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怎么判读比较高效 准确?
第一步,寻找可能的出血
部位:基底节——外囊最为常见,其次为丘脑、脑干及小脑,少数位于脑叶。 形态:突发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团块,一般单发,大小从点状至数厘米。 其他表现:脑水肿、脑室内积血、占位效应等。
急性期表现为脑叶高密度影,周围环绕不同程度的水肿。 对于CAA的微出血灶,CT判断比较困难,往往需要更加敏感的SWI及T2*序列。
形态:急性期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的高密度影。 部位:沿着大脑凸面或者大脑镰、小脑幕弥漫性延伸。 其他:可以穿过颅缝,但不能跨过硬脑膜附着点。
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血管错构瘤,包含紧密排列的不成熟“海绵状”血管团块,病灶内可有血栓和出血等。 CT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等至稍高密度影,可合并斑点状钙化,周围一般无水肿,较大的病灶可有轻度水肿。
最常表现为基底池弥散性高密度影,严重时血液可延伸到外侧裂,前、后纵裂池,脑室系统或大脑凸面。 血液的分布情况可提示破裂动脉瘤的位置:如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段常表现为鞍上池不对称积血;位于大脑中动脉段多见外侧裂积血;位于前交通动脉段则是前纵裂基底部积血。
多继发于深部脑内血肿破溃入脑室或脑室穿通伤或由四脑室逆行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凝块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第二步,判断有无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减少而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CT表现为脑沟(宽度超过5mm)、脑裂、脑池增宽以及脑室的扩大。
脑积水是指因脑脊液产生和吸收失衡或脑脊液循环通路障碍所致的脑室系统异常扩张。多种颅内病变均可导致脑积水。 按发病机制分为交通性和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池增宽;梗阻性脑积水梗阻近侧脑室扩大,脑池无增宽。
脑疝是多种颅内疾病引起颅内高压时的严重并发症。 脑疝可分为颞叶沟回疝、小脑幕切迹疝、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不同的脑疝有不同的特征,但都会出现占位效应及结构的改变。
第三步,非出血性改变
以往认为,CT对早期脑梗死在起病后24-48h才能显示,现如今,随着CT技术的进步,4-6h内脑梗死在CT上即有所表现。 脑梗死CT多表现为出现脑沟消失,脑回肿胀;豆状核模糊征;岛带消失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等。 CT灌注成像可早期发现灌注异常区,明确区分可逆性(半暗带)与不可逆性(梗死)组织。
颅内病理性钙化是指以羟磷灰石为主要成分的钙盐在脑组织中沉积。造成脑内钙化的病理性因素很多,常见原因有肿瘤性、感染性、血管源性、先天性与遗传性、代谢性及其他原因钙化。 CT检查是发现颅内钙化较敏感的方法,显示颅内钙化的效果较好。
[1]Toyoda K et al.Diagnostic imaging of hemangiomas in the brain.Brain Nerve 2011 Jan;631(1)
[2]娄昕编译《神经影像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Capone PM,et al.Neuroimaging of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and Hydrocephalus.Neurol Clin 2020 02;381(1)
[4]全冠民主编《中枢神经系统CT与MRI影像解读》,人民卫生出版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