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从出生的一刻起,我们就享受着生命带给我们的惊喜,它给了我们丰富的情感,我们也为生命变的精彩而做出努力,然而它又无比脆弱。

疾病,也许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想问诸位一个问题,什么是疾病呢?

在拍摄中医的纪录片时,我们采访了超过300多位学者、医生还有患者来回答这个问题。最多的回答非常中医,“疾病就是人的阴阳不平衡了,就会得病”。

人为什么会阴阳不平衡呢?什么又是阴阳?

比较常识的说法是中国人在疾病的探索中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阴阳是看病的理法基础,什么是阴阳我们以后会在专门的主题中去讨论。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医看病的独家技艺——望闻问切!

这是一组看起来有些恐怖的数据,在中国,几乎每天有一万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年死亡的三百万心血管病患者中,百分之五十都与高血压有关,而高血压患者超过一点六亿。

面对我们健康无处不在的破坏者和敌人,人类一直将最尖端的科技运用在医疗领域,这使得医学在诊断技术方面几乎无所不能,希望看见人体内的一切,能精确测量人体的体征数据。但在中医界还有一群人,仅仅依靠双眼、鼻子、耳朵,还有手指就能够判断病人的疾病。

为了了解这种方法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我们真实纪录了北京、广州和西安的三位中医,看他们如何用望、闻、问、切来破解疾病的密码。

我们在大量的采访中了解到,“望闻问切”这个技术方法的使用,有着一整套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支撑它应用的有天文、地理、气候、人体结构、生长周期、植物药理等等的综合计算。在掌握这些方法的医生脑中,每一次望闻问切都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公式。

这些经过长期学习训练、临床积累的专业能力与经验,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如同一台现代医学检测机器,找到疾病的原因,汇集、思索、整理出治病方案。

一个最著名的有关望诊的故事:

扁鹊只是站在离蔡桓公几步远的地方看了看,就说:“您身体有病需要医治。”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

在之后的几次觐见中,扁鹊都说蔡恒公有病,这让蔡恒公很气愤,直到这天扁鹊再一次见到桓公,看了一眼看便匆匆离开。

蔡桓公很疑惑便派人问他。

扁鹊说:“病在皮肤,容易治好,再见桓公肌肉,针灸可治;上次我发现病已进入肠胃,服药也可医治;如今,病在骨髓里,再高明的医生也没有办法医治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到秦国去了。

这是我国中医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望诊故事,传奇的背后表达了中医防微杜渐的科学预防思想,扁鹊所用的就是望诊,观察病人的言语、声音、容貌等,判断病人的病情。和数千年来无数的中医们一样,他们都曾这样望诊病人。

中医里大家非常熟悉的还有:舌诊。

方寸的舌间,蕴含我们身体的信息。凡学医者,他们都将望诊的目光投射在这小小的舌间。这种操作简单的望诊手段,成为流行。

我们在600多年前元代医家杜清碧的医书中,找到了相同的对症。

除了这种舌像36中不同状态的舌头,全被杜清碧纪录在书中,并标明了颜色。然而在杜清碧的年代,舌诊作为一项诊断绝技,只在少数医生掌握,一直密不外传,直达有一天,因为一位医生一本书的发行,舌诊公布于众。

更早的公元1516年,南京的国子监,明朝太医薛立斋常在此翻看医书,这天,一本旧书引起了他的注意。书中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症候下的舌头,足有三十六种。薛立斋很兴奋马上印刷发布了这部医书,舌诊的秘密公布于众。

《敖氏伤寒金镜录》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用的验舌专书,后世医生在此基础上,继续丰富着对舌的形态和舌苔的辨别。

在望诊中,我们透过摄像机看到病人外在反应,而中医闻诊,包含听声音和闻味道,这需要更深层次的感官探索,听觉和嗅觉。咳嗽、气喘,微弱或者急促,现有的词汇已经无法形容出这些声音的差别。

医生需要读懂这些声音?

每个人达到受伤害的这种程度的时候,他身上都有各种各样残留的信息和痕迹。“闻”主要是听病人的讲话语音、语气、语调。说话又快又急,声音又洪亮的人,基本都是阳盛的一种状态。

每一位走进诊室的人,空气中传递着看不到的信息,气味。口气、汗气、体味等,比如有青苹果气味说明患者有可能患有糖尿病。《瘟疫明辩》开篇便以“辨气”,提出以有无臭气来鉴别瘟疫与风寒外感。

在我们的纪录片里,中医师张忠德断定小劳,急性的热发生在肺;关庆维感到张老师气虚血虚,席庸发现老人力气足、咯血量不大……病人的病症在医生的大脑中不断清晰。

经过千年的传承,望诊闻诊对普通人来说也许神秘,也许枯燥,但对中医来说是基本功。时空流转让我们回到他们的学医时代,和现代很多学医同学一样,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学生们首先要学习解锁的一项新技能。

在医院、诊室甚至火车站,学生们进入不断观察的学习状态,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去听见一点点声音的不同,一点点气味的差异,感知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微妙变化。

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和大多数职业一样,反复的训练,他们的感官有能力去区分常人无法区分的信息,这是不断重复训练的结果,并非神奇。

中医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着联系,颜色、声音、气味无不包含着病人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捕捉有着一些规律,中国人把这些规律总结成一些数字。

“望”可以分为五种颜色,二十五种不同面部特征,“闻”有五种不同声音,人身体上的味道也可分为五种味道。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脏相互关联。

当然还有问诊,切脉,它们的应用和原理,在我们纪录片里还有详细的解读。今天在这里保存点悬念,大家还是在未来看我们的纪录片吧。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千年国医》总导演周兵

点个在看支持一下

(0)

相关推荐

  • 我对中医四诊的认识

    前言:学中医很难,需要每天不断的经典学习,更需要持续的临证体会,而且思想上不容有多少懈怠.当然学习中医可很快乐,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医生不是万能的,总想着给病人开出一张都满意的处方是不容 ...

  • 中医辨证的特点

    岐黄明师大讲堂 前天 中医辨证的特点 中医辨证的特点.mp3来自岐黄明师大讲堂00:0006:37 中医辨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来实现. 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四诊 望诊:是用肉眼观察 ...

  • 仁寿县一九六五年度中医学徒考试题五答案

    5,四诊的基本内容?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要注重"四诊并重"."四诊合参" ...

  • 声音、气味中隐藏的疾病信号

    小编导读 大家都知道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对于望.问.切三诊,因为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大夫和患者进行配合,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而闻诊其实就悄悄隐藏在医患的对话过程中.闻诊包含听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习 ...

  • 学中医: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法,带你了解!

    尽管中医中有许多普通人看起来十分玄乎的内容,但是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获得了绵长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相关的大学一直开设有中医方面的专业.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中医也总结出了属于 ...

  • 中医学家秦伯末讲解四诊法:切诊 | 一针一药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 ...

  • 中医学家秦伯末讲解四诊法:闻诊 | 一针一药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 ...

  • 中医学家秦伯末讲解四诊法:望诊 | 一针一药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 ...

  • 中医学家秦伯末讲解四诊法:问诊 | 一针一药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 ...

  • 中医诊法:“望”“闻”“问”“切”,四诊法歌诀

    望诊歌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赤白黑黄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五脏五窍相对应,生吉克凶合时机: 肝目心舌肺开鼻,肾耳脾口呵相推, 颜色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闻诊歌 肝怒声呼心喜笑 ...

  • 漫说中医| 切:中医四诊法之本 |王守富专栏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专业名词,说的是要把望.闻.问.切四种不同诊察方法得到的病情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判,然后对患者疾病作出诊断结论,提出治疗方案. 之前已简单讲述了望 ...

  • 漫说中医|望:中医四诊法之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学者研究表明,表示"望"的意思的字.词与成语多达300余个.如,看.观.赏.瞧.视.察.盼.盯.瞄.瞪,扫视.藐视.斜视.俯视,望穿秋水.东张西望.虎视眈眈-- ...

  • 漫说中医|切:中医四诊法之本|王守富专栏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专业名词,说的是要把望.闻.问.切四种不同诊察方法得到的病情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判,然后对患者疾病作出诊断结论,提出治疗方案. 之前已简单讲述了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