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宗谱源流序(章懋)
童氏宗谱源流序(章懋)
人之受姓定氏,盖欲别其生而会其宗,譬犹水也。大而江湖之澶漫,小而溪壑之潆纡,要必至夫海而后止耳。是故,海为百川之宗,姓为一族之宗。宗族敦而后伦理明,伦理明而后逊让,与此,谱所系甚重也。
按童氏自出颛顼之子曰老童,以字为氏,始有童姓,至汉有循吏讳恢,为丹阳太守,执法廉平,郡中有虎食人,恢率吏捕之,得二虎,系恢。恢叱曰:“王法杀人者死,若食人者。”二虎伏罪,一虎号诉一虎低头,恢乃释号诉而杀低头者。夫正气足以格猛兽,如此又何,区区循之足云也。
后又有讳翊,为西昌令,亦多异政,吏人立碑颂美,尤为循良之最者。
迨宋时,犹多逸士,如:童隐之与童詧【注①】,皆为贤士。时郡守屡荐于上,徵辟不起【注②】,其清风过人远矣。
又有讳伯明【注③】者,沉默寡言,雅好读书,师事朱晦翁,称为敬义先生,亦名之最著者也。
后南昌有讳澄,字国宝,官殿中侍御史,因奏事忤上,谪吴江令,遂家于兰溪之椒石。其子新,亦登进士,为判官。其曾孙居易登进士,任前军司马,讨李全有功,封东莞伯,徙兰之石渠,其克家、克勤迄今科第蝉联为兰右族。有弟名居安,字文静,为宣议郎,生子克明,官将士郎,生二子,曰埙,曰墉。埙字伯和,官岳州太守。
今婺州之与三衢子孙,蕃衍仁让,益敦孝友,益著予所谓宗族,敦而伦理明,伦理明而逊让,与不有所足徵耶,美矣哉。门第华而不伤,杕杜之独行,本枝萃而不至,葛藟【注④】之无荫,此固童氏自为大其宗,计而能承先范者也,源源之流有自夫。
时
弘治乙卯年(1496)仲秋之吉
赐进士出身升翰林院编修福建按察司佥事南京国子监祭酒枫山章懋题
注释:
章懋:(1436—1521),又名枫山,字德懋,号闇然翁,晚年又号瀫滨遗老,兰溪渡渎村人。自幼读书强于记忆。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因直言进谏而仕途坎坷,逝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懿。著作有《枫山语录》、《枫山集》及附录。所纂《兰溪县志》,为兰溪现存最早方志。
①校正:童詧,字隐之,双流人。博通经学,尤长于《易》、《太玄》著《发隐》一篇。张方平、赵抃咸以逸民荐,上赐粟帛,再命州助教,不就。嘉佑中,赐号冲退处士。文中“童隐之”与“童詧”实为同一人。
②徵辟不起:徵辟,即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谓征召布衣出仕。此指朝廷请他出来当官,遭到拒绝。
③校正:此处“伯明”应为“伯羽”。童伯明,官枢密院副使。童伯羽(1144—?),字蜚卿,宋代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其家依溪筑室,名其溪为玉溪,后遂以玉溪为村名,今属建瓯市吉阳镇。童伯羽寡言笑,喜读书,一生不仕,惟从朱熹学,潜心理学。著《孝经衍义》、《四书集成》、《五经训解》、《性理发微》及《玉溪吟》。朱熹曾到玉溪,对童伯羽极为推赞,题童伯羽所居之堂为“敬义”。并作敬义堂铭;读书楼称“醉经”。谢枋得瞻童伯羽像,赞曰:“道宗孔孟,学续朱程。著述充汗,惠我后人。”学者称童伯羽为敬义先生。
④葛藟:是木质藤本植物,为“野葡萄”的一种,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