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古建筑(25)
本篇目录:
************************************
313 119.庙沟后、横省石牌坊
宋、元 浙江省鄞县
314 120.水西双塔
宋 安徽省泾县
************************************
119.庙沟后、横省石牌坊
庙沟后石牌坊位于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横省石牌坊位于浙江省鄞县五乡镇横省村。两座牌坊皆为墓道牌坊,所在墓道已毁,墓主无从考证。它们都是二柱一间一楼仿木结构石坊,坐东向西。前者石料采用鄞县西部产的“梅园石”,后者石料采用鄞县东钱湖镇的“椅岙石”。2001年06月25日,庙沟后、横省石牌坊作为宋、元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沟后石坊,二柱,一间一楼仿木构。面阔3.29米,柱高3.28米。单檐歇山顶,翼角起翘较大,兽面勾头,重唇板瓦滴水。
两石坊年代较早,按形制考证,约建于南宋至元代期间,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石坊。仿木构形较为忠实,如单栱素方,转角列栱及使用上昂形斜撑、翼角起翘显著等皆为南方建筑做法,在建筑史上有重要价值。
2001年06月25日,由国务院批准庙沟后石牌坊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横省石牌坊,二柱一间楼仿木构,面阔2.5米。其基本结构与庙沟后石坊类同。不同处在于阑额下移,插入柱身,无普拍枋,华栱用插栱,阑额上刻出“七朱八白”式样的长方形凹槽等。
两座石牌坊是我国木坊向石坊转型时期的重要实例。我国的石坊脱胎于木坊,这是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庙沟后石牌坊和横省石牌坊无论从构造还是细部做法均为木结构的模仿,与明清时期建的石坊有很大的区别,显然正处于木坊向石坊转型的过程中。两座牌坊的许多做法与宋《营造法式》基本吻合,是研究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古建筑的重要实例。
2001年06月25日,由国务院批准横省石牌坊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120.水西双塔
水西双塔,坐落在安徽省泾县城西2公里水西宝胜寺左右两侧,这里地处泾水(古称赏溪)以西,故称“水西”。古代这里是佛教胜地。水西双塔,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水西双塔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
大观塔,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又因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故又称“崇宁塔”。
大观塔,属楼阁式砖塔,八面七层,高45米,底层直径12米,壁厚3.5米。每面均有砖圈拱门,层层用叠涩法砌出短檐,檐下用砖做成斗拱,每层出檐双层,砖块错落有致,形成工整典雅的图案。层与层之间的转角处用半圆形砖砌成半圆柱,整个塔体显得和谐、壮丽、挺秀。此塔造型独特。塔体厚重,八面八角,上下7层收分不明显。
水西双塔是安徽省宋塔中体量最大的砖木混合式塔,其斗拱的法式牲体现了宋代典型的官式建筑风格。两塔不论从平面、外观结构,还是建筑细部等手法都反映了宋代建筑特征。是研究皖南地区宋代佛教及其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小方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故又称“绍兴塔”。
小方塔,位于宝胜寺右边因塔身呈正方形,塔体较近侧的大观塔为小,故得此名。又因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故又称“绍兴塔”。该塔为楼阁式砖结构,7层四面,底层直径3.5米,高21.3米。第1层南北两面塔壁嵌有石刻佛像,佛像北面为浮雕佛光。
从这段碑文中可以看出,古塔原先计划建造13层,由于北宋末期战争频繁,财力有限,以致造到第七层再也没有力量继续建造了,所以留下了上下一样粗细的下半截宝塔,从对塔顶的考察情况来看,这种原因更加明显,塔顶是砖砌穹隆式用叠涩法草草收顶,做工极其草率,前面提到的塔刹被太平军所毁,尚不确切。清嘉庆《泾县志》的水西风光图上所绘的大观塔,就没有塔刹,只是在塔顶画上一蓬树枝丫,所以有人推测,该塔在它诞生时可能就没有古刹,也许是当时建造者以便留给后人继续建造的缘故。
宝胜禅寺位于安徽省泾县水西,始建于隋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素有中国禅宗“皖南第一古刹”之美誉,亦享临济宗“黄檗祖师道场”之盛名,为全省重点寺院。与香港宝莲寺、日本宝积寺一脉相承,渊源流长。据《泾县志》记载:宝胜寺最初叫“五松院”,相传,唐宣宗李忱未继位前,一度在此出家隐居,留下“大殿连云接赏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之名句。
宝胜禅寺山门
宝胜禅寺
宝胜禅寺地藏殿
2001年06月25日,由国务院批准水西双塔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