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到一种教育行动
12月份,叙事者共读了《脑科学与课堂》,领读人是李竺姿老师。在12月26日晚上的“线上书吧”中,李老师重点分享了《脑科学与课堂》和她的幸福教室的故事。如果把她的讲述与《中国教师报》对她的报道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教师的专业阅读之于教师成长的真正意义。
李竺姿老师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颇有教育情怀的她不甘心墨守乡村教育的单调,试图在自己的教室里打造一方不一样的教育。为此,她借鉴模仿一些名优教师的经验做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断断续续做了一些有意思的探索——要么是带着学生搞了一个小活动,要么是在自己的教室里上又增添了一些小物品。这些小的改进和创新,就像是在陈旧的衣服上绣花朵,局部看起来是亮了,也有了些新鲜感,整体上却像是不伦不类的大杂烩,教育的效果和价值一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在这时候,杨雪梅老师给她推荐了一本书,就是她领读的这本《脑科学与课堂》。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度阅读,她把握住了作者提出的“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六大目标,并以此为核心理念去梳理、优化、提升自己的教室建设。她开始以书中的理念为指导,按照六大目标去系统打造自己的幸福教室。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她的幸福教室初现雏形,基于先进理念的教育实践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生机与活力。可以说,一本书的介入,让她的教育实践由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进”,一步跃入宏大系统的全面“建设”。
两周前,我们区组织了新教师的读写素养提升专项培训,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我专门邀请了半程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呈现了一场独特的读书分享活动。他们展示的是《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的读书流程,基本的活动环节可以分为以下三步:教师共读《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通过读书交流活动,确认并明晰幼儿教师观察儿童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教师根据书中提供的思路和案例,尝试在教学中对儿童实施观察、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和评价,获得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困惑;组织召开基于阅读与实践的教学研讨活动,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梳理提炼获得的经验和成果。这三步走下来,大概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他们用了短暂的一个小时,大致呈现了三个主要环节。我的目的是,希望老师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思路,坚决避开为阅读而阅读、唯阅读而阅读的误区,让阅读真正成为优化教育实践、创新教育行动、催生教育成果的有力工具。
分享这两个例子,是想谈清楚专业阅读的本质。所谓专业阅读,应该是与消遣性阅读相对而言的,也就是用专业的方法去读专业的书籍,并从中形成专业认知、专业思维和专业行动的一种阅读行动。它的这一本质,决定了其阅读起点的高位、阅读过程的艰涩和阅读结果的实用性。
当下,推动阅读的人很多,愿意阅读的人也很多,但大都徘徊在真正的专业阅读之外。更多时候,人们更愿意把阅读作为一种消遣,甚至是一种装饰,而很少会有人去认真地啃读一本书。所以,我想说的是,在任何时候,教师的专业阅读都不应该成为花拳绣腿,都不能沦为装饰文人气息的羽扇纶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