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的平民意识,生成于湖光山色,得之于富庶江南
前些年接待西部地区的一个考察团,送行晚餐上,邻座的带队悄悄对我说:“在杭州当领导没意思,工作很辛苦权力不大,百姓够享福还爱提意见。咱那里,县领导的孩子都在北京考大学呢,户口弄过去了……”
有次受邀到电视台《我们圆桌会》做嘉宾。落座后,主持人让所有嘉宾先给杭州干部的作风打分。亮分开始:65分,70分,60分,55分!一位嘉宾亮出手中牌子:80分!没等主持人发话,一位市民代表正色发问:“你是不是当领导的,为啥分数噶高?啥个道理?”
杭州这些年发展很快,各级各类领导们相对更辛苦,功德在人心。但杭州市民依然很会“提意见”,杭州的领导似乎也“乐享其成”:“12345”“96666”“满意不满意评比”“人民建议征集”“年度办实事意见征集”“政府企业市民媒体互动平台”等市民参与渠道,已坚持20年,领全国风气之先。
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地理环境影响。杭州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一山、二塔、三岛、三堤的湖景布局,以及西湖周围群山层次分明、山形行云流水的景观形态,涵养了杭州人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
杭州曾是东汉隐士严子陵和北宋“梅妻鹤子”林逋醉心山水、避官修为之处,也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山水为师、晚清学者俞樾结庐研学的隐居地。杭州人饮食清淡,讲究食材的原味;杭州的茶室大都建在山地茶园之间,茶与景、与人、与天地、与云雾、与竹石、与花木融为一体。
杭州人做事努力,但也顺应自然,习惯把要做的事和自然环境、天地常规顺应起来。杭州人珍惜自然,关爱生灵,古代杭州人有“蚕娘”“蚕宝宝”“看蚕”的亲昵称谓,还有过年“封井”的习俗,认为水井汩汩涌流一年太辛苦,需要休息,用红纸条交叉贴在井栏上停用几天,表达出对自然生态的珍爱慈悲之心。山川秀美,鱼米之乡,加上历史形成的杭州人精耕细作、勤勉劳作的民风,以及交通便利、商业繁华的经济环境,使得杭州人活法很多,心态平和,不看人脸色,不勉强自己。
今人的很多习惯,多是前人做法的延伸。杭州自古至今,流传着很多上下互敬、官民和谐的佳话。
古代杭州人对才情女子苏小小尊重传颂,让这位歌妓的坟茔伴随西湖百世流芳;北宋杭州太守李咨在隐居孤山的林逋去世时,带着门人替这位清高孤傲的平民守灵七日;杭州人把口味特殊但出身“卑微”的叫花鸡作为杭州名菜,让它登上大雅之堂……
在古代杭州,既有钱镠王修筑海塘、李刺史(李泌)开凿六井、白苏二公疏浚西湖、宋高宗资助宋嫂、南宋朝廷抚恤流民的诸多典籍记载,也有诸如刺史白居易向韬光法师咨询“筑亭盛事”遭到反对、白居易明白了亭太多有煞风景而放弃了建亭打算,王佐(南宋抗金功臣)在断河头附近修王府妨碍交通遭百姓抱怨,王转而缩小建设规模省出材料为民建造石桥等历史故事。官员以民为本,百姓不平则鸣,共同造就了杭州自古以来的官民和谐,也培养了杭州人的平民意识。
风俗所以风行,常是“好风凭借力”的结果。杭州人的平民意识,生成于湖光山色,得之于富庶江南,承袭于前人风尚,互动于官清民安……
作者简介
安蓉泉,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教授,曾任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主持工作副校长、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