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字蘸多次墨,算不算书法?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蘸一次墨写多少字?
大书法家的草书作品最能看出其一笔到底最多写出了多少个字来。计算的方法是,以粗笔开始为第一个字,越往下写,笔划越细,直到出现下一个粗字,这就是一个舔笔的周期,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书法家一笔到底写出了多少个字来。
仔细观察下图,怀素的《圣母帖》开篇局部,统计其一笔而就的字数在5-10个字之间,且笔锋不散且无涩笔、枯笔。
▼
继续观察下图,系草圣张旭《肚痛帖》,共30个字,从笔墨的粗细变化来看,应为四笔一挥而就,分别是第1笔写了8个字,第2笔写了10个字,第3笔写了5个字,最后一笔写了7个字。平均下来每笔写7个多字。
▼
再来看看“二王”的行草作品中,虽然字的粗细变化不大,但是大体符合5-7字的论证。至于王献之所谓“一笔书”,当然不是蘸一次墨写就,只是首尾连接,形体神韵连绵不断。
▼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推断出古人写字:
1、毛笔出锋约为2.5厘米左右(4厘米*0.62);
2、行草书蘸墨一笔约写5-7字(无严重飞白)。
可能很多人认为研究这个东西很无聊,只要能把字写完整写漂亮就成了,何必管他一笔到底能写多少个字呢?我们来捋一捋其中的关键。
首先,一笔能写多少个字,篆隶楷是看不出来的,为了减少败笔的出现,书者可能每写一笔就舔一下笔尖也未可知。所以写篆隶楷书,最常见描画问题,结果写出的字,一定是不自然、不耐看的,因为不符合书法自然书写和抒情达意的本质。
至于行草书,笔画实连或笔断意连,若中间停顿过多,则必气断神消,韵味全无,这在大书法家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蘸好墨开始一挥而就,到底能写多少个字而不停顿,侧面反映了一个书法家的艺术水平。
如若多次蘸墨,经常与“涂描”关联,我们探讨下“重复书写”,90年代京郊艺术家邱志杰在5年时间里,将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同一张宣纸上重复书写了1000遍,最后是纸上一片混沌。因违反了时空的“单一”原则,所以只能列入当代实验艺术、行为艺术,而不是书法作品(见下图)。
综上所述,并结合上面案例,我们可得两个观点:
1、涂描画字、重复书写的,不算书法。
(可归为“实验艺术”“行为艺术”“涂鸦”等)
2、写一个字蘸多次墨的,也不算书法。
(可能系“练字”“设计”“美术”“试笔”“试墨”等情况)
这样的定义,一定要重视,牵涉到书法的自然书写、抒情达意、气息连贯等核心问题。中国书协秘书长郑晓华的结论是:
“书法是汉字单一时空的有序书写”。
大家记住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