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气色不好、消化不良?脾肾虚寒怎么调理好,这一方一穴帮到你!
▲
不方便看文章的朋友,可以听音频哦
面色白常见于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①气虚,除了颜面、唇舌色淡之外,还可伴有肺气虚、心气虚、脾胃气虚、肾气虚等不同表现。
肺气虚则容易感冒、自汗、声低气怯;心气虚则心悸心慌、耐力下降;脾气虚则头晕目眩、大便不成形、声低懒言,胃气虚则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呕吐;肾气虚则喘息气短、腰膝酸软、尿多(夜尿多)。
②血虚,除了面部、唇舌色淡之外,还多有指甲色淡、眼睑色淡,可以有明显的失血病史,比如手术后、女性月经/产后,多伴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多与心、肝、脾相关。
在心则心悸气短,缺乏斗志;在脾则纳谷不馨(吃饭不香、味同嚼蜡、饭后没有满足感),终日殚精竭虑;在肝则郁郁寡欢/精神紧张,长吁短叹,女性伴有月经不调。
③阳虚,除了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喜热饮(得温则减)外,多见到水液代谢异常。如果从二便而出,可见小便频、清稀、量多;如果不能排出,则见到身体水肿。原因多在脾肾,因为水饮入胃由脾“转运”,而膀胱“开阖”由肾管控。
如果以脾阳虚为主,见到腹冷、四肢冷,容易拉肚子(受寒凉刺激)。
如果以肾阳虚为主,则为下肢冷甚、腰膝无力、长期慢性腹泻。
这次主要介绍虚寒的面白。表现总结起来有三类:
①气虚的表现:俗语有云“气虚日久为阳虚”,气短懒言、声低乏力是基本现象。脾为“气之源”,气不固摄可见自汗;肾为“气之根”,气不潜藏则为气上喘息。
②阳虚的典型:四肢不温、二便清稀量多、水肿。
③脾肾之偏颇:脾之腹冷,肾之腰膝,肾虚病程更长。
干姜6g、补骨脂3g、益智仁3g。
干姜为温暖中焦之主药,《珍珠囊》总结功用有四:“通心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用干姜看中的是其因寒腹痛,及发诸经寒气之手足不温。
补骨脂、益智仁,均有壮肾阳、暖水脏,建中阳、暖土脏之功用。补骨脂偏于温肾可以固精缩尿治疗小便频多,还能纳气定喘缓解无根气喘。益智仁偏于温脾可以开胃摄唾应对流涎痰多,还能益火补土解决腹泻便溏。
使用注意:
①上述药物泡茶则一日两次,每次150mL左右温服,少量频服减轻水液代谢负担,建议早一次、下午一次。
煎水代茶则剂量翻3倍,分上午、下午两次服用。
②如果腰痛、腰膝酸软明显,加菟丝子6g。阳虚寒冷,导致大便冻结,可有便秘,可将益智仁换肉苁蓉。
性命之门,在两肾之间;又后正中为督脉循行所过,有“阳脉之海”所称;再者“腰为肾之府”。故此穴有一举三得之用:治腰酸、补肾虚、益诸阳。
可以自己揉按5分钟,每分钟100次,一天3次。更可以用盐包外敷,或手心搓热之后温覆,还可以用掌根(小鱼际)来回搓擦局部使之温热。
更建议用艾灸,热熏局部20分钟,微微出汗。也有一举三得之妙:艾叶温阳功效、烧灼温热刺激、穴位补益作用。
了解更多中医养生中药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