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读(9)再说人为什么要学而时习之

人为什么要学而时习之?

我叫刘安伦,首先向古代的先贤致敬,感谢先贤们留下这么丰富的文化传承。

今天说一下人为什么要学而时习之?

1、贾瑞为什么会死?

《红楼梦》里有个小人物叫贾瑞,他第一次见到王熙凤,原书是这样写的:

贾瑞道:“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个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遇见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住地觑着凤姐儿。

他喜欢王熙凤,就想着要和王熙凤发生点什么。凤姐儿猛然见了,将身子往后一退。显然王熙凤没有想到这个小子胆子这么大!

鲁迅也写过一个这样的人物叫阿Q,有一次他拦着吴妈,说我想你困觉。

小人物为什么是小人物,就是芸芸众生里毫不起眼,名字叫什么都不重要,所以鲁迅写小说都没有兴趣给他们起个名,只用阿Q代替。

贾瑞的死因有好几个相加的:

第一是王熙凤让他两次受风寒,着凉。

第二是家里要求他读书的压力。

第三是欠钱要还债的内心不安,

第四是跛足道人给他的那面镜子起了摧化的病情的作用。

第五是他对王熙凤的相思和痴迷。

很多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嘲笑唏嘘贾瑞这样的别人,却一边也走着和自己所唏嘘的贾瑞们一样的道路。

贾瑞可不可以不死?死得太无意义了,任何一个环节上克制一下,他都不会死!

贾瑞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欲,也就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控制情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是相当的难。

贾瑞多次去找王熙凤,王熙凤不得以给他两次教训,这个贾瑞按理应该是死了心,专心地回头好好读书,知耻后勇。

可惜的是,贾瑞没有改变自己,而是陷在这个情欲之中,得了传说中的不治之症“相思病”。好心人(跛足道长)给了他一面镜子(风月宝鉴),交待他只能看反面。贾瑞拿来一看,反面是个骷髅,他不喜欢。

没有人喜欢枯燥的东西,何况这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东西。

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一员,一生其实恐惧的东西太多,恐惧日复一日的作业和考试,恐惧天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恐惧加班吃苦等。

后来我看资治通鉴。历史上那些坐在国家顶层的帝王能控制好自己的情欲的极为稀有。

贾瑞觉得骷髅头可怕,因为那就是他的本来面目,人这种动物一生做得最多的事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他把镜子反过来,看到正面里王熙凤在向他招手,于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遗精而死。

红楼梦写的是风月,自然要说风月宝鉴,只可惜是借了贾瑞这样的人物来呈现。

司马光负责编写的一本史书,叫资治通鉴,里面写晋朝的内容用笔多,写得细,晋朝的小人物就多一些。

我们今天看到短命的西晋没有目标,也没有远大的理想,如贾瑞一样混日子的人特别多。

羊祜、杜预、张华等一系列人物在里面浮沉,当这些精英想要干一些实事,比如杜预要建黄河大桥,满朝都反对,建好后大家又都惊喜。羊祜要平吴,满朝都反对,还好杜预支持。平吴的过程更是搞笑,打仗的人在前面不停地打胜仗,后面不敢打的将领呢?不停要要求停止进军,越是闲着的人,越是反对做事的人。

史书记载:春,三月,皇帝下诏,选孙皓宫人五千人入宫。皇帝平吴之后,喜欢游宴,怠于政事,后宫美女接近一万人。皇帝常常乘着羊车,随便羊愿意去什么地方,羊停在哪,他就在哪喝酒睡觉。宫人就竞相以竹叶插在门口,又用盐水洒地,来吸引羊车。而皇后的父亲杨骏及弟弟杨珧、杨济开始用事,内外勾结,相互请托,权倾内外,时人称他们为“三杨”,而旧臣多被疏远。山涛数次规谏,皇帝虽然知道,却不能改正。

司马炎算是懂得节制的君王,在位期间能善待名士,然而他的手里和贾瑞一样拿着一面镜子,正面是骷髅头,反面是王熙凤。

没有人知道司马炎的孤独: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平吴之后的司马炎活成一座孤岛,不再去思考民族的千年大计,也不考虑司马家的百年传承,司马炎坐上羊车,他就死了,西晋就死了?

这就是一具行尸走肉!是高位上的阿Q!

人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高位或者是底层,人性所具备的那些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模式没有区别。

司马炎会懈怠,唐玄宗会懈怠,商纣王会懈怠。

司马炎失去了追求,后宫10000个美女,他也打不起精神,而是漫无目的坐在羊车上,走到哪里就停在哪里睡觉!

贾瑞为什么会看上王熙凤,他的生活里全是无聊,需要刺激,需要有一点东西提醒自己是个活人,而这种本能的东西有时候就是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可能是恶也可能是善!

与这句相对的是一句成语,叫:不学无术!

恶不光是对外界,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大人物的不学无术,恶的是整个国家,司马炎的懈怠是整个华夏的生灵涂炭!

小人物的无聊之恶则伤害的是个人或者家庭。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

2、孤鸟的归宿

南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只孤鸟,然后慢慢长大变成一座孤岛。

《百年孤独》影响了中国60年一代的作家,也影响了70后的文学爱好者,很多的中国作家从中汲取过营养,比如莫言。

人在精神上对社会上其他人有着渴望,希望得到别人的情感,理解和安慰!而越是希望越是得不到的时候,人就会觉得自己特别孤独,如同一只孤鸟!

而事实上,愿意花时间去感受你的情感的人极为稀缺,能理解你的孤独的更是百年难遇,而能与你一起飞翔的则更加难找了。

我们读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好诗!

极少有人会去想他为何总是要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不去想他的床着明月光,照的可是飞鸟的倦怠。

孤鸟看似可以自由地飞,其实无论怎么飞,都是没完没了的孤独,不知道自己要飞向哪里,在哪里建设家园,在哪里留下传承?

孤鸟的命运起伏不定,凶险万分,沉浮往复。

人这么孤独,为什么要活着,如何活着,中国的先贤们就认真地研究过,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大的课题,他们开始建立价值体系。

大家都想找一个能将人救出来方式。

因为人在孤鸟到孤岛的负面状态里,是一个死循环。

马尔克斯说这是一个无解的百年孤独!

不甘心的人就开始斗争,想要通过打破外部压迫的方式获得自由。然而,束缚每一个人的不仅有外部的,更有自身的。

然而——

贾瑞们或者无名的阿Q们最后选择镜子的正面,结果都是精竭而死。

我们今天熟知的很多文学明珠般的人物,如李白对待孤独的方式是什么?

无尽地出走,四处游荡,想找到一个自己精神的栖息地。然而李白们最终也逃不过百年孤独的死循环,他叹息说: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要么死在贾瑞的镜子里,要么死在孤鸟无尽寂寞中!

孤鸟无目标的飞,靠的全是本能,也许飞得很美,但短暂而孤独。

之后就是无尽的惶恐。

先贤们发现其实有一种鸟从来不孤单,这种鸟叫鹏。

和孤鸟不一样的是,鹏鸟的飞翔则是祥和的,不飞则已,飞则有航向有目标。

也有很多人物都认为自己是鹏鸟,但走的却是孤鸟的路线,比如苏东坡,王安石认为他文学才华非常厉害,写文章注重气势和技巧,在打动读者的情绪上特别厉害,容易引导人的感官,但在构建全社会的精神价值上却有害无益。

王安石在位期间一直不用他。苏东坡写文章也确实厉害,比如他写赤壁,笔下写的千古风流人物是周郎,为什么是周郎呢?因为他有一个漂亮的老婆小乔,美丽的女子以初嫁之美好突然出现的纸上。为什么这个人是风流人物,因为他们宁死一战,不愿把自己的老婆送到曹操的铜雀楼。

苏东坡也喜欢写明月,我们这些千年之后的普通人会读到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觉得句句都经典。却不知道他面对明月更多的感觉是: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

屈原开始,陶渊明也好,李白杜甫也好,苏东坡也好,一生却极像一个孤鸟,四处飘零!

孤鸟是没有航线的,最终只能变成孤岛。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这样的生活产生无尽的情感倾诉的需求,从而给我们今天留下很多可以借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优美诗句。

人为什么会孤独,说到底,还是不学无术。

孔子等先贤也会经历孤独,他们可能更理解从孤鸟变成孤岛是怎么样的循环。这是说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当人还没有束缚,他的行为会无所顾忌,中国人说这叫肆无忌惮!但不是说这个人就是不孤独,他依然是一只孤鸟,独自承担着各种风雨感受。

人慢慢长大,家庭和社会都会给人各种新的思想,就慢慢形成了一个世界观,人都活在自己能想像到的世界里,这个时候就是一座孤岛,无助时却也没有办法向外界诉说,外界对于孤岛的探索意愿也会不强。

当人生没有方向和目标,一切循环都是小弧度,没有闭环。

人生轨迹就只能在极其小的空间里,比如一个放羊的,你问他为什么放羊?他会告诉你是为卖钱盖房子娶老婆生孩子,生孩子呢,放羊!就这样一个小的循环。

大的循环要怎么建,没有人帮助,也没有人教,非常无助,就只能无目标地混日子。

假如他不甘心这样的生活要找刺激!这个放羊的往往就是贾瑞或者阿Q的结局。

孔子把这个称为“人不知”的状态,就是什么意思?

白话也叫无知。

人处于无法知晓世事变迁,只能跟着情绪走,一步算一步,最后莫其而生莫名而死。

孔子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的一生看上去不得志,但他从来不孤独。

他说自己: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志于学,直到三十岁才走出镜子的正反面,也就是走出孤鸟的状态,以后,越学越快乐,身边也慢慢鹏鸟聚集。三十而立,立了人生的最大的学,从此真正成为一个人!这个学就是帮助众生寻找一条做人之道。

又用了10年,才走出那个孤鸟到孤岛的死循环,也就创造一条帮助众生走出死循环的体系,不再为情欲所困。

我们祖先把孤留下变成为鹏的过程称为凤凰涅槃!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

以我们今天眼光看,什么样的人会是孤鸟?

永远长不大,不知道向哪里飞的,叫孤鸟。

从小就让家里人操碎了心,小的时候操心他的学习成绩,大了操心他的恋爱,30岁不愿结婚,还不让别人说,越来越孤独就忘了自己的各种责任和人生任务。

好不容易结婚了,生个孩子还要交给父母带,自己带不了,懒啊,那么多的事,那么多苦不愿意吃。

3、精神胜利法

天下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孔子说了天下快乐的事有三个,第一个是学而时习之,这是根本,这一条有了,才会第二条有朋自远方来和第三条人不知而愠。

这三个快乐的事,如果不学没有办法体验!

成为君子的过程有点累,曲折。因为学其实是一场浴火重生,很多的人过不了这个门槛。

我们知道,人的精神领域分为理性和感性。

极稀有的人生而知之,极少数人学而知之,大多数的人困而学之,理性是靠外来的压力促成的。

这些需要经过无数次地进攻才能进入一个人内心,去帮助这个人开辟其内心的广大空间。

而情绪是本能的,自带的,天生就带有防备理性的功能,为什么孩子一读到枯燥的书就会昏昏欲睡?

这是情绪的防守机制,他要保住自己那个领土。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情绪,祥林嫂的悲伤同样是情绪,贾瑞见色起胆也是情绪,他们在自己的情绪里不能自拨,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这些文章都会对他们生出哀怜!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也是一种情绪!

女朋友不接受道歉是情绪,男人觉得难以理解,是因为男人的同样把自己用情绪武装进来,不理解的核心原因,就是自己也在精神胜利法的所包围的圈子里。

几乎所有的普通人所做的任何决策,背后的根本,都是情绪。

理性怎么能掌控自己?孔子说有一条路,就是学而时习。

一个人能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然后严以律己,他的快乐就会慢慢被理性占据,当理性进入人的内心,首先要做的是改造不受控制的情绪。

改造都是痛苦的,改造必然有刀削斧凿。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真实的自己!

每一个若是把自己放在阳光下,都像贾瑞那样手拿着一面镜子,里面看到就是自己真相,极少有例外,你的真相都是一具骷髅!

人本能排斥任何外力的改造,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

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人,哪怕是贵为美国总统的特朗普,他也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肯定他的工作成绩,哪怕一个记者说了他的不好,他也会怒发冲冠。

理性把一个人改造之后,这个人就会变成一个新的人,改造的过程中他会变得无趣,没有情调,甚至不近人情。

这个时候,很少有人懂他的快乐是什么?

他克制情欲,不贪金钱,不为声色所迷!

能容纳所有不成熟的人,使他快乐,或者相应能进入他快乐区的人,也只能是那些具备一定资格的,就是说你至少是一个理性的君子。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什么呢,君子遇君子的概率很小,而大圣人百年不遇,甚至,千年难遇。

有人说了千年怎么遇?你读书会遇到,遇到的人,你会知道这种快乐是什么?当你突然间理解了这些千年大能,你明白他们所说的君子的真正含义,你的境界突然被打开,你精神空间出现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时候,你的快乐,是巨大的。

一个人不能克制自己,一路放纵,他的舒适区就是感性的,凭着性子,我们常称为使小性子。

向别人炫耀自己可以开车去故宫,这就是感性的,和这些人搞在一起的,不用问,都是小人。

比如天天和宋徽宗打球的,和他一起画画的都是奸佞小人。

情绪的防御机制其实是非常坚固的,所以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天生的习性就是人的枷锁。

佛家把这个总结成一个字:业。

齐恒公被管仲射了一箭,夺得齐国大位后,他控制了自己的情绪,重用了管仲,就有齐国称霸,九合诸侯的大盛事。

管仲对齐恒公来说就外力,一直在改造他的情绪,使他的决策不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但是管仲一死,齐恒公马上就被几个奸人所影响了呢,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情绪失控了,原来有管仲帮助他管理着,这个外力很强大,一直在那里,当这个外力失去了,情绪就占了主导。

贞观之治,你要真的看历史,也就是魏征在的那些年,太宗相对理性,那个时候还有皇后时刻管着他,当这些外力离去了之后,唐太宗做的事也就是孙权的水平。

社会就是个人情绪的结合体,我们看到,那些炒股的人,当股市下跌,整个散户圈都是悲观的情绪,外围股市下跌,疫情严重,大家都不知所措。

我们说你做决策的时候怎么就非常不理性!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做决策是真的理性的。

但当股价上涨的时候呢,这些散户就一跃而成为股神,他们纷纷认为自己是股神。

精神胜利的本质就是情绪胜利法!

什么叫学,曾参写了一本书《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很多人把亲民,理解为新民,苟日新又日新,我理解的是通人性!

亲民就是知道了天下人性,通天下人性首先要通自己的人性,这句话就是曾参的弟子,孔子之孙,子思在《中庸》里说的那个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修道即学,即大学之本!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段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在说学而时习之,终极的标准。

我们把这个称为精社胜利法的高级阶段:理性胜利法!

4、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贾瑞喜欢王熙凤有没有错?

人都有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权利,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灰姑娘都想当王后——成功学教育我们说:

一切皆有可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但怎么追求却要符合道,

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即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贾瑞的成功可能性。

经济学说:机会都是有成本的!

我们来看看贾瑞的机会成本:

第一他在贾府里的地位,低。

第二学业上,很不上进。

第三人脉关系,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有的只是落井下石者。

第四社会成就,还是一个在家读书的学生,一无所成。

第五特长,一无所长。

说到底这个屌丝,没有什么逆袭的可能,但他却生了一个伟大的梦想,想要泡王熙凤。

我们以一个上帝的视角来帮助贾瑞,希望他能得到王熙凤,他有多少种可能性?

我们算了下他的机会成本:

一种是王熙凤被贾链给休了,一无所有,被他收留。

二是他发奋图强像贾雨村那样考上功名,成了大官,而且正好是贾政的顶头上司,或者可以对贾政发号司令。或者更次一点,他成为贾链要巴结的人。

贾府后来的确遭遇了大的劫难,贾瑞一直等,上演英雄救美。

那么就是第三种可能性,这个贾瑞要生得比李现还要帅气。

第四种,是他学会做生意赚到非常多的钱,通过给王熙凤买包送花得到她的芳心。

第五就是他的才华胜过了李白、苏轼、徐志摩,写得一手好诗文,靠卖弄文采把凤姐给拿下。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贾瑞竟然认为自己就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可以仅靠几句发情的叫声打动王熙凤。贾瑞走的是一条不知死活的路子,他在王熙凤最风光的时候,贾府还是四大家族,他还不过是一个路人甲,就想什么都不付出仅凭一张毫不起眼的路人甲的脸就泡王熙凤。

当我们今天抱着手机,熬夜不睡!脑袋里常常会做着自己可能会一夜暴富的梦想!

当一个人不停地自我原谅,自我欺骗,说我明天开始要勤奋,下一周开始要努力的时候,就是阿Q,靠精神胜利法麻醉自己,掩耳盗铃。当我们上班不愿意干实事,或者在位不谋政,他的动作就和贾瑞一样,看着王熙凤在镜子里对自己招手而不能自拔。

王熙凤是想救这个自毁青年的。

改造一个人有多困难?孔子是知道的,所以孔子说,有的人,生而知之,舜其大知,颜回不二过。有的人学而知之,通过自己努力改造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的人,这就是说了他自己。

再有就是困而学之,给他住牛棚,改造他。

孔子是支持把一些不上进的人抓牛棚的,古代父母丧期,儿子要在坟头搭个棚,在里面住三年。

多少住过牛棚的人并不把这当成是改造自己的机会,而是祥林婶一样四处哭泣诉说自己住在牛棚里的苦难。

贾瑞第一次见了王熙凤很是轻挑,见面就说,这么有缘,我们要发生点啥啊!

从小家教很严的凤姐觉得这小子脑袋被驴踢了,要不我改造他一下:第一次让他在夹墙里受了一夜的风,第二次则是大冬天给他淋了一身的粪,受了点小凉。

大家觉得这个贾瑞可怜见的,觉得王熙凤心狠手辣,其实王熙凤是真的菩萨心肠,把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往成人的路子上拉。

要是这个贾瑞经过这一番事情之后能改过,志于学,那么,这可能是贾家一个人才。

可惜了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渺小,这个时候还是不死贼心,天天在家里消沉。

贾瑞死于什么,不肯面对真实的渺小的自己。

死于困而不学!

假如风月宝镜还在世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拿出来照一下,看看那个天天抱着手机的自己有没有在手机背面看到一具骷髅!

人只有知道自己的渺小,才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像个人。

(0)

相关推荐

  • 捋一捋八王之乱||~24~当家不易

    <晋书>中关于贾南风元康年间的记载,除了所谓的荒淫善妒外,没有其他的罪行--人们想要诋毁一个人,往往从道德入手,而如果找不到其他实质性的槽点,也只能从道德入手. 可以说,贾南风是有一定执政 ...

  • 短史记260: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曹髦算得上一个

    如果曹操地下有知,他一定后悔当年没能杀了司马懿,竟然让自己的子孙在司马家族的淫威之下尊严全无.不过,司马懿也许会说一句:"我只不过是跟您学的." 公元260年,离魏国建立不过才四十 ...

  • 论语精读(8)贤者的本色

    论语精读(8)贤贤易色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姓卜,也是姬姓后代,名商.子夏师从孔子,非常认同学而时,习之这样的观念,他学 ...

  • 论语精读(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论语(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精神力量都是从小事里产生的,一个人有所爱,爱得越深,力量就越大,而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不相信,很多 ...

  • 论语精读(6)我们都是精神胜利法高手

    论语(6)精神胜利法 天下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孔子说了天下快乐的事有三个,这三个快乐的事,很多人一辈子没有体验过,因为什么? 成为君子的过程有点累,曲折. 人的精神领域分为理性和感性. 理性是外来的 ...

  • 论语精读(5)信徒的诞生

    论语(5)信徒的诞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们回头来看思考什么是世界观? 这个问题看似很大,其实也很小,比如,一个人从小成长过程中,你问自己几个问题 ...

  • 论语精读(3)人很难认识自己的渺小

    论语(3)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人读书学习是为什么?也就是大学的目标是为什 ...

  • 论语精读(2)小人的祸害

    论语(2)君子与小人之辨 人不知的世界里,人怎么分? 孔子把人分为君子与小人,这个君子与小人是儒家一个重要理论根基,王夫之总结明亡原因,认为天下之大防二:"华夏.夷狄也,君子.小人也.&qu ...

  • 论语精读(1)重构精神孤鸟的家园

    论语精读(1)重构精神孤鸟的家园? 什么是世界观? 人都会依靠经验形成细胞记忆,这些安全感最终就像一堵自我保护的围墙,而这墙决定了你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在保护你自己的领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 ...

  • 写作论语 |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与学教策略初探

    徐宏燕 (杭州市九莲小学) 一.应然价值: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什么 从三上册开始到六下册,统编教材一共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关注其中的"精读课文",8个单元共计 ...

  • 万事悠悠人为本——《论语》悟读【259】

    以人为本得人心,以民为本昌社稷. <论语>第十一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季路(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