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读书笔记?3步笔记法和3个小工具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说的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借鉴了很多国内外名人公开的阅读方法,如塔勒布,罗伯特·西奥迪尼等。后半部分推荐我用的阅读做笔记的3个实用小工具。

拿到一本书后,在开始读正文前,先浏览一遍序言,目录、索引和插图,对图书有个整体认知。它也能快速确定是不是要读这本书,精读还是略读。如果还不能确定,就再随机读几页内容验证。

同时,这些前后并没有多少篇幅的「非正文」内容会告诉我们,作者要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尤其是老一辈翻译家译过来的经典名著,会在前面写一个详细的导言,介绍作者生平、书中观点,背景知识以及自己的看法。

要知道,以前的翻译家不和现在的译者一样,他们会花很多精力研究作者以及背景,一些提纲挈领的内容点评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本书甚至会高出书本的思想。读完这些内容后,你就有了一张概览地图,对书中核心思想也了然于心。

序言,除了在读正文前读一遍,还应在全书读完后再复读一遍,看第一遍理解的对不对,有没有偏误的地方。

在具体阅读过程中,用下面这样的三步法可以加深记忆和理解:

Step1. 在阅读过程中,将核心的概念圈起来,在空白处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读完每一章后,在末尾记下这部分内容要点和自己的理解。还要尝试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具体生活中。

比如读《富兰克林自传》,作者写到曾寻花问柳又怕染上性病的「黑历史」,一个被尊为国父的人在辉煌时刻分享这些内容需要极度诚实和勇气。想想我们自己写日记,可能都不愿意把这种心情和丑事记下来。

另外,除了记要点也要写下自己暂时不能搞明白的问题。

Step2. 全书看完一周后(这一点很重要,这个原理来自我们说过的分散学习法),再拿起书,将自己划下的重点,记下的笔记认真看一遍,大部分内容可能都没什么用。但总有一些内容,你想记住和内化,就将它们用自己的话写在封页上,并标注上页码(这个也很重要,等你以后想找时,能容易找到)。

Step3. 再过几天,将封面上记下的东西摘抄到笔记本中。也可以直接拍照,保存到笔记软件中,打上标签和备注方便以后查找。

这个读书和记笔记的步骤遵循了分散学习的经典模式:初次学习→间隔→再次学习→最终测试。

如果你喜欢听语音或看视频,也要做随时笔记。有时,听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在路上或者干其他事,不能记录。一旦空出手后,也要努力回忆记下来,想不起来时,重要的内容可能需要重听。

读书应求质不求量,当你真正搞懂某专业的一本核心书籍后,会发现其他很多书籍只不过是在重复或者换了一个角度讲同一个道理。因此搞懂一本书的效用远大于囫囵吞枣十本书的收获。

3个让你更高效读书的小工具:

1.Index Cards 索引卡

做笔记,很多人喜欢用笔记软件,手机和电子设备容易分心,我发现用纸笔更有效,不管你是在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用原始的纸笔摘录卡片既能帮助记忆理解,也不用在阅读界面和笔记界面来回跳转,更集中精力阅读和思考。

任何时间和地点,速记卡片都会是你的随身伙伴。缺点是卡片积累多了查找有点麻烦,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比如可以分类建索引,或者干脆隔一段时间将它们拍照转成电子图片,然后打上标签和备注,整理到笔记软件中。

做卡片笔记,阳志平老师的「卡片大法」很好用。他建议在阅读过程中摘录下面这些内容,其中前三个是重点:

  • 术语卡:阅读中出现过的学术术语或者作者特定黑话

  • 人名卡:阅读中出现过的人名,以及他的个人简介

  • 反常识卡:有什么理论模型/推断证据/故事/行动,挑战了你的既有常识

  • 金句卡:收集性感的句子

  • 行动卡:写下你可以执行的行动

  • 技巧卡:积累你学到的技巧

  • 任意卡:此处自行发挥

Index Cards 有正面横线背面空白和双面都是方格的两种。我比较喜欢前一种,写字就用横线一面,画图就用空白的一面。为了查找方便,不要两面都记主要内容,只在一面书写,另一面可以备注来源等附加内容。

2.BOOK DARTS 金属书签

常见的书签有很多种,纸质的,绳子的。BOOK DARTS 是一种小巧精致的,和纸一样薄的金属片制成的书签。优点是能定位书中的具体位置,精确到行。这样,如果有必要,你能在同一页用很多个书签准确标注。

3.荧光指示贴

这一招我是在吴军的专栏学到的,他说他看完书,会将书中的一些重点,精彩案例用这种透明的荧光贴标注上。

写作时,经常为了引用一句书中的话,要翻半天书。而如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用这种透明小标签写上几个提示词,再将有胶的一端粘到书上,写字的一段露出,就很容易查找。

这种透明小便签有多种颜色,可以给每种颜色分配不同的意义,比如故事用黄色标注,结论公式用绿色标注等。以后拿起书重读也能马上get到重点。

以上这三种小工具,在某宝都可以买到。

如果你喜欢读书,追求进步,欢迎你加入大辉的知识星球,保持日更,与聪明的小伙伴共同进步!

看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看:

一种高效学习方法:费曼技巧

巴菲特的人生忠告:一生不要富两次

第二层次思维:聪明人是如何超越大众的|思维模型No.49

专业和业余的25个区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