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一场刚刚好的讲座(2)
02
在对前期的讲座进行梳理以后,我发现这些讲座无一例外都是基于自己不同成长阶段的典型成果——在这一时期,我正在研究什么、在关注什么,我就讲什么;在另一个时期,我做出了什么样的特色工作、获得了什么样的经验收获,我就讲什么。也就是说,整个讲座的设计完全是以“我”为中心,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被培训者的需求,更谈不上对“受众”的研判和尊重。这样的讲座基本上是以主讲者的“晒”为主,晒经验、晒荣光、晒成功,很难真正走进被培训者的内心。
任何的改变都需要一个契机。因为重视这次“国培”任务,我对讲座的设计更加慎重和严谨,最终的讲座效果也达到了理想的目标。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场讲座的准备工作大致做到了以下三点。
全面思考,寻找方向。培训者准备一场讲座,就像厨师准备一桌宴席,在正式开始做饭之前必须准备好必要的食材。我在准备这场讲座时,先问了自己这么三个问题:这场培训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教师群体?他们想从培训中获得什么?我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从培训管理方提供的资料中就可以发现,这些被培训者都是各省市推荐出来的骨干班主任,他们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具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实操能力和实战经验都很丰富,大都属于本地区小有名气的名师。第二个问题则很难直接找到答案,因为被培训者与培训者在培训开始前很难建立交流联系,无法直接问询他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网络方式选择了与这些被培训者水平层次相当的班主任,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取得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用这些同类样本来判断被培训者的需求,以此来获得整场培训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先完成类似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在梳理个人知识、经验、能力储备的基础上,去发现个人成长经验与被培训者需求之间的契合点。而这个契合点,通常就是一场讲座的出发点和策划方向。
建立逻辑,确认内容。在对第二个问题进行调查时,班主任们反映出来的普遍问题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摸打滚爬后,他们的实践经验基本成熟,足以满足班主任工作的需要。但是,绝大多数人却出现了吃老本的现象,年年岁岁就是沿袭老一套的方法和策略,经验性重复、模式化实践成了常态,个人成长进入了徘徊期和停滞期。很多被调查者在问卷末尾留言说,感觉自己已经多年停在原地不动;还有被调查者坦言,自己似乎在倒退——时代在发展,不进就是后退。经过综合研判,这个层次的班主任需要的是“二次成长”的动力和引领,他们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突破专业成长的瓶颈,怎样在已有成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品牌。于是,我借助前面对个人讲座内容的梳理,发现了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契合点,那就是通过我在故事研究道路上的阶段性递进,分享一个人如何在一个点上坚持实践和研究,比如,我在职业生涯初期所坚持的故事写作,利用记录班级故事来促进反思、优化班级管理的实践;比如,后来开始用故事来改变、改善教育实践的探索,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故事理论和实践研究。
依据这个思路,我把个人教育实践和研究中与故事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汇总。看着自己零零散散开展的故事实践与故事研究,我在内心里进行了这样一个追问:这些内容哪些必须要讲?哪些可以不讲?需要讲的内容以怎样的逻辑方式呈现出来,被培训者才容易接受?我的观点全都符合逻辑、禁得住推敲吗?再次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研读和揣摩,最终,我确定了“写故事、用故事、研故事”这一主线,从叙事写作、叙事育人和叙事教育三个板块设计讲座内容,籍此来分享个人在故事元素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领域的持续研究,尽力直观呈现我是如何从一个成长阶段进入另一个成长阶段,如何在故事研究的道路上真正做到坚决、坚持和坚守,如何在无人监督、无外力要求和无功利性回报的事情上持续自觉用力,如何在看似孤单无助的事情上获得额外成功,等等。在整个讲座的设计上,我基本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叙事写作促进自我反思与实践优化——叙事育人优化班级管理与品牌锻造——叙事教育成就学生的道德成长与教师的理念建构。
借助故事,优化方法。逻辑的建立与内容的确认,只能算是完成了一项工程的主题架构,而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这些内容分享给被培训者,怎样才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被培训者施加教育影响,这也是一场讲座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方面,我依然沿袭了自己一贯的做法,那就是用故事传递道理、讲授方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表述的内容巧妙地用故事包装起来,用讲故事替代生硬的知识灌输和理念倾注。比如,在讲座的起始环节,我想表达一个人成功的最佳范式这样的“大道理”,便设计了《奚奴温酒》这个故事作为整场讲座的导入,借助故事揭示了“一事精致便能动人”的深刻道理。事实证明,很多老师在听完讲座之后,普遍对“奚奴温酒”的故事很感兴趣,对其表达的人生道理更是雕刻进精神的最深处。
借助这样的一个开场,讲座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关注,在接下来的内容设计上,所有的关键环节也都是借助故事来表达。在“叙事写作”环节,我讲解的任何一个话题均使用自己撰写的教育叙事为例,边讲写作边解读故事中蕴含的教育理解。在分享叙事之于教师成长的意义时,我使用的则是“叙事者”团队中真实的教师成长故事,将被培训者带入一个个身边人的励志典型,让讲座内容与教育生活实现了无缝隙衔接,极大地增强了讲座的生动性与教育性。在后面的叙事育人,乃至叙事教育的理念分享中,我也是大量使用故事来说明问题,实现了用“故事法”分享“故事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