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的故事 | 两个有趣的灵魂跨越三个世纪的相遇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梦幻场景
2012年上映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有一段十分梦幻的场景:
夜晚,少年派坐在自己那简陋的木筏上,望着周围泛着绿色萤光海面,他好奇地把手伸进水里,搅动了几下,被搅动的海水甚至发出了更强的光。过了一会儿一只座头鲸跃出水面,整个夜空一下被照亮了,等座头鲸落回水面,激起的水浪就像除夕夜晚集体绽放的焰火一样。
海水中那如梦似幻的萤光是怎么回事?
这仅仅只是电影特效
还是真的有这样的海水存在?
▼ 点击视频,揭晓答案
兴全基金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主讲嘉宾/张辰亮
时长:约32分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一本名叫《海错图》的奇书问世,所谓“海错”是指海洋里种类繁多的生物。《海错图》的作者聂璜在康熙年间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生物,同时查阅书籍、询问渔民,历经数十年完成了这本海洋生物图鉴。
谜一样的画风和奇趣的故事,成功吸引了同样热爱着海洋生物的张辰亮,于是...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两个有趣的灵魂在纸上相遇。几十篇海错图的笔记,将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为讲述那些海洋之谜。
大海里,什么东西在发光?
《海错图》里有这么一张画,画上的各种海鲜都背着一团火,聂璜注释“鲎蟹鱼虾背负火”。画中最大的动物叫做“鲎”。这种动物会在满月的夜里上岸产卵,渔民就趁着这个机会抓捕。聂璜说,渔民看着海里哪边有火,过去一抓就是一个鲎,每个鲎身上都有一团火。
聂璜口中的“火”自然不是火,而是光。如今,在大连、福建、马尔代夫等海滨的也有一些荧光沙滩,到了一定的季节,海洋便会发光。发光的是在海洋中大量发光的藻类、微生物。如果这时候,一个小海浪或是一致鲎拨了一下水,它们就会受到刺激,瞬间发出很亮的光。
海洋生物发光也可能是受到了感染。在海水养殖的虾中,常常会有一种病害——发光弧菌感染。感染后的海虾会发光,但是很快就会死亡。
聂璜比科学家更早知道
藤壶是一种甲壳动物?
《海错图》里还提到了一种动物,因为长在礁石上,像一个一个撮起来的小嘴,所以被称作“撮嘴”,今天我们则叫做“藤壶”。
聂璜描述“撮嘴”:下雨的时候雨滴落在礁石上激起一个水泡,这个水泡就变成了一个藤壶。事实当然不是如此。藤壶的外形好似一个火山口,很难辨认它的种类,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贝类或者螺类。
但是后来,西方人发现了藤壶的幼体,是一种无节幼体。身体没有分节的样子就像是虾和蟹的幼体,有几条腿,可以在水中游泳,也不用吸附在礁石上。无节幼虫长大后进入腺介幼虫阶段,这时它会长出壳,用自己的第一触角在礁石上爬动,寻找合适的地方分泌“藤壶胶”,把自己黏在礁石上固定,然后翻转自己的几只脚,慢慢地长成火山口的形状。因此,藤壶事实上是一种甲壳动物。
可是在《海错图》中,聂璜居然就说出了真相:“撮嘴非螺非蛤。”然而,这真的算是聂璜领先西方的一个科学成果吗?其实不然。聂璜可能只是瞎猜,他自己也不知道藤壶究竟是什么。
长着翅膀的“飞蚶”真的存在?
《海错图》里有各种各样的蚶,其中有一种叫做“飞蚶”。图中,“飞蚶”的壳上长了一些状似小翅膀的东西。聂璜说,到了一定的时节,这些蚶就会用这些小翅膀飞到田里。
这真的不是在胡说八道?
机缘巧合,在网友提供的图片中却居然真的有和聂璜化中一模一样的实物。可是,研究贝类和海岸生物的学者也无法说明这种“小翅膀”到底是什么。而一位海洋大学的研究生在海上采集标本时,发现了同样长着翅膀的一只香螺。由此可见,“小翅膀”和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现在看来,这些小东西很可能是一种海螺的卵。其他相似的照片中,有些小翅膀是白色的,有些则是透明的,因此白色的“翅膀”或许是没有孵化的卵,而透明的则是孵化后的空壳。海螺的卵与之十分相似,它一边爬行一边产卵,就在蚶和螺上留下了“小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