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 | “六零归一”引领第三代物流产业变革

 编者按: 

近年来,由海尔、阿里、高盛等战略投资的物联网生态新锐品牌——日日顺,将脱胎于制造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物流及其“服务到家”的消费物流相结合,代表了产业级物流业变革,将传统大件物流转化为物联网生态建设者、组织者。下文结合第三代物流的界定,提出了物流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新代表。

标题大纲:

如何看待物流业产业变革代际?

如何看待第三代物流产业原本?

六零归一决胜物流产业变革

1
首先,

如何看待物流业产业变革代际?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居高不下的问题备受诟病,加快物流成本的系统性降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对于物流成本系统性降低的起点,是抓住物流业产业变革代际的基本判断。

过去几年很多企业都在布局“大物流”模式,但是从新老物流企业的实际探索来看,往往受限于成本、效率、技术、需求等客观因素,在不同物流业态间难以采取行业通吃的消费互联网模式。所谓的“大物流”到底是该做垂直平台还是该做生态运营,并没有破题。

归根结底,“大”仅仅是个规模体量的概念,但段位不高,迫切需要重新认识物流业的变革。从产业演进阶段来看,我们认为物流业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生产主权物流,也就是生产决定供应的物流。

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生产物流大致出现了生产企业主导、生产与流通分离、第三方物流等业态,是典型的以正向供应为核心的生产主权型物流。

第二个阶段是消费主权物流,也就是消费决定供应的物流。

伴随大规模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不再仅仅是连接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工具,而延伸为通过直接触达消费者来反向决定生产供应,先后出现了快递/即时物流、仓配一体化物流、物流平台等业态,是典型的以反向配置资源为主的消费主权型物流。

第三个阶段是产业主权物流,也就是在产业物联网的带动下、能够整合生产端与消费端的物流。

伴随消费升级、技术突破、组织重构与平台崛起,物流业/物流企业的功能不再是生产与消费的单纯链接,而是处于生产、消费之间的具有资源配置、服务增值、流量撮合、获客导入等多重功能的产业组织者。

换句话说,产业主权物流已超脱了生产主权时代、消费主权时代的从属地位,而将会站在产业高度,借由供应网整合提升产业双边、多边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本链、创新链、服务链,从而使得物流产业生态得到充分发育。由于我国地域广大、需求多样等特性,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在物流产业演进的代际转化中,都会迎来不同的发展机会,同时在结合不同场景需求基础上可在细分赛道进行业务重构,实现跨越发展。

2
其次,

如何看待第三代物流产业原本?

第三代产业物流相对于第一代生产主权物流、第二代消费主权物流,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从物品位移到产业组织。第一代生产主权物流、第二代消费主权物流本质上是生产驱动或者消费驱动的物品空间位移与交付,要么是生产的附属、要么是消费的服务,本质是弥合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巨大缝隙。产业主权物流更多的是站在生产端、消费端的高度做产业组织者,要么是通过供应链金融参与资源配置,要么是通过物流后服务参与服务增值,要么是通过供求匹配参与流量撮合,要么是通过市场需求加快获客导入,这使得不同参与者可以在充分市场竞争条件下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价值传导。

二是从解决方案到运营平台。第一代生产主权物流中最好的物流公司是专业公司,第二代消费主权物流中最好的物流公司是消费型平台企业,第三代产业主权物流中最好的企业一定是产业物流平台企业。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处于做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的阶段,一些消费物流平台企业则打造“大物流+大金融+大数据”,但第三代产业主权物流将是突出第四方、强化两边的第三方、整合第二方资源,以中端的组织运营能力为核心,往消费前端做衍生服务,往生产后端做增值服务。

三是从流量驱动到数据驱动。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吸收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海绵体”,发展成为技术驱动+生态赋能共同作用下的“超级物流”。从第一代生产主权物流、第二代消费主权物流到第三代产业主权物流,核心是将物流转变为数据流,进而实现从流量驱动到数据驱动。这其中,各种物理流量将通过互联网化、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再表达,借助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在“数据+算法+算力”同步加速提升的今天,带来资源整合、物流布局、产业运营等跨越式发展。

四是从线性链条到无界生态。从第一代生产主权物流、第二代消费主权物流到第三代产业主权物流,就是从传统的供应链到生态圈与价值网。具体而言,就是在供应生态圈与价值网的带动下,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数据链、供应链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资源共享、互联融通、开放创新、优化配置以及价值生成。

3
最后,

“六零归一”决胜物流产业变革

具有引领物流产业变革能力的平台企业,一定是通过“去中心化--再中心化-再去中心化”,实现产业组织功能。

这其中,第一个“去中心化”去的是传统物流公司与消费物流平台的中心化。第二个“再中心化”是形成产业物流平台,第三个“再去中心化”不是基于平台吃掉一切、而是基于平台营造生态。

在此背景下,日日顺的最大价值与贡献是通过“六零归一”引领物流产业变革:

一是零距离。也就是坚持用户思维,这是“人单合一”的基因决定的。只有和用户需求结合在一起,才能“以销定产”地敏捷供应而不是“以产定销”的被动供应。

二是零渠道。也就是坚持平台思维,说白了就是打破时空局限,从物流空间走向虚拟空间,借助产业物流平台能够促进F2C或C2F,进而降低物流交易成本。

三是零库存。这是海尔的优良传统,也是制造业企业衍生产业物流公司所带来的溢出效应,说白了就是通过市场端、消费端精准反向配置生产端、制造端的能力核心体现,也就是敏捷生产与敏捷供应。

四是零资产。也就是说参与物流执行、交付的运载工具、自营设施、乃至终端人员等都是通过资源共享与轻资产运作的方式,自身的核心是产业物流的产业组织能力,以及对游戏规则、服务标准、品质监控的定义能力、制定水平等平台治理能力。无形的往往都是自己的,有形的更多是生态合作伙伴的。

五是零边界。也就是生态思维与跨界融合,从交易成本到交互价值,从供应链走向生态圈,从价值链走向价值网,采用“负面清单”与“正面清单”等机制链接合作伙伴、链接创新资源,营造良好商业生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

六是零边际。也就是在产业物流平台及其运营体系、运作机制成熟后,一旦投入运营及运行,其边际效用不断提升,但模式复制、横向拓展等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作者简介:徐苏涛,长城所副总;冯贞远,日日顺总经理;谢盼盼,长城所合伙人;王一铎,日日顺物流副总;杨乾,长城所企业咨询部副总监;刘偲,长城所企业咨询部项目经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