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咱有钱了”
或许我们早已明白,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聚光灯下的表演,而是在那些不起眼的街巷、陋室,粗茶淡饭,静水流深。
我从他手上买了一支10块钱的玫瑰花,攀谈几句。老人已经70多岁了,年轻时受伤,弯了腰。微信扫码,钱转过去,我发现手机屏幕上的收款人昵称有些不寻常:“老太太”——谁会取这样的昵称呢?
问起才知道,原来这位爷爷的老伴儿身体不好,只能待在家里,以前都没有微信号,爷爷出来卖花,想让老伴儿在家收钱,这才给她注册了微信,昵称直接写成了“老太太”三个字。
远处一桌人招呼着要买花,老人扶了一下桌子,颤颤巍巍地挪过去。他的背影沉进夜色,气球上的荧光一闪一闪。
年逾古稀的他们,老了,病了,腰都直不起来了。
城市的钢铁森林,很大,很冷,看上去毫不容情。
但是“老太太”那三个字,就像夜里的小太阳,让老人脸上浮现出笑容来。他们并不孤单。森林里觅食的老鸟,不知疲倦,因为窝里有人等他回去,春天可相守,冬天亦能共度。
这世上千千万万的夫妻,又何尝不是这样?眼一笑,手一牵,什么坎,都不用一个人迈。
在南京,老门东一个巷口,天还没亮,馄饨的香味就飘出来了。
这里有一对老夫妇,卖馄饨卖了30多年。尹爷爷71岁,一头银发,戴着眼镜,网友夸他文质彬彬,像宫崎骏。王奶奶66岁,人家问起来,尹爷爷就说,“她是老板,我是打下手的。”
老两口恩爱,很多年轻人来这,不只是为了尝尝馄饨,还为了看看爱情的模样。
1985年刚到南京,夫妻俩迫于生计,开始出馄饨摊,从菜市场到汽车站,凡是人多的地方,他们都摆过摊。馄饨做得香,自然攒下不少人缘。渐渐地,他们开起了自己的小店。
店名叫“又见炊烟”,裹着浓浓的烟火气,和家的味道。
老两口的家里遭过不少变故,儿子因为打架入了狱,女婿突发脑溢血,为了救命,老人卖掉养老的房子。馄饨店成了他们后半生唯一的支撑。
自己过得难,也让他们对别人的难更加感同身受。常常有附近的农民工到店里,说馄饨是“软饱”,想让爷爷奶奶帮忙煮点饭,不求多好,吃饱就行。老两口知道那附近的饭贵,盒饭都得15块、20块,于是商量着,在店里推出了“10元管饱”的爱心餐,有饭、有肉、有菜,足以喂饱这些在外劳苦的“孩子们”。
30多年来,老两口坚持用柴火烧馄饨,因为那样才是“家里的味儿”。早些年,尹爷爷天天一大早在路边捡柴火,现在,很多附近搞建筑的工人,把用剩下的木头送来。善意,在一来一往里流动着。
对于尹爷爷和王奶奶来说,馄饨店不只是生意,更是生活,他们经营的,是吃食,更是人心。
老两口的爱情和亲情,在长久的同甘共苦中,保持着新鲜的活力,没有互相埋怨,只有互相心疼。尹爷爷想着,在80岁之前,一定要带老伴去大城市玩玩,第一站北京,第二站上海。
在山西运城,红旗西街上,总有一对引人注目的快递夫妇。
俩人挤在一辆窄小的快递车上,在巷子里穿梭来往。你要注意去看才会发现,男人赵海峰,没有双手,女人杨芬艳,双腿无法走路。
“你是我的腿,我是你的手”,这就是他俩的夫妻关系。
一个负责骑车搬运,一个负责打电话填单,离了对方,都不行,一旦合体,他们就是快递界的残疾“超人”。
分拣快递时,杨芬艳把一件件包裹扫描,夹在丈夫的下巴和右臂之间,搬到三轮车上。赵海峰把妻子背上驾驶座,用毛毯盖住她的双腿,两人一起出发派件。赵海峰用半条右臂开车,身体斜倾向前,三四个月就要磨破一件衣服。碰上大一点的快件,赵海峰夹不住,只能用牙咬。
在这对夫妻的世界里,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他们已经用这种艰难的方法,送了7年快递。最简单的事情,反而是珍惜彼此、不离不弃。
夫妻俩有一个女儿,马上就上高中了。每天多送几个快件的动力,来自于想供女儿上大学的野心。
他们还有一个野心,就是开一间自己的快递驿站。存一件快递能挣3毛钱,收发一件能挣三四块。等有了开店的钱,他们就不必再重复那条小巷漫长的700米。生活,也该容易一点了。
张萍和林江是一对80后小夫妻。
他们不像很多小城市里的年轻夫妻,一结婚就有大笔礼金,买房买车,在父母的安排下奠定新生活的物质基础。相反,这对小夫妇自打结婚,就没过几天安生日子。
家中老人接连患病、卧床、离世……治病、后事,一项比一项花销沉重。他们还没来得及“同甘”,就一起尝遍了贫困和别离的苦楚。
过去,林江喜欢打游戏、打篮球,老觉得自己是没长大的孩子。结婚成家,遭遇家庭的变故后,他发现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如果我们俩,只有一个能继续做小孩,我希望是她。我希望她跟我在一起,做一辈子小女孩。”
但张萍不是任性的小女孩,她勤快、坚强,也想做丈夫的后盾。
等到妥帖处理完所有家事,这对小夫妻已经欠下了大窟窿。
可以说,他俩的创业,不是从 0 到 1 ,是从 -1 到 1 。
夫妻俩盘下一个门面,准备开个熟食店,卖卤味和炸物。转让费、房租、厨具家具,所有前期投入加起来,最少也要六七万。林江刷出了信用卡里所有的钱。
在租赁合同上签字的那一刻,林江觉得自己像个战士,盔甲和兵器都毁了,只剩下一具肉身,但不能逃,要冲上去迎战。
背水一战,这是他们重振生活的希望,只能赢,不能输。
90后女孩大柔,也经历了一次背水一战。
为了能和丈夫张帆结婚,她决定从家里独立出来。
大柔家里条件好,父母都是生意人,张帆农村出身,一穷二白。两个人从学生时代相识,“那种感情比24K黄金还纯”。
大柔不顾家人反对,和张帆领证结婚。她性子犟,不服输,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两个可以独立地,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大柔和丈夫注册了公司,做零食批发,主要业务是给超市供货。从仓库、采购,到会计、管理,都是两个人、四只手来操办。
之所以选择做零食,主要是因为两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手头一点余粮都没有。零食投资小,钱凑一凑,就能先起步,赔了也还能承受。
想打通大超市,是天方夜谭,大柔只能挨家挨户地跑小超市。那个小城市方圆20里的小超市,大柔都跑了一个遍。
她总结道,每10个店里,有2个老板能接受她的货源,还有4个“干脆派”,“不要就是不要,说破大天也坚决不要。”剩下4个,是“敷衍派”,大柔为了给老板留下好印象,一进店就帮忙干活,又是扫地,又是帮着招呼顾客,活干完了,老板说,先不要了,下回再说吧。等下回去,还是下回再说。
大柔非常努力,她的小公司还是陷入了危机。为数不多答应从她这里进货的老板,全都要求赊账,有的一赊就是两三批货。
开头的日子很难,她把所有的钱垫进去,不能朝家里借,也不好意思总朝朋友借,她的“小小微公司”,融资无门。捱过了半年多吃泡面榨菜的日子,夫妻俩的小公司才喘过一口气,颤颤巍巍地活了下来。
“那种感觉,就像生下一个营养不良的小孩,捧在手里,含在嘴里,终于养活了。”
中国人讲究成家立业,而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个“业”,可能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小店、小厂、小企业,在庞大的经济体中,处于底部,最容易被忽视。但是它们却像一艘艘小船,承载着无数小家庭扬帆起航的希望。
2020年,全国有8000万家小微企业,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70%。这些小微企业支撑了2亿就业,相当于全国每7个人,就有1人的工作与之有关。在这些小店里,夫妻店又占到相当的比例。
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一场稍大的风浪就能把小船掀翻。如果张萍和林江拿不出开店的第一桶金,他们可能刚刚开始生活,就陷入泥淖,翻不了身。如果大柔和张帆的零食公司,因为赊账而资金链断裂,他们争取独立的所有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千千万万对像他们一样的夫妻。他们不富有,没有十克拉的钻戒和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彼此守护,努力生活。
在生活的小船上,他们没有发动机,只是需要一把桨,他们没有顺风顺水,只是需要一面帆。他们从没想过坐享其成和不劳而获,却需要开启美好生活的最初那份助力。
今年的“521”,代表爱的日子,度小满金融推出“家和贷”,正是想创造这样一把桨、一面帆,送给所有努力生活的男女,让他们起航时更轻松一些,逆风时也能向前。
“家和贷”是专为支持小微生意家庭而推出的信贷产品。借款时,邀请配偶助力,就能享受更高的额度,和更低的利息。
这款产品申请起来也十分简单,只需在APP上获得借款额度,借款人向配偶发起助力请求,被请求方同意并提交资料后即可完成家和贷的申请。现在申请还能有机会领取日息万1券和免费百万家庭保险。
在中国人理想的天下大同中,人应尽其才,物应尽其用。任何才华、努力和梦想,都不应被现实的局促束住双手,绊住脚步。
家和才能万业兴,夫妻同心抵万金。愿所有坚持守望,都有回响。
部分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