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故事 | 病人突发高热,凶手藏在袜子后

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有一双舒服的鞋子。

                              撰文|多巴胺

图片|《良医》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急诊室里来了一位年逾六旬的男性病人,因为畏寒寒战2小时来到医院。
病人是独自步入医院的,虽然有些精神萎靡,但对答切题,生命体征平稳。
一般来说,所谓寒战都是指骨骼肌的收缩,人体通过寒战来完成产热,当然也有呼吸、咀嚼、言语、吞咽等功能。
骨骼肌是受躯体神经支配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持躯体的姿势和产生随意运动。
再换句话说,这位畏寒寒战2小时的患者很可能即将要出现发热。
从经验上来说,寒战一般见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输血反应、败血症等。
所以,对于那些寒战明显的病人,无论是否已经出现发热症状都要高度考虑感染的可能性。
病人说自己不可能发热,因为进入医院时已经过测量,体温36.3℃。
当然,此刻不发热并不代表就一定不会发热,毕竟任何疾病都有着发生发展的过程。
虽然常规体格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包括肺部湿啰音、皮肤表面破损、肾区叩击痛等,但病人依旧很是配合。
他说:“我有糖尿病,细菌就喜欢我这样的人,该检查还是要检查。”
患者说的不错,糖尿病患者正是各种感染的易发人群。
很快,基本的检查结果都放在了我的眼前,白细泡基数、超敏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都很高,尿常规里除了有尿蛋白之外基本上正常,就连肺部CT也没有异常。
而此刻,39.2℃的高热已经降临了。
在临床上,我们将39.1℃到41℃之间的体温称之为高热,41℃以上便叫做超高热了。
虽然体温升高之后,病人的寒战症状反而渐渐消失了,甚至精神状态也好了一些,但是面对这种体温骤升型的病人,必须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发热背后,很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杀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眼前的病人是一位常年患有糖尿病的病人,而感染正是糖尿病患者的致命杀手之一,无论是什么部位的感染。
病人说是要开一些口服抗生素回家治疗看看,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再来到医院。
但是,有两个问题却是必须要当下解决和沟通的。
一是导致患者的感染灶在什么地方?
二是糖尿病患者如此严重的感染(具体指标我已记不清)口服抗生素是否能够奏效?
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尽量明确就将病人放回去的话,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更何况这位病人是一个通情达理医从性非常好的病人,他并没有武断拒绝医生的治疗建议。
虽然生活中存在很多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病人都会有着明确的原因,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疾病还没有发展到显现元凶的时候罢了。
虽然有些细菌性感染患者口服抗生素就可以缓解,但是这位降钙素原等指标较高的糖尿病病人很显然是几乎不可能的。
再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病人答应先行输液抗感染治疗,等到有了其他不适的症状后再来进一步检查。
在诊断毫无头绪只能对症治疗之时,病人突然又冒出了一句话:“这几天我的脚指头有些痛,和这个有没有关系?”
这么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却透露了最终信息。
小心翼翼将病人的袜子脱下后,触目惊心的一幕出现了,患者的右脚趾不仅乌黑甚至开始腐烂了!
“这是糖尿病足!”我张口而出患者事实明显的糖尿病足,这完全可以导致出现突发的高热症状。
即使右脚趾已经乌黑破溃,但患者却并没有在意,甚至一开始根本没有提及,因为:“我就是前几天发现破了一点,颜色有些不对,没想到这么严重。”
后来病人被留在了急诊抢救室,因为他很快就出现了脓毒性休克。
这件事让我至今难忘,也让我非常汗颜,从那之后,面对糖尿病发热患者,尤其是感染灶不明的病人,我都要让病人们将袜子脱下仔细查看。
最后,我想强调的并不止是对于糖尿病发热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是要呼吁:“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有一双舒适的鞋子,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双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