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对着干,家长的应对方式很重要

全文1981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当数“孩子不听话”了。

在其他事情上再无所不能的家长,当面对孩子时,也不得不败下阵来,不知道他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什么,总是和大人对着干。

家长说不可以的事,孩子非要做;让他赶紧做某些事吧,他又磨磨蹭蹭,拖延着不做,简直能把家长气得吐血。

每当这些时候,家长的应对方式通常是——

发脾气禁止:“别咬铅笔!”“开关不能乱摸!”

催促:“让你快点吃,听到没?”“还不快去洗澡!”

讲道理:“你看别的小朋友就不爬到台阶上面是不是呀,要做一个乖宝宝,大家才会喜欢你······”

然而这些做法往往起不到什么作用,孩子依然执拗,家长束手无策。

孩子为什么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当家长理解了孩子叛逆、对抗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孩子所处的年龄段不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有区别——

01

2岁左右的孩子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到了2岁左右这个阶段,会突然变得“不听话”了:

帮孩子夹菜、喂饭,就是不吃,非要自己弄;家里养的植物让孩子别碰,他非要摸摸扯扯;走在路上,让孩子别踩水坑,他非要踩踩看,贱一身水······

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是故意跟父母对着干,而是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进入秩序敏感期。

孩子开始学会区分“我的”“你的”,分辨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喜欢说“不”,要自己独立做事,不喜欢别人插手;

同时,孩子的秩序感非常强,某些东西必须由他自己放在想放的位置,开门关门必须自己来······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走会跑,开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行动力,什么都想去摸摸、看看、动动,探索各种未知的事物。

这时候,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秩序感、满足孩子独立探索的需求,在安全范围内,允许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充分尝试和体验。

不要嫌孩子会搞脏了、搞坏了东西,给自己制造麻烦。限制孩子的行动,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但同时,也要建立适当的规则,危险的事物、对身体健康、行为习惯养成不利的事情,坚决不可以放任孩子。比如一天吃很多冷饮零食、一直看动画片等。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种把“对着干”当游戏的心理,家长越是不让,他越是做得起劲,觉得好玩。

因此,家长和孩子硬碰硬是最差的做法,可以通过提供有限的选择,来让孩子听话,比如“你想现在洗澡,还是5分钟后洗?”

02

7~9岁的孩子

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7~9岁这一阶段,会进入儿童叛逆期,爱顶嘴,不听家长的指令。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成长,讨厌被当成小孩,自尊心特别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如果家长总是喜欢批评、否定孩子、逼孩子做事,会让孩子的叛逆情绪越来越放大,和父母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因此,面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的态度很重要,遇事多和孩子商量着来,而不是直接命令、安排。

慢慢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独立完成,让他可以自己做主、并承担责任。

做得好的时候,给予真诚的肯定和鼓励,孩子会越来越有自信,在自主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成就感。

在孩子叛逆、顶嘴的时候,认真听孩子怎么说,互相交流想法,不正确的行为当然也要坚决引导孩子改正,帮助他建立好习惯。

美国西北大学争端问题专家雷汤普森教授建议:

“要向孩子耐心解释,家长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行为,为什么孩子应该停止他们的不当行为,不仅能帮助孩子换位思考,未来也有助于孩子更多地体会他人的感受,还能帮助孩子达到自省的目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能够听懂一些道理的,并愿意做出改变,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家长态度要温和而坚定,和孩子解释有些事情为什么不能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感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性格发展地会更积极、成熟,善于表达,情商更高。

03

14岁左右,青春期孩子

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曾指出:

“当孩子达到14岁左右的年龄时,许多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而且心思敏感、脆弱,遇事多疑又不愿向家长倾诉,甚至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

孩子在14岁左右,就来到了青春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和心理都不成熟,容易冲动、感情用事;自我意识达到一个顶峰,非常注重自己的感受,容易自信过度,内心渴望更大的自由空间。

青春期表现得非常叛逆的孩子,最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家长缺少陪伴和沟通,另一种是家长控制欲太强。

这个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重要,不能管得太多、唠叨太多,多给孩子自由让他自我管理。

可能刚开始放手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但那也是他必经的过程,只有他拥有过这种自由,通过切身的经历和体验,学会反思、慢慢调整行为,才能真正获得自控力。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走歪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同时做好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此外,注重和孩子交流沟通,像对待朋友一样把孩子看做一个平等独立的人,听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只会给孩子提要求、谈学习、挑剔不足之处。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