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诊治精粹
便秘是指大肠的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一种病证。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病证,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之所致。
《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与脾胃受寒湿侵袭有关。《伤寒论》称便秘为“脾约”、“阴结”、“阳结”,认为其病变有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大黄附子汤的温里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将便秘分为:“实闭,虚闭,热闭,冷闭”四种类型,并分别列出各类的症状、治法及方药,对临床治疗便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西医所称的单纯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炎症恢复期,全身衰弱致排便动力减弱引起的便秘,肛裂、痔疮、直肠炎等肛门直肠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引起的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引起的便秘,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吸收其精微之后,所剩糟粕,最后由大肠传送而出,而成大便。若胃肠受病,或因其他原因影响胃肠功能,则可产生便秘。
1.胃肠燥热 素体阳盛,或恣食酒浆,过食辛热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津液耗损,导致肠道失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
2.气机郁滞 忧思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使胃肠消化、通降、传导功能失常,因而糟粕内停,而成便秘。
3.阴血亏少 劳倦饮食内伤,或病后、产后,以及年老体虚之人,阴血亏损。阴虚则大肠津枯,血虚则不能滋润大肠,而成便秘。
4.阴寒凝结 外寒内侵,过食寒凉,导致阴寒凝结胃肠,使阳气不通,津液无以下行,致肠道难以传送,从而引起便秘。
5.气虚阳衰 素体阳虚、年老体弱、饮食劳倦,阳气不足,阳气虚弱则肠失温煦,大肠传导失常,大便秘结难出而发生便秘。
总的病机是大肠传导失职。
本证的病理以虚实为纲,实者在于邪滞胃肠,壅塞不通;虚者在于肠失温煦,推动无力。
病位在大肠,但与脾、胃、肝、肾、肺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主症:大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硬,排出困难;或排便次数不减,但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或粪质并不干硬,但排出不畅,排便无力,排便时间延长。
(2)伴随症状:常兼有腹痛、腹胀、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等。
(3)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有正常的素体差异者,其大便周期延长,粪质并不坚硬,数日不大便而无不适感,此不属便秘病证。
2.鉴别诊断 便秘日久者,腹部于左中下腹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此时应与左中下腹的积证相鉴别。鉴别点在于通下后左中下腹部包块消失或减少的为便秘;通下后左中下腹部包块依旧不变的为积证。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排便周期:便秘多数排便周期延长,一般在3日以上;也有排便周期不延长,但便结难下;更有排便周期不延长,粪质并不干硬,但排出不畅者。应当注意大便周期延长的正常素体差异者。
(2)辨粪质及排便时的情况:粪质干结坚硬,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为燥热内结。粪质干结,排便艰难者为阴寒凝滞。粪质不甚干结,但欲便不出,或便而不畅者为气虚。
(3)辨舌质舌苔:舌质红少津,无苔或苔少为血虚津枯。舌质淡,苔少薄为气血虚弱。舌质淡暗,苔白滑不腻为阴寒内结。舌质红,苔黄厚而垢腻,或黄燥为肠胃积热。
(4)辨腹部触诊:便秘,腹胀拒按者为实证。便秘,腹胀喜按者为虚证。
治疗要点 以通便为治疗总则。临证时应标本兼治,实者以祛邪为主,虚者以养正为先。
(一)实秘
1.肠胃积热
(1)临床表现:大便秘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治疗原则: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3)代表处方:麻子仁丸:麻子仁30克,枳实、厚朴、生大黄(后下)、杏仁、芍药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若津液已伤者,可加增液汤,以滋阴生津。
②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
③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以通府缓下。
④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者,可用大承气汤,以急下存阴。
⑤若兼食滞腹痛者,加莱菔子20克,鸡肉金、槟榔各10克,以消食导滞,宽中理气。
⑥可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黄龙汤、凉膈散。
2.气机郁滞
(1)临床表现: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腹中胀痛,肠鸣矢气,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2)治疗原则:顺气导滞。
(3)代表处方:六磨汤:乌药、生大黄(后下)、槟榔、枳实各10克,木香6克(后下),沉香5克(后下)。
(4)加减应用
①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各10克,以清肝泻火。
②呕吐者,可加代赭石20克,旋覆花、法夏各10克,以降逆止呕。
③嗳气或呃逆频繁者,加代赭石20克,柿蒂、陈皮各10克,以理气降逆。
④七情郁结,抑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各10克,以疏肝解郁。
⑤饮食减少者,加党参、怀山药各20克,谷、麦芽各10克。
⑥跌扑损伤,腹部术后,大便秘结属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莪术各10克,以活血化瘀。
3.阴寒积滞
(1)临床表现:大便艰涩,粪质干结;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2)治疗原则: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3)代表处方:大黄附子汤:生大黄(后下)、制附子各10克(先煎),细辛6克。
(4)加减应用
①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各10克,以助泻下之力。
②可加干姜10克,小茴香5克,以增散寒之功。
③心腹绞痛,口噤暴厥属大寒积聚者,可用三物备急丸,以攻逐寒积。
(二)虚秘
1.气虚
(1)临床表现: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2)治疗原则:补气润肠。
(3)代表处方:黄芪汤:黄芪、麻子仁各20克,白蜜适量,陈皮10克。
(4)加减应用
①若气虚重者,可加人参、白术各10克,以增强补气之力。
②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举陷。
③若肺气不足者,可用生脉散。
④若日久肾气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
2.血虚
(1)临床表现: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睡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2)治疗原则:养血润燥。
(3)代表处方:润肠丸:麻子仁30克,枳壳、当归、生地、桃仁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可以加何首乌、枸杞子各20克,玄参10克,以养血润燥。
②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各10克,以清虚热。
③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以润肠通便。
④气血两虚时,应相兼而治,如妇人产后,气血虚弱,大便秘结,可用八珍汤加生首乌20克,桃仁10克,白蜜适量、麻子仁30克,以益气补血、润肠通便。
3.阴虚
(1)临床表现:大便干结,如羊粪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阴通便。
(3)代表处方:增液汤:玄参、生地、麦冬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可加玉竹20克,石斛20克,白芍10克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增润肠之效。
②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
③若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
④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
4.阳虚
(1)临床表现: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轻,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2)治疗原则:温阳通便。
(3)代表处方:济川煎:当归、肉苁蓉、枳壳、升麻、牛膝、泽泻各10克。
(4)加减应用
①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
②若脾阳不足,阴寒冷积,可用温脾汤。
③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肾气丸。
【其他治疗】
1.单方验方 适用于肠胃积热。
(1)玄明粉9克,温开水冲服。
(2)生大黄6克,开水泡服。
(3)番泻叶6克,开水泡服。
2.熨脐法 葱半斤,捣成饼,敷脐上,用热水袋熨葱饼上。适用于阳虚冷秘。
3.外导法
(1)《伤寒论》中的蜜煎导法,适用于各型便秘。
(2)0.1%~0.2%肥皂水,500ml,温39~40℃,灌肠,适用于各型便秘。
4.饮食疗法
(1)白木耳5克,水煎,加白糖适量,适用于阴虚肠燥之老年便秘。
(2)黑芝麻、核桃肉各30克,捣碎,用蜂蜜调食。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3)阿胶10克,葱白2根,用水煎葱白,待熟后入阿胶烊化温服,每天1次,连服数天,适用于冷秘。
(4)鲜菠菜250克,麻油15克,菠菜水煮熟用麻油拌食,每日1次,适用于热秘。
(5)黑芝麻60克捣碎,用蜂蜜50克调,再用黄芪30克煎水冲服,每日1次,适用于气虚便秘。
(6)鲜桑葚50克绞汁、用蜂蜜50克调,再用当归10克煎水冲服,每日一次,适用于气虚便秘。
【预防调摄】
1.饮食,避免过度煎炒,酒类,辛辣,亦不可过食寒凉生冷,多食粗粮蔬菜,多饮水。
2.生活,避免多坐少动,保持定时登厕。
3.情志,保持情绪安定,戒忧思郁怒。
4.便秘不可滥用泻药,用之不当,反加重便秘。
5.伤寒、热病后,或久病患者,由于进水谷而不大便者,不必急于通便,只须扶养胃气,待饮食渐增,大便自能正常。(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