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斜街,宣外的标志!要回来了!
感谢朋友们对小北视频号的支持
小北会经常更新有趣有用的视频
分享给大家
扫码关注小北的视频号☞
有空常来看看,小北拜谢了
部分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作者见图片水印,感谢图片作者的辛苦付出。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批复西城上斜街及金井胡同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老宣武区的又一片胡同群落,要大变样了。
整体改造 提上日程
上斜街位于宣武门外,东起宣武门外大街,西至下斜街,属北京最宽阔的斜街之一,这条街巷在京城出名,原因有二:历史悠久,会馆众多:
此街起源于元代,在胡同多如牛毛的北京城里,这都算是老资格了;据统计,上斜街及其附件胡同群落内,有8家会馆之多;
仅此两条,上斜街在京城胡同中的段位,就算能戳得住了。
据权威媒体报道,本次上斜街胡同群的改造项目将以:会馆文化作为基因,胡同空间作为载体,以老百姓需求为前提,重点提升15个节点,实施3个专项设施提升工程,打造高品质胡同公共空间体系。
胡同中将增设金井胡同阅读空间、胡同儿童活动空间、胡同菜园、胡同晾衣五线谱等,从细微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其实,说起来,上斜街的改变早在近1-2年前就开始了,小北去年夏天就曾到此游历一番,至今记忆犹新。
会馆遍布的南城斜街
全长600多米的上斜街,潜藏着太多的会馆、名人故居,让人不得不叹服四九城内的深厚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一条貌不惊人的胡同内,往往就潜藏着别有洞天的故事与情怀。
龚自珍故居 番禺会馆
近代进步思想家、著名诗人、文学家龚自珍曾在此居住过5年。
小北拍摄
道光十一年(1831年),他将这所宅院卖给广东番禺县人潘仕成,潘后赠与番禺在京同乡会,遂成为番禺会馆。潘氏为南海富商,鸦片战争前 随林则徐南下,为抗击英舰发明过新式水雷。
小北拍摄
这座院落前为住宅,后是花园,院子南部曾有后花园和戏台、假山、亭子,目前已经腾退。
小北拍摄
太原会馆
太原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当年规模宏大,有东西两院之分。东院为乡贤祠和清代汉学第一人、中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之一阎若璩(山西太原人)的寓所,西院为会馆。
小北拍摄
这里发生过的最动人的故事,无疑是中共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高君宇,与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石评梅的爱情故事了。
小北拍摄
两人于1921年在太原会馆的同乡会上相识,从此书信往来频繁,情感日深。可惜高君宇在1925年不幸因病去世,年仅29岁。在陶然亭公园,如今仍旧立着两人的墓碑。
年羹尧府邸 东莞新馆
位于上斜街中部的56号院,据说是清代名将年羹尧在京的一处居所。年羹尧文韬武略,颇有才能,曾任内阁学士、四川巡抚等职,在青海平叛前线屡立战功,遂也做大了他的居功自傲,狂妄自大,于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雍正帝削官夺爵,赐自尽。
小北拍摄
1918年,年羹尧大将军的宅府改造为东莞新馆,由于东莞会馆曾在菜市口附近的烂漫胡同建有一个,所以此处被称为“东莞新馆”。
小北拍摄
吴兴会馆 沈家本故居
吴兴会馆位于上斜街南侧,但在上斜街上没有开门,院门在另一侧,南北走向的金井胡同1号,这里同时也是清末法学家沈家本的故居,吴兴会馆废弃后被沈家本买下,经过修整成为其居所。
小北拍摄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沈家本入京后居于上斜街,居所为一座三进四层的院落。东耳房是五间两层的小楼,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是沈家本建的藏书5万余卷的藏书楼,落成后题名“枕碧楼”,至今保存完整。
小北拍摄
去年因为疫情防控,沈家本故居暂停对外开放,至于目前是否可以对公众开放,只能给有关部门打电话求证了。
小北拍摄
这些昔年的会馆,后来变成了普通民居、杂院,再到现在被腾退,等待着留作他用,时间流逝,命运迥异。
小北拍摄
顺着金井胡同南行,便来到了近两年内城整改的标杆示范街区——达智桥胡同。
小北拍摄
路面平整的石砖;
小北拍摄
翻修一新的门脸小店;
小北拍摄
街边有花坛装点;
小北拍摄
胡同口有影壁开道;
小北拍摄
时下,达智桥这条拥有杨淑山祠等古建遗迹的胡同,俨然成为了清丽婉约的步行街,曾经占道经营的麻辣烫、炸素丸子摊位,泛着腥臭味儿的雨篦子,早已荡然无存......
小北拍摄
由此也可以感受到宣外、菜市口一带近年来大力度拆迁、腾退、整改,如今已经见到成效!
小北拍摄
这一片曾经宣南文化的精华之地,也必将在未来继续闪耀!
本文经授权转载:最爱大北京(ID:zadbj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