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阿根 | 拿嫁妆

大桥 卞阿根


姑娘出嫁前,事先女方家要求男方家买的其它陪嫁的东西,男方家要提前买好送到女方家,新娘正式出嫁的头一天要发铺盖,和新娘家的陪嫁嫁妆一起,由新郎家派人到新娘家拿回去。
在1980年前,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姑娘们出门的陪嫁很也简单,向男方家拿的彩礼钱也不多,但彩礼钱中必须带有“6”字,表示“六六大顺”。女方家向男方家拿彩礼钱时,视男方家的经济状况,66块、86块、106块,破天荒最多的也则是拿126块。新郎家给新娘买的衣服,一般是六套,最多不超过八套,而在婚后的一段时间内,新娘是不会添新衣服的。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成衣买,只是到布店里买回布料,由女方家自己请裁缝回家做。姑娘出嫁前,事先女方家要求男方家买的其它陪嫁的东西,男方家要提前买好送到女方家,新娘正式出嫁的头一天要发铺盖,和新娘家的陪嫁嫁妆一起,由新郎家派人到新娘家拿回去,因为新郎新娘第二天正式结婚,双方家中都要办酒席,亲朋好友多,事情杂,防止忙中有错,礼节不到而引起不快。拿嫁妆一般都是沿村走庄,给新娘家装饰门面。因为在那个乡村农民经济收入十分微薄的时代里,受经济条件的局限,女方家更谈不上要求男方家买金首饰了,一般女方家都不提这个要求。即使提了,那也是纸上谈兵——白说。
新郎家到新娘家拿嫁妆都是安排在早晨,并视离新娘家路途的远近而为。如果路途远的话,就安排拿嫁妆的人六点钟去,如果路途比较近,来回只要个把两个小时的话,就安排在八点钟去。把嫁妆早点拿回来,好逸逸当当地布置新房。这天要是村上有两家同时娶媳妇的话,相互间还会抢红头(抢先)到新娘家去拿嫁妆,图个大吉大利。
那时候,新娘家的陪嫁大多是六床被子,最多不超过八床(被胎是新郎家的)、两对枕头,两个木箱,一张银桌、一个梳妆箱儿,一顶蚊帐以及刺绣的一条帐帘和一副房门帘,一个油漆通红的马桶(有的还带一个小马桶儿)和木制洗脚盆、洗澡盆。拿嫁妆的人连媒婆在内一般都要有12个人,这都是事先新郎家安排好的。因为在那个年代里,拿嫁妆都是靠肩抬扁担挑,拿嫁妆的人必须要有“肩头功夫”。在拿嫁妆的人中,惟有挑子桶马子(马桶)的人选,男方家是最讲究的,必须是年龄大些的男性,夫妻双全,儿孙满堂,也就是说有福气的人。拿嫁妆的人出门前先是吃茶,桌上的糕点至少有八至十样,如雪片糕、大小京果、饼干、桃酥、芝麻饼等。茶一吃过,接着就吃早餐。早餐吃的是元宵(也叫圆子),表示圆圆满满的意思。吃罢早餐,拿嫁妆的人各人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大扁担(木质的长扁担)和绳子,挑子桶马子的人肩挑一副箩筐,箩筐中装有万年青、雪片糕、鱼、肉、用红绳扎好的六根芝麻秆以及茶食六样,分放在两头的箩筐里,这是带给新娘家的礼物。然后由衣袋里装满喜糖喜烟的媒婆带领着出门去新娘家。
拿嫁妆的人一出门,新郎家就要放鞭炮,爆竹声一响,村上的左邻右舍就围过来向媒婆闹喜,要糖要烟。做媒婆的都有一张会说的嘴,自然是甜甜蜜蜜的招呼着,散烟散糖。为了不耽误拿嫁妆的时间,早点儿出村,媒婆也会耍“阴谋”,干脆从衣袋里抓出一把糖向人群中一抛,待大家弯腰拾糖时,趁机带着拿嫁妆的人溜出庄去。
当拿嫁妆的队伍快到女方家的时候,女方家迎接的鞭炮一放,新娘的弟弟、妹妹们就会立即把大门关上,不准他们进。媒婆心中有数,要“小开门”的红包了。媒婆先是给村上前来闹喜的人发烟发糖,然后敲门对孩子们说好话,请他们开门。里面孩子的回话是,先把红包从门缝中递进来,我们就开门,不给红包,门就不开,你们就等着吧。一阵热闹后,媒婆将事前新郎家准备好的红包从门缝里递进去给了他们,门这才打开。新娘的父母把他们迎进家中,一边同他们说笑,一边请他们落座吃茶。吃罢茶,他们就开始动手拿嫁妆。
拿嫁妆时他们一一清点后,再用绳子绑扎好,先抬着试一试,看合不合肩。特别是抬澡盆的两个人,更要心细,一定要把东西放好,绳子绑牢,因为新娘家陪嫁的雪花膏、梳妆镜子、热水瓶、煤油灯具、玻璃茶具、铜炉子等生活用品都放在洗澡盆中,千万不能碰坏了。而媒婆和新娘的母亲,在一边清点箩筐里新郎家送来的礼物,把它们拿出来,再把回赠给新郎家的礼物放进一头的箩筐里,然后把子桶马子和小马桶放进另一头的空箩筐里。子桶马子里放有五个用大红染成的熟鸭蛋、六两红枣、四刀草纸(也叫火纸)、两条雪片糕、一个红包以及用桃红染成的斤把花生。鸭蛋、红枣、草纸寓意着早生贵子的意思;雪片糕寓意着糕(高)来糕(高)去的意思;红包是给挑子桶马子人的喜钱;花生也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新娘花生了。拿嫁妆的人在整理嫁妆时,千万要留神,扁担不能离手或乱放,防止被村上来闹喜的人藏起来,一旦扁担被人藏了,媒婆口袋中存有“私心”的那点烟和糖,就要全部被掏出来散了。当然了,挑子桶马子的人这时更要特别注意,看好子桶马子盖,不能被新娘家的孩子们藏起来,要是被藏了,媒婆还得给孩子们为男方家再掏喜钱。

嫁妆一出门,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前来观看的村里人就会对姑娘陪嫁的东西多少进行评价,东西陪得多,会说姑娘家陪得不丑。如果陪嫁的东西不多,也有人会说,有钱嫁女儿,没钱“卖女儿”。
当嫁妆拿到新郎家门口时,在迎接的鞭炮声中走进屋内。挑子桶马子的人就把子桶马子中的红包收起来,然后再拿走三个红鸭蛋,留两个在里面,留下的寓意着双喜临门。
午饭后,男方家请来的有福气的老奶奶,就要给新郎新娘挂帐子、铺床和挂房门帘了。福气奶奶一边挂,嘴里一边说着喜话。如挂帐子:“帐子挂的四角方,新郎新娘睡中央,早开花来早結果,早生贵子喜洋洋。”接着家中的人就会附和着说:“恭喜!恭喜!”挂帐帘:“新挂帐帘六尺長,中间有对金凤凰,凤凰落在富贵地,明年定出状元郎。”接着家中的人就会附和着说:“托福!托福!”挂帐钩:“新挂帐钩亮堂堂,赛如太阳和月亮,日照千里乾坤明,月下灯光子孙情。”接着家中的人就会附和着说:“盼望!盼望!”铺床:“新床新被新罗帐,新郎新娘福寿康,年华永驻春常在,富贵荣耀万年长。”接着家中的人就会附和着说:“吉祥!吉祥!”挂房门帘:“大红门帘六尺长,一对金钩挂两旁,中间金龙来戏水,来年生个做官郎。”接着家中的人就会附和着说:“有望!有望!”
当天晚上,吃过暖房酒后,新郎家还要请一至两个金童男儿和新郎一起押床,也叫暖房。上床睡觉时,金童男儿会按大人们事前教的话说:“新房新床,金童暖床,来年得子,蛟龙呈祥。”

1985年后,农村的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有了很大的发展,村民们的收入也逐步得到了提高,新娘们出嫁时向新郎家拿的彩礼钱数,也发生了变化,但最后一位数都是带“8”字的,寓意着“发”的美好心愿,888块、1088块、1668块,甚至更多一些。口袋里有了点钱,新娘家向新郎家要求买一只金戒指或买一副金耳环,新郎家也能爽快地答应。如果新郎家买了一只金戒指,新娘家就得买一副金耳环做贴礼,如果新郎家买了一副金耳环,新娘家就得买一只金戒指相贴。因为农村的经济条件有了可喜改观,新娘家陪嫁的物品也不断增加,除了以前的陪嫁物品外,还陪大衣柜、办公桌(替代过去的银桌)、方杌凳、被称为“三转一响”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录机,条件再好一点的人家还给姑娘陪“三洋”机和黑白电视机。给姑娘陪嫁“三洋”机和黑白电视机,这在1980年至1985的当时情况来说,可是人人羡慕的事。那当儿,有些待出门的姑娘,见人家姑娘出门拿嫁妆时有“三洋”机和黑白电视机,真是羡慕不己,心里想,等到自己出嫁时,父母能买一台“三洋”机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做陪嫁,那就太好了。由于姑娘们出嫁的嫁妆多了,拿嫁妆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再也不用人肩抬担挑了,而是用板车或拖拉机拖。

时过境迁,1995年后,农民们的钱袋鼓起来了,生活好似芝麻开花节节高,江里的潮水涨起来了。新娘出嫁,向新郎家拿的彩礼钱,至少也得一万多,多则十几万。当然了,所拿彩礼钱的后一位数同样必须是“8”字。新郎家给新娘买金戒指、金项链、玉器装饰品是不在话下的,婚礼服装都在千元以上,甚至更高档。而在新娘陪嫁的嫁妆中,更不是往日被一些姑娘们羡慕的“三洋”机和黑白电视机了。VCD、电冰箱、大彩电(或液晶壁式大彩电)、洗衣机、空调、电脑样样都有。而今经济条件更丰厚的一些人家,姑娘出门还陪嫁小轿车。对陪嫁的电器物品,新娘家从商场买好后,也不运回家,直接在商场用车原包装运到新郎家,布置摆放安排,一来省去了拿嫁妆时搬来搬去的负重;二来怕电器用品搬来搬去会受到损伤;三来新郎新娘到结婚的大喜日子,家中招待客人也比较忙,这样也就省了不少的繁琐事。床上华丽的用品和新娘高档的化妆品,那是更不要说的了。
时代的发展,婚俗早已今非昔比,如果现在男女青年结婚,再像过去一样拿嫁妆的话,可算得上是当今复旧的稀奇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