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篆新姿—西泠六家作品巡回展|冯宝麟

三品美术馆“古篆新姿—西泠六家作品巡回展”将于2020年10月18日在北京馆拉开帷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参展艺术家冯宝麟先生的艺术世界。

冯宝麟先生艺术专题片

参展艺术家:刘恒、朱培尔、范正红

仇高驰、冯宝麟、徐海(以年龄为序)

  前 言  

  “篆籀有志气,当於古人求”,书不通篆,难以高古。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书贵有我,独抒性灵。

  是故藉其识而发其所受,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或曰“古篆新姿”

  西泠印社,创社百年余,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名家辈出,久耀风华。

  三品美术馆,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举办“古篆新姿—西泠六家作品巡回展”

  “西泠六家”(以年龄为序)亲汔师古,胜任以道,熟之于手。虽性情各异,然书若心画,其感惠徇知,不觉见之笔下,风神独具。刘恒的率意自然、朱培尔的明心见性、范正红的苍逸超迈、仇高驰的渊雅清醇、冯宝麟的法古思变、徐海的质朴多姿,皆构成了为情而文、为时而著的现代乐章,笔墨之外自有一种正大气象。

  “传统传承与时代创新并重,技法精到与情感尽致并重,审美共识与风格独特并重,艺业专攻与综合素养并重”是三品美术馆的学术的学术主张,“西泠六家”的作品印证了上述主张。

  此次展览,篆书、篆刻为题,兼及隶、行、草三体,当为广大观众奉献一场精美的艺术盛宴。

策展人:倪加福

2020年8月于北京

冯宝麟

一九六四年生,河北黄骅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理论部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书法篆刻作品获: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三等奖。入展全国第七、八、九、十届书法篆刻展,第一、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二、四、五、六届篆刻艺术展。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等权威机构收藏。

学术论文获评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征文一类论文、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

中国书法艺术富于韵律美,以“刻镂声律”的节奏变化来蕴蓄形质,由此落墨情生,神用象通。

冯宝麟先生以“法古思变,创新能典”作为艺术追求的原则和理想,“寻声律而定墨”,故其书婉约唯美,雅有新声,诠释了“婉而通”的古典主义境界;而其篆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沉潜于古典的意蕴之中,又以巧生妙,让现代情思荡漾在金石华彩之中。本片就带你走近冯宝麟,走进他的笔墨园林和金石天地。

冯宝麟 杜甫诗《丽人行》中堂

2020年 180cm x 97cm

冯宝麟先生,一九六四年生于河北黄骅。其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等权威展览活动中取得佳绩,学术研究也硕果累累。

冯宝麟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六条屏

2020年 137cm x 35cm x 6

韵律引申为音乐的节奏规律,属美的基本范畴,书法审美从属于此。黄庭坚言:“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韵是书家流露在深厚笔墨功力后的审美高度,决定着格调的高低。“律”则依附于“韵”,似音节的高低变化,影响书法线条、质感、结构等节奏走向。冯先生作品的韵律性,首先表现在整体的审美内涵之上,他“窥意象而运斤”,善于从传统中颐养新意,注重精神内核的挖掘与释放,对“今妍”之风能够保持清醒,愈发追求金石气息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成为一种鲜明的风格特征。他的铁线篆作品于工稳中求变化,变化中又对“正大气象”着力最甚,追求丰富的意蕴表达和超脱的精神体验。

冯宝麟 临王福庵书《左太冲咏史诗》中堂

2020年 131cm x 60cm

“夫韵与气度,皆须求之于笔墨之外也。韵从气发,度从骨见,必内有气骨以为枝干。”书法艺术的韵律美,是作者的审美修养与高超的创作技巧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之美,笔墨在抑扬顿挫、起伏转圜中寻找韵味,渗透于作品的点画结构之内,达到偶合神交、自然冥契的理想状态。冯先生性禀宽宏,作品却精妍巧妙。他的性情表现与作品风格似乎有逆向选择的特征,他将“风神”与“妍润”,延揽入怀,所谓静中寓动,纵横有象。他的圆朱文印作品,得自然之趣、取造物之美、又亲和工艺适用属性,故能携鸾凤腾空之势,在盈余方寸之间营造出一种充满韵律节奏的动态美和灵动曼妙的趣味。

冯宝麟 “云鹤游天 群鸿戏海”中堂

2020年 140cm x 69cm

“天真烂漫是吾师”,冯先生的这种“叛逆”,是臻于笔法技巧后,将书法讲求的“内盈”和“外虚”规整为可以游刃跳荡的音乐节奏。他运用方、曲、直、圆、轻、重等书写技巧作为音符,传达韵律的变动形式。将大篆的浑厚圆劲,小篆的端庄典雅等延伸拓展出新奇的审美想象空间。此为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冯先生以此“玄妙之意”,追“幽深之理”,自能够以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表现他对传统传承与时代创新审美意识的成果转化。而“字里金生”尤像运用七声音阶,依据虚实相生,分朱布白等创作规律,构成了不同音符节奏,演绎出“行间玉润”的和谐韵律之美。

冯宝麟 庄严 2020年 3.4cm x 3.4cm

具体来说,冯先生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注意了线条的塑造,注意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力避僵化,机械地重复描划。努力赋予每根线条以生命力,使之承载起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更明确的审美追求,并藉此实现“风格”化。

“笔墨之交,亦有道”。墨法以浓、淡、枯、润等为主要表现特征,是体现书法韵律美的第三元素。墨阶依层次变化焕发不同神采,随机演绎过程中,又似音律的规则与非规则的巧妙搭配组合。冯先生凭借对墨法技巧的领悟和透彻理解,将自己重塑经典的精神意识以厚积之法涵养空灵之气,此中内美,酌有新声。其声于无书处皆成妙境,是对“知白守黑”的机锋应对,充分发挥墨色参与空间节奏塑造的重要作用,具有神来之笔的韵味,弥漫着更加奇异的意象。

冯宝麟 万丈红尘三杯酒 千秋大业一壶茶

2020年 5.8cm x 4.3cm

“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是运思谋篇后的志情相契。冯先生以篆书见长,以审美认知、谋篇意识、笔墨技巧等塑造了极富韵律的美感。体现在他的篆刻技艺上,更见“印从书出”的典型性,情与气偕,有精细而缜密者,亦有疏朗而遒美者。

他的“至简”追求似乎在挑战刀法与线条能够承载的最大极限,全凭线质的虚实、刚柔,长短、粗细,方圆等来表现对象的形体与神韵,形成了简逸豪放、自然清净、空灵淡泊的多种面貌。他意思简当,保留了可以突出工艺的精准、精致之美感,本色拙朴,再运匠心,小心收拾,以刚劲的笔力,一条一条的刻下去,因此线条组合间,常能突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主体解放性。时而整饬,时而超逸,意闲气爽,神采飞扬。

冯宝麟 医愚 2016年 3cm x 3cm

冯宝麟先生,以古为师,行远自迩,厚文养艺,匠心独运。他“时作古篆寄遐想”,能于高古的篆籀笔法中,穷其正变,雕镌出音乐的韵律与性情之美,实现了篆书、篆刻从经典形式到本质精神的重塑,斯称“古篆新姿”。

本文版权归三品美术馆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标明出处。

古篆新姿—西泠六家作品巡回展

策展人:倪加福 黄海林

参展艺术家:刘恒 朱培尔 范正红 仇高驰 冯宝麟 徐海

(以年龄为序)

北京展:10月18日——11月18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普度寺大殿

(三品美术馆北京馆)

深圳展:12月20日——2021年1月18日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三品文化广场千金方大厦首层

(三品美术馆深圳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