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多姿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由旧河道发展而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凫岛、法海寺、小金山、钓鱼台等。
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瘦西胡美在蜿蜒曲折,古朴多姿,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
此为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模板是北京北海五龙亭和十七孔桥。因它没有北海水阔,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观之它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的绝妙佳境,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之一,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又称莲花桥。乾隆南巡时,曾感叹五亭桥像北海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的形态而建造。该桥受北海五龙亭影响很深,分之为五亭,群聚为一桥。
如果说瘦西湖像一个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那么五亭桥就像一个五朵莲花组成的腰带紧束着瘦美人的腰肢,更显出她无比迷人的风姿。配上附近纤细的白塔,一横一竖、一白一彩,水中倒影涟漪,别具特色。
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下图为著名景点之一凫庄,因在汀屿之上,似野鸭浮水,故名。凫庄是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瘦西湖公园内白塔脚下的一个小小的岛屿,位于五亭桥东侧,建于民国9年(1921年),原是乡绅陈臣朔的别墅。
凫庄构景最大特色是尽量取小,细巧玲珑。东为水榭,西设水阁数间,南建水楼三楹,不规则的荷花池位于庄中,环植梅、桃、筱竹,加上放置人高湖石,优雅别致。
瘦西湖内的扬州法海寺是省重点保护单位,据今已有千年历史。始建于隋,重建于元代。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莲性寺。寺院四面环湖,左有五亭桥,右有藕香桥,后有白塔,是瘦西湖上之名刹,亦为湖之胜景。
寺院之北,白塔巍然,高耸入云。乾隆四十九年在旧塔基上重建而成。塔形如锥,塔铃高悬,清风徐来,泠然有声。
下图为吹台,有一长堤相通,俗称钓鱼台,传乾隆曾在此钓鱼。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四面四景,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
连接吹台的长堤是园中著名景点——长堤春柳。该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每当阳春三月,春花烂漫,柳丝婀娜,飞扬如烟。相传当年隋炀帝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赐姓为'杨',这是后人称柳树为'杨柳'的由来。
本来想用框景手法拍此地景色,但因当时有几个旅游团在堤上和吹台,没有了幽静的景致,留下一个遗憾。
小金山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园中一景——枯木蓬春。原为植于唐代的一棵银杏树,遭雷劈而死,后植凌霄花(藤萝花),每蓬春夏,花红叶茂,似枯木蓬春。
静香书屋
静香书屋位于瘦西湖万花园景区西面,1992年重建。书屋坐北朝南,是三开间的青砖瓦房,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题额“静香书屋” 是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漆书书法,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
这里围以黛脊粉墙,画舫是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打破了旧园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正门两侧的对联为八怪另一名人郑板桥所题:“飞塔云霄半,书斋竹树中”。
1993年,以静香书屋为蓝本设计的“清音园”参加德国斯图加特博览会“中国园”展出,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营造构思,荣获“金杯奖”,在德国当地永久保存。
此为瘦西湖中的万花园景区,万花园西、南两面与瘦西湖相邻,北临小运河,东靠平山堂路,总面积约500亩。
万花园强调与瘦西湖沿线景点的融合、衔接、过渡,强调空间的整体性和瘦西湖发展脉络的延续性,强调'万花'主题,在塑造群芳竞秀氛围的同时,多方位展示花与国家、花与城市、花与名人、花与诗词、花与民俗等花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