送茶叶给他的好友: "你以为我在这里还像在杭州时一样过得考究精致吗?老友你错喽. 我把这诗寄还给你,实在感 ...

  • 圃苏07 放肆与谦卑的统一 苏密州的“能、该、要、想”​

    密州,对于一生游历漂泊州城无数的苏轼而言,从文学成就.仕途功业还是个人生活上,都算不上一大篇章.但是,当我们仔细审视苏轼当时处境,就不难发现,密州这一站,是绝不能被忽略而一笔带过的. 想要了解密州苏轼 ...

  • 圃苏08 苏轼文化标签的底稿@密州​

    圃苏08 苏轼文化标签的底稿@密州 熙宁变法中,负责新法制定与落实的机构是司农寺,大概相当于现在发改委的功能.在一个励新图治的时代,一切与改革有关的机构都是意气风发的,意气风发的潜台词就是权力释放,再 ...

  • 圃苏26 分别七载苦相逢 二苏风雨对床眠​

    圃苏26 分别七载苦相逢 二苏风雨对床眠 在济南,苏轼最大的收获并非见识了趵突泉,也不是与旧友李常重聚,而是终于认识了后来在思想上.文化上追随苏门一生的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 若以年龄排苏门四学士 ...

  • 东坡故事68:离任杭州,升任密州知州,王朝云初来苏家

    1074年的九月,指导完各县的捕蝗事宜,苏轼回到了杭州.转眼间,他在杭州担任通判已近三年,按照朝廷规定,应该予以升迁或者调任. 作为当时保守派的一员干将,苏轼一直得到保守派大佬范镇.文彦博等人的关照, ...

  •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灌园陈定 为圃苏卿

    [拼音]:Guàn yuán Chén Dìng  Wéi pǔ Sū qīng [人物故事]: 陈定,字子终,又称陈仲子.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隐士.其先祖为陈国公族,先祖陈公子完避战乱逃到齐 ...

  • 与苏轼相遇在密州

    公元1074年,39岁的苏东坡,正值壮年,在杭州任职期满,自请调至密州.密州,即山东诸城.此地自古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直到苏轼的到来.伴随着苏东坡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密州从而名扬天下.其中< ...

  • 北方第一海关:密州板桥镇市舶司

    郭泮溪北宋板桥镇市舶司示意图.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任知密州的朝奉郎     范锷上书朝廷,请求在地理位置优越,对外经济贸易发达的密州板桥镇设立市舶司.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5年后朝廷终于批准 ...

  • 14岁苦恋大21岁已婚老师,家人反对就断绝关系,1年后却含泪而终

    在现在这个年代,像什么父女恋,姐弟恋或者师生恋,其实都不算什么事了,毕竟年代不一样了,如今的我们确实是变得越来越开放了,可是这样的情况在民国时期那就是一个很大的禁忌,虽然说民国时期中西文化在进行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