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内心深处美好的种子
熙熙攘攘的城市地下通道,一个看起来大约十七八岁的少女,面容苍白消瘦,衣衫单薄,双膝跪地,面前摆放着一张晚报大小的白纸,纸头写着“求助”两个大字,下面再是一大段凄怆的内容。匆匆而过的人们,没有谁停下脚步来阅读或者询问这个少女的遭遇,大概,这样的画面对于人们而言,早就司空见惯,其中的真实或者虚假,已不那么重要。
一对母子从女孩跪着的地方经过,男孩大约七八岁,乖巧的样子惹人喜爱,忽然,他挣脱妈妈的手,蹲在那张白纸前面,读上面的文字,神情专注,像是在读一道考试题。然后,他转过身来向满脸不耐烦的妈妈说着什么。我想,他一定是向妈妈讨要几块钱送给这个“苦命”的女孩,他一定在说:妈妈你看,这纸上写的话多么可怜,这个姐姐一动不动地跪在冰冷的地上,多么可怜。
而接下来的一幕,让正在相隔三四米的地摊上挑选旧书的我,心头一紧,像突然被一股外力揪住一般。带着几分生气表情的妈妈一把拽过孩子,我清楚地听到她大声说:这都是假的,你不要相信,这种人就知道装可怜,不要去帮她!很快,一脸懵懂的孩子被妈妈紧攥着小手,走向通道口,消失在视线里。
很是遗憾,这个孩子心中那颗善良的种子,不知道又要沉睡多久,才能发芽,原本,在这一刻完全有机会破土而出,为一种美好的品格扎根心中,迈出第一步。
孩子的妈妈哪里明白,唤醒内心善良的种子,远比辨别事情的真相更重要,而且,更有难度。
歌德在《魔王》里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深夜,一个父亲怀抱年幼的孩子在树林里策马穿行,魔王不断地威逼利诱父亲怀里的孩子,许他金线的衣服,许他海边游戏,许他漂亮姑娘的照料,惊恐不已的孩子不断向父亲求助。而无法看到魔王的父亲只是在儿子求助的时候安慰他,那是树影,那是夜雾,那只是风。最后,终于赶到家的父亲发现儿子已经被魔王带走,在他怀里断了气。
这只是一个寓言,但却非常形象地对应着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个魔王,就是跟随在我们身边却又让我们无法看见或预知的一切坏的事物,包括欺骗、伤害、苦难、疾病、死亡,也包括可能遇到的失败、非议、疏离、误解,如这个父亲一样,只是一味的敷衍与安慰,而不是,想方设法唤醒孩子内心深处智慧与勇敢的种子,那么,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孩子被魔王击败甚至夺去生命的结局。
朝阳初升,光明与温暖柔和地抚触大地,仿佛是在唤醒着每一个生命,风在空中拂过来拂过去,像在唤醒一堆堆正在打着盹儿的云……沉睡在心灵深处一颗颗美好的种子,同样在等待着唤醒。
记得生活在乡村的时候,每逢谷雨前后,父亲就要培育秧苗,在此之前,必然要有一个育种的过程。父亲先是将稻谷种子装进编织袋,在水中浸泡几日,然后捞起来,将它们平摊在屋子的角落里,上面再盖些稻草。这些种子,就在水浸、堆压、封闭的折磨下,沉睡了几个季节的生命力渐渐地苏醒过来,它们在潮湿与窒息中浑身燥热,像脱去衣服一样,慢慢地撕裂身上紧紧裹着的稻壳,一颗颗地冒出细芽。当然,还有一些不愿意醒来,父亲会每一天将种堆打开一次,把手探进去,均匀而有力地搅拌,几天过后,那些迟钝一点的种子也纷纷被唤醒。等到所有的种子都发了芽,父亲才将它们带到田里,洒在整饬成块的泥地里,没过几日,就长成了绿油油的秧苗。
没有这一番折磨,这些种子又怎么肯挣脱梦境,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新生。
很多人,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渐渐表现出对生活的灰心、倦怠、消极、逃避,曾经那充满热情与激情的种子也过早地睡去,仔细一想,余生的光阴在一种毫无生机的气氛中度过,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也许,我们需要像一棵老树一样,走到户外,接受春光、春风、春雨的洗礼,或者,像一条老态龙钟的河流,需要命运中落差较大的起伏,抑或,像一盏渐趋黯淡的灯,用生命最后的光,去领略一本好书中的旖旎风景……沉睡在我们内心的种子,才会生长出新的美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