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如何实现?

 锐思花雨 

                          让每一颗心熠熠生辉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随时随地都会对弟子进行教诲。
有一次,叶公问子路,“你的老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于对师父的尊重,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听说后,笑着给出了答案: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境界难得,既是自评,也是教诲。
师父对弟子的心,古往今来,一以贯之。
小革,是师父弟子中很勤勉的一位;有一次师父和小革说到了“养志与养学”。
“养”字,解释很多,我取抚育,使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息。有很多人问我那么累干什么,问这些话的人肯定不能懂我,我自然不去解释。人一定要养志,自己培养自己;人不能没有志向,你可以假装被生活折磨得极其不堪,但内心的志向一定要养育得越来越强大。
志,要清,要正,不能歪着心眼胡思乱想:要有修身(心)之志,要有养德之志,继之要养成济世之志,其后是养学。
我,对许多人来说,是个谜;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不操心颐养天年,整日像年轻人一样忙着学习,而且学得很杂,学的荒唐。是的,我什么都学,这倒不是我兴趣太广,而是我无论学什么,都能学到我想要提升的部分。所以我遇到什么学什么:我看碧桂园卖房子,学会了卖翡翠;我看华为搞研发,学会怎么赌出翡翠极品。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我真实的精力,九成用在佛法的深入与修证上。人,要自己培养自己;我一个快五十的人,每天夜里两三点就起来学习了。
学要养,不养就穷得可怜;很苦,学一点东西都很痛苦。其实学习是非常愉悦身心的事,所以说要养学。世间任何一门学问,你用三年心思,决定成大家,这话要信我的。在佛教和翡翠上,我已经是大家;你认不认,事实就在这里。至于其他杂项,我随便下点功夫都能达到较高水准。比如测字,随便出一个字,我能断所有人从生到死;再如卦,随卜一卦,我可以断一切事的前因后果,没有丝毫出入。当然,这些都是雕虫小技,糊弄世人而已。真正有意义的,我了知一切人的世间和出世间因缘。因缘,不是姻缘,这是最有价值的,能够给每个人提供参考。
你有当官的运,就去筹谋;你没有发财的命,切莫妄想。你是道业种子,才可以修行;你身心不净,请勿污染佛门。这些虽非绝对定数,但也不是一般凡夫俗子能够突破的。说这些并无多大意义,只是鼓励大家。志向立下来,需要养学。所有的学问技艺,下三五年苦功夫,必定有大成就。无论是修行还是世间技艺学问,都没有什么诀窍。我惟一的诀窍,就是死下功夫,下死功夫,下别人五倍十倍的功夫,决定成就功夫到了,你看到的层面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在这个世间,极多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我,看一切都很清晰,希望有心的人都能受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