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飘忽不定的世事,如何在牛顿之后变得有迹可循?

*以下根据吴军于2019年10月17日在高山大学英国站的部分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经老师审核后公开发布。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授课老师:吴军,著名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丰元创投创始合伙人,前Google智能搜索科学家。

吴军,2019年10月17日在高山大学英国站

牛顿时空与前人肩膀

讲牛顿,或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需要把他放到当时的时空背景下,进行比对分析。
比如秦桧是好是坏,用今天的道德价值观评断,没有意义。过去,他被视作卖国恶贼;后来又有人说他有点委屈。其实,他做的事还是那些事,只不过随着我们发展出了新的价值观,就有了不同的评价。
政治上,牛顿时代是从王权过渡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克伦威尔独裁时期,所以牛顿没有经历封建制,也不像伽利略那样需要面对教会的迫害。
经济上,社会开始富足,基础教育也已经普及。所以牛顿不用帮家里干活,能够上学去。
社区上,皇家学会已经成立。牛顿有一个共同商讨事物的圈子,不像罗吉尔·培根自己一个人搞科学。
科技上,大航海时代,西欧一些国家在海外遍布殖民地,对航海技术存在巨大需求,比如从大帆船到蒸汽船的改造、经度的确定等等问题。
牛顿之所以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思想家,除了时空因素,也因为在他前面站着一批巨人,而他站到了巨人肩上。
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双创时期,中国流传着一种对硅谷的错觉,就是车库文化。实际上,纵观所有硅谷诞生的伟大公司,只有苹果一家诞生于车库,其他都孕育于已有的大企业。
苹果公司也并非彻底从零做起——沃兹尼亚克当时已经把机器做了出来,只是惠普公司没看上,而慧眼识英雄的乔布斯趁机捡起了璞玉。

1. 阿奎那

阿奎那,首先把科学带进了神学。虽然身为神学家,但他并不单纯信主、信教义。他也讲究逻辑,有很多唯物主义的想法。作为自然神论者,他一方面相信世界是上帝所创,另一方面怀着虔诚的心去破解上帝创造的规律。
关于这些规律,阿奎那提出5个属性:简单、完美、无限、不变、一致。后来,这些也成了机械思维的原则。
阿奎那有一句名言:“凡在理智中的,无不先在感性之中”。他认为,人类建立的所有理性结论,必须可以真实感受到,而不是玄幻飘忽的东西。
他把知识来源归于三类:

1. 自然的存在。可以亲身感知,比如2个苹果与3个苹果,数下来共5个苹果,就是自然的结论。

2. 人的发明。

3. 神的谕示。很多科学传说,比如牛顿被苹果砸,于是发现万有引力;瓦特看见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于是发明蒸汽引擎。故事经过都是往神谕的方向凑。牛顿晚期也研究圣经,希望从中找到神谕。

将科学融入神学,固然保护及推进了科学,但也导致了科学僵化。当时的科学依据很多来自于亚里士多德,而亚里士多德许多结论并没有通过实证,而是停留在主观想象。比如“男人的牙齿数量比女人多”或“重的铁球先落地”这些错误结论,其实并不难验证。

2. 伽利略

方法论上,伽利略最大的影响在于实证主义——结论必须建立于实验结果。
在伽利略之前,哥白尼已经提出了日心说,不过哥白尼的模型并没有比当时托勒密的地心说更精确或更有用。直到伽利略后来靠天文望远镜观测到金星凌日、木星系统等现象,才证明了地心说不太靠谱,从而一步步确立日心说。
除了实证主义,伽利略也强调了逻辑在自然科学里的重要性。比如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最初之所以认为两个球会同时落地,是出自一个漂亮的逻辑。
8磅的球和7磅的球,被拴在一起。如果把它看作一个15磅的球,按亚里士多德——重的球先落地,15磅比10磅早落地;但如果把它看作两个球,8镑和7磅的球都比10磅迟落地。
一模一样的情况,却得到两个相悖的结论,只能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假设一开始就错了——两者必须同时落地。当然,秉持着实证主义,伽利略也做了实验,验证了结论。

3. 第谷、开普勒

开普勒,算是最早以大数据驱动研究的科研人员。
当时丹麦皇家天文台台长第谷,透过观测累积了很多天体数据,死后交给了开普勒。而开普勒根据数据推算出地球绕太阳的轨迹或许不是圆,而是椭圆。
这一下,方程就简化了,也产生了开普勒三定律。不过开普勒仅是给出描述,后来才由牛顿做出解释,并进行了一些修正。

4. 笛卡尔

笛卡尔是牛顿之前最重要的一个巨人。
某次,他躺在病床上百无聊赖地盯着苍蝇看,为了确认苍蝇位置,突发奇想把天花板想成一个个方格子,由此开创了直角坐标系。
在那之前,人们研究几何问题、物体运动,基本以直线为主,偶有圆形,几乎不涉及椭圆或不规则曲线;所以没有坐标系也没大碍。但到了笛卡尔,考虑的事复杂了,而随着坐标系出现,代数轻松融进了几何,衍生出了解析几何。
坐标系、解析几何,是牛顿微积分及经典力学的根基性数学工具。数学,常常起源于想象和发明,不存在于自然世界,但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关头非常有用。

巨人肩上的牛顿

牛顿的贡献,除了经典力学,还有微积分。而微积分的重要性,不在于那些公式,更在于一套看待世界的高阶思维。 
首先,什么是微积分?
举个例子:速度。
一辆车开了10分钟,经过2公里;速度是每小时12公里。但这是全程的平均速度——如果汽车撞了墙,决定受伤与否的,是撞车一刻的瞬间速度。那么瞬间速度是多少?对撞的瞬间连一秒都不到。
于是牛顿把时间切分得更短,0.001秒、0.000001秒……当时间无限小,这速度就成了瞬间速度——这就是微分。
微分的本质,是把一个宏观的整体,拆分成微观的局部进行了解。而积分的本质,反过来,就是从微观了解宏观、从局部了解整体、从趋势了解总量。
值得一提的是,积分有滞后效应——当增长趋势到达最高的时候,总量还要隔一段时间才会到达顶峰。
打个比方,公司出现亏损,全力进行止损。亏损速度虽然慢了下来,但账目上的数字仍在减少;最低谷(转机)的来临还要再等一阵子。可见,公司预留现金流时,必须考量这个滞后效应。
同样,人在顺境自满的时候,也容易忽略这点。看着事业大好便开始花天酒地,事业并不会立刻搞砸,最初只是放缓,再过一阵子,业务才开始下坡。当老板、股东终于不满,你还以为别人在挑刺,其实荒废的种子早就种下了。
随着微积分的诞生,判断一件事最高和最低点的方法也得到了提升。传统的算数思维,是把所有数据摆出来排序;牛顿的微积分思维,是从趋势上判断。
当一条曲线到达最高点,它的增长速度必然历经一个“从快到慢,再停滞,最后转负”的过程。所以找最高点,不用比较所有的数,看变化速度就可以,而且现实操作上,后者常常比前者更有用。
概括起来,微积分思维,在于动态看待事情,从宏观看微观、从趋势看总量。
牛顿另一个思维上的重大贡献,是把繁琐哲学简单化,并量化。
在过去,物理更多是一种定性的描述;从牛顿开始,物理、数学结合了起来,进入了一个定量的时代。比如“钟摆绳子越长,时间越长”,透过简单的公式,已经能明确计算出来:“当绳子多长,时间多长”。
这么一来,很多难题就能解决,很多发明也应运而生。

时代的自信:机械论

从此,人类有了空前的自信。
在那以前,人匍匐在神的前面。什么事解释不了,都是神的安排。到了牛顿时代,人也信神,但更深信神所创造的世界规律可以认识清楚,而一旦认识清楚,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所以,科学和宗教并非完全对立。
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涉及到机械思维。对此,皇家院士波义耳做过一番总结。
首先,世界是一台极其复杂的机器,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一个大问题,可以拆解成小问题分别解决,再还原成大答案。像是福特生产汽车,就在于把车拆解成许多零件,然后生产、拼装。
同时,机械论眼中的规律符合五大原则:简单、完美、无限、不变、一致——基本对照阿奎那的上帝的5个属性,把上帝变成了科学。
当然,随着科学进步、认知拓展,我们今天知道这些原则有局限性。比如一些规律存在例外、矛盾。凡是规律性,都可能存在变化。世界也不一定是确定的,在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是本质——但至少在牛顿那个时代,这些原则是成立的,并且是重要的;如此,人们才有自信去认识和掌握世界。
在这里,科学家的工作,是通过观测和实验一步步破解未知。所以,科学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论——所有科学结论,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绝对正确的,不是科学,而是宗教。当下再好的一个结论,都始终面对着其他科学家的证伪,被修正或被推翻——这条路没有终点。所以,科学家这职业也挺悲催。

机械论的影响

机械论,对科研、对企业、工业乃至经济等,都有莫大影响。
爱因斯坦即便在理论框架超越了牛顿力学,但思维上,依然沿用机械论思维,至死都坚信确定性,以至于他曾跟玻尔争执:上帝不可能掷色子。

计划经

计划经济,是一个典型的机械论。它相信人类朝着一个固定、可测的轨迹发展。而这件事,到了美国和前苏联,发展成了两个情况。
在前苏联,它衍生出一个计划部门,集结2万名科学家,负责规划国家未来十年生产的所有细节,觉得市场尽在预测之中。在今天,有点匪夷所思。
美国里根说过一句话:我的需求不是华盛顿政策部署部门可能知道的,而且我随时都可能变。
所以在美国,它成了工业的福特主义——所有生产,都能以流水线进行规划和优化;规划得足够好,掐准所有时间,甚至都可以做到不需要设立仓储。而它的基础是确定性,这才能对一个产品进行拆分、组装,打造流水线,使得任何原料丢进去,结果都是可测的。
如果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比如生命与原子,就不行——把各种原子组装起来,并无法形成生命,尽管生命物质是由原子组成。
泰勒科学管理学
另外,机械思维也带来泰勒科学管理学。当中,有4个要点。

第一,效率优先——效率先行,其他指标像是环境污染,之后再说。

第二,同构组织架构。

第三,可预测性。

第四,人性化管理。

前3点,都源于机械思维,而第4点,是因为他从小工人一路成长为大学者,懂得产业工人的艰辛。
关于第2点,以微软为例——office产品都有一个个功能模块,各自搭建出下拉菜单,没有交叉,规律好预测;而人事组织,每个小组有一个经理,往上有个总监,再往上有个高级总监,一级级竖状构成管理体系。
这样的组织架构,好处是效率优先、职责明确,出了事一定能找得出问题点。坏处是部门之间壁垒严重。部门之间员工要沟通,得先通知上级,才再一环环联系到对方。
在IBM,一个箱子从3楼搬到2楼,平均是半年。因为首先规章不允许员工自己搬,闪了腰得工伤赔偿,所以得按程序、结构一层层报告,最后才搬得了。同时,层与层之间壁垒也大。当了总经理的人,再让他当总监,心理过不去。但当留在一线工作的人经验都不超过三年,产品肯定做不到一流。

药品研发,也体现机械论

 从不信医学,到相信医学,到发现药效、确认药效、找到药理,然后提取药效成分,最后商品化——这都是按照机械思维逻辑,一步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类真正相信医学,是在青霉素诞生以后。史料上,青霉素第一次出现是唐朝。一帮裁缝发现被锈割伤后抹上长了绿毛的浆糊就没事了。但当时连细菌都不知道。
青霉素的杀菌效果是英国医生弗莱明在一次实验中发现的。他留意到自己培养的细菌被某霉菌杀死。但之后的10年,研究一直没有进展,因为培养皿的青霉素太少,所以实验时灵时不灵,无法验证。
1938年,战争之际,牛津大学弗洛里和团队(钱恩、哈特利、亚伯拉罕)接过了工作。首先是量产;他组织一批年轻人养青霉菌,把牛津大学变成一个霉菌工厂。然后进行白老鼠实验——50只感染的老鼠中,用了青霉素的25只全好了,而其他全死了。双盲实验初步确认了药效。
然而,产量仍然不够。在慈善家的出资下,弗罗里、哈特利到美国搞量产,不断克服问题,把产量提高了1000倍。很多时候,实质突破就需要数量级的提升。
接着,到了青霉素临床阶段,弗洛里说服了4家药厂参与,最终在当局批准下,对一个感染的黑人妇女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人体实验。
但科学不但要知其然——青霉素能治病,还要知其所以然——它背后的原理、因果。
待在英国的亚伯拉罕和钱恩发现,一种青霉烷的物质,靠着溶解细菌的细胞壁把细菌杀死。
接着,牛津大学科学家霍奇金,再通过X光衍射发现了它的分子结构。知道了分子式,青霉素从此可以人工合成,高产、高效,而且成本低廉。当然,这背后也因为弗罗里和乔治默克放弃专利的高风亮节,让全世界参与生产。
随着青霉素面世,人类出现了抗药性,亚伯拉罕对青霉烷进行一些结构改造,发明出新的抗生素:头孢——不过亚伯拉罕没拒绝专利,成了英国最富有的人。
研制一款药,从论文发表到药品上市,平均需要投入20年、20亿美元。而回收成本,专利表面看能长达20年,但由于论文发表、临床试验都全公开,专利必须提早申请,所以回收成本的时间平均只有7年。
这也是为什么新药很贵。前阵子,有种给小孩治病的药,一针需要200万,听起来不人道;但换个角度想,没有这200万,就没人去研发药,病人求治无门更不人道。

不确定性思维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几年前,斯坦福医学教授提到了大数据——今天全世界有约10000种药及5000种病;搭配起来,这里有5000×10000可能的组合。过去有研究发现,某种心脏病的药能治胃病。
把不同药与病组合起来,临床试验中的毒性试验就可以省略,降低开发时间和成本——最低3年、1万美元就能完成。换言之,解决方案不一定非得是一种新药,而是一种新组合。
到这里,其实已经不是机械思维了。因为它没有确定性、可预测性。
总的来说,机械思维对人类的进步举足轻重,包括今天。但步入了信息时代,很多难题在信息论思维下能更有效地解决,成本也更低——这以后有机会再分享。

整理 | 邱施运

编辑 | 朱珍

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

(0)

相关推荐

  • 若水读书笔记319:《科学与近代世界》 【英】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 著 何钦 译 商务...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North Whitehead,1861-1947)出生于英国的肯特郡,是过程哲学的创始人.1885-1911年,怀特海任教于剑桥大学,在此期间他的主要兴趣在数学 ...

  • 科学贵族的游戏:最速降线(上)

    Acta Eruditorum是创刊于1682年的欧洲第一份德语科学期刊(1782停刊),1696年6月,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在Acta Erudito ...

  • 认知世事(六百七十八)

    我们把人生的目标比喻是盖房子,砖.水泥等材料就如同财富.权势.地位等. 大部分人在这过程中忽略目标是盖房子,等穷其一生终于收集到大量的材料后, 却发现自己也已年老力衰,没有力气再去盖这幢房子了,所以耗 ...

  • 认知世事(六百七十九)

    有两种东西让人迷失:一是谎言,二是欲望: 有两种东西让人沉醉:一是酒精,二是名声: 有两种东西把人束缚:一是物质,二是爱情: 有两种东西让人觉醒:一是真理,二是苦痛: 有两种东西把人埋葬:一是坟墓,二 ...

  • 认知世事(六百八十)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就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就不会消沉: 与智者同行,就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就能登上巅峰.生活中, 和谁在一起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努力给自己建设 ...

  • 认知世事(六百八十一)

    如果生命是一片树叶,那么摧毁它的不仅仅是来自外界, 还有它自身生命深处看不见的心灵.如果心灵失去希望, 那么生命之叶也就随之枯萎凋零.

  • 认知世事(六百八十二)

    我们想做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天.半天. 一小时.一分钟-.甚至就一秒钟,只要持之以恒去做有道德的事, 终将会成为个有道德的人.

  • 经典哲理禅词佛诗,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

    经典哲理禅词佛诗,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

  • “时间”并不存在?爱因斯坦、牛顿早已看穿,仅是人类不愿相信|牛顿|相对论|地球|引力场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是对时间最完美的诠释,从天体运动来讲,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约过了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时间,但是时间这个概念是抽象的,时间是人类创造,年份也是. 回 ...

  • 认知世事(六百八十三)

    生命中,有一个人可以去惦念,是缘分:有一个人惦念自己,是幸福. 做人需简单,不沉迷幻想,不茫然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 许多事,不是想明白后才觉得无所谓,而是无所谓之后才突然想明白.

  • 认知世事(六百八十四)

    人几乎都会犯错误,对错误的态度常常显示一个人的品格. 敢于忏悔,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才有机会改正和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