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收到卞毓麟老师寄给我的一本装帧精美图书《挚爱与使命》。这是2016年12月17日、上海市科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在上海召开“加强评论,繁荣创作——卞毓麟科普作品研讨会”,会后由会议承办单位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一部卞毓麟科普作品评论文集。卞老师在书的扉页上写的是“苏青老友惠阅赐教”。卞毓麟是天文学家、出版家、著名的科普作家,是我敬佩的科普同行长辈学者。“赐教”实不敢当,但他称我“老友”却还算得上名符其实。我和卞老师相识于2001年10月。那时,新闻出版署所属的环球公司组织全国上百家出版社参加当年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我有幸和卞老师同行,并在之后参观古登堡博物馆等旅途中同坐一辆大巴,因而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卞毓麟,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曾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33年,是一名有影响的天文学家。1998年他改行当编辑,调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创建版权部,专事科技出版。人们常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卞老师年近花甲转行学艺的传奇,不仅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也给出版界的后学树立了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的典范。之后,他和同事推出的“哲人石丛书”成为科普图书出版的经典,他策划的“名家讲演录”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受到读者热捧。“探月工程”刚一提出,他就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做主编,策划出版了“嫦娥书系”科普图书,在上个世纪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的又一次太空科普热中有较高的显示度,并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位于德国美因茨市的古登堡博物馆建成于1900年,它以西方金属活字版印刷的发明者古登堡命名,集中了世界印刷先进国家的印刷机械和印刷精品,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那年,在观摩该馆工作人员表演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术时,我和卞老师都很想得到那张拓印后的样品,由于我离工作人员更近,最后让卞老师失望了。这张墨迹浓艳的印刷品伴随了我十几年,却在前几年的搬家时不慎遗失。现在想来,真的很对不起卞老师当时那渴望的眼神。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卞毓麟老师的科普原创作品《追星》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时任科普出版社社长,社长助理杨虚杰专门邀请他来社做讲座,让我主持并致欢迎辞。
卞老师和科普出版社很有渊源,他的第一部原创科普图书就是在我们社出版的。那是1980年底,图书的名字叫《星星离我们多远》;这本书非常有影响,2009年和2017年先后又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重版。
当时,我在致辞中还对科普出版社的青年编辑发出了这样的倡议:“卞老师这次是来领奖的,他的科普著作《追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科普图书的最高奖项。我们年轻人都喜欢追星,追电影明星、体育明星、富豪榜星,但我更希望卞老师成为我们科普图书编辑追星的对象。”我曾在两家出版社、两家杂志社任过职,经常听到编辑说忙,没时间写文章,甚至很多出版社的领导自己都不读书、不爱读书。整览卞老师的创作成就,拜读《挚爱与使命》各位名家的评论,我常常感到自惭和汗颜。40多年来,卞老师创作、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多达百余种,发表科普文章700来篇,其中十几篇科普文章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这是多么令人艳羡而又难以超越的高峰啊!就在邀请卞老师讲座的那天,我代表科普出版社聘请卞老师为高级顾问,并在之后的工作中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有幸出版了他的天文选说《巨匠利器》和书事选录《恬淡悠阅》两部图书。2017年春节,我曾专作藏头诗,以表对卞毓麟老师的敬佩之情、慰问之意:“卞玉开磨价无边,毓粹天文编与研。麟角鹤立修书林,老树花妍梨枣园。师严道尊同仁典,德茂才雄后学贤。望杏瞻蒲秋实硕,重行科普换新颜。”(注:修书、梨枣,旧时分别指编辑和出版。)
注:本文刊载于2019年9月13日《科普时报》“青诗白话”栏目。欲阅读本人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携诗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