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埔余氏
广东大埔余氏
始祖由余传下57代、余(名渊,字海渡)的玄孙余靖,字道安(1000――1064),原籍福建泉州同安县新安村。北宋天圣初年(约1025)登进士,曾任右正言,官至工部尚书。他多次主张严赏罚,节省开支,反对给西夏货币。他三次出使辽国,精通契丹语,以契丹文作“蕃语诗”,著有《汉书刊误》。他曾几次被贬,几次起用,一生忠心耿耿,为国为民,敢于直言进谏,时人把他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誉为“四谏”,并有“风采第一”之誉,故余氏又有“风采堂”之堂号。
余靖生三子:伯庄、仲荀、叔英。叔英生三子:嗣征、嗣立、嗣荣。嗣征生子深,深生二子:安仁、安行。安仁生二子:崇黾、崇龟·崇龟,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进士,妣刘、彭氏,生九子,名一贯依次至九贯。五贯(由余传下63代)生二子:象日、象月。象日生秋岩,又名三九郎,约于南宋末年,迁居福建上杭,生二子:淳叟、淳誉。淳叟生三子:长子百二郎,由福建上杭播迁广东梅县松口官坪;次子百三郎,携子有聪(字俊夫,号龙山,年甫十一)因避战乱,由福建上杭徙居广东海阳饶平黄岗;三子百四郎随父淳叟播迁广东大埔青溪。淳誉生五子,其中职景徙居福建永定,后裔更迁大埔茶阳迪麻,九郎公迁西河上黄砂。
余五贯有三个儿子,除了老三九五部余象星分基福建永定南溪坝头,老大三五郎余象日,移居汀州府的上杭;老二六五郎余象月,则是下南溪的开基祖。
――第六十六世的余淳叟,是三五郎余象日的孙子,自上杭迁广东大埔,其养子百二郎一,随后并自大埔迁梅州;次子百三郎,亦迁往饶平,三子百四郎,则迁居青溪。
余有聪,字俊夫,号龙山,以孝德授福州同知,少随叔父余英(1257-1322列入风采余姓第8世,为7世崧公之养子)公避难于潮之弦歌都严寨里(今潮州饶平县三饶镇城外),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迁宣化都黄冈城,后迁梅州龟浆都龙门村,武宗五年(1311年)又移平远坝头。
大埔县与青溪镇历史沿革
明嘉靖五年置大埔县。因明置大埔县时,设治于大埔村。据《大埔县志》:“大埔,盖俗称,平旷高原,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旧县治)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百顷地,总呼为埔。”
青溪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北部,毗邻福建省永定县和梅州市梅县松口镇,辖区面积160.3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9773人。
青溪镇明、清时称虎头沙、清溪社、坪沙社。明嘉靖四十一年在境内虎头沙,设置巡检司署。1949年为埔北区,1957年析出青溪乡,1958年并入埔城公社,1961年析设埔北公社,同年更名青溪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复改乡,1993年建镇
一、六安余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