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苡甘汤与麻杏石甘汤的鉴别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 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麻黄加术汤是湿家身烦疼,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是病者一身尽疼、发热,病因是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也就是类似于汗出入水中浴,类似于夏季大汗淋漓的时候吹空调冷风或者洗冷水澡,都容易导致邪气随着开泄的汗孔腠理而入。

久伤取冷,类似于长期生活在寒湿阴冷的环境下,导致邪气入里。大家经常能够见到,一些住在阴面的底层的或者地下室的人,因为环境相对潮湿阴冷,得风湿的概率就比较高。

门诊见到一些寒湿的患者,也会闲聊几句,其中一位患者告诉我,她在地下室的档案库工作,见不到阳光,这就是久伤取冷、久伤取湿,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鼓励适当活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本方是煮散,类似于五苓散一样,散者散也,起到散邪的作用。五苓散是“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而本方是“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

麻杏苡甘汤类似于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是太阳阳明合病,外邪里热,而麻杏苡甘汤是太阳阳明合病夹湿,太阳、阳明都不太重,所以麻黄、杏仁的剂量偏小,微微发汗,病机为湿热,热轻湿重,不用生石膏,直接用生薏米利湿的同时有一定清热的作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在湿热的时候,利湿、利小便的重要性大于清热,让湿热随着小便而去。因此温病学派中,生薏米是常用的一个药物,在三仁汤中代表的是下焦淡渗之法。

麻杏甘石汤为太阳阳明合病,湿邪不明显。麻黄加术汤和麻杏苡甘汤都是外邪夹湿,其中麻黄加术汤为寒湿在表,无明显热像,麻杏苡甘汤为湿热,因此强调了发热的症状,往往见到表邪未解,湿邪在表,表现为低热、身体酸痛沉重、苔白腻或黄腻、小便不利。

胡希恕经方医学
(0)

相关推荐

  • 麻杏薏甘汤证方证标准√

    ​麻杏薏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体骨节热疼.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发热汗出,日晡所剧,心烦,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 ...

  • 解读麻杏薏甘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麻杏薏甘汤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麻杏薏甘汤 ...

  • 经方·麻杏薏甘汤·肌肉中有湿·疣·疖·肌肉的酸痛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锉 ...

  • 软组织内黏液样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课件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强永乾   老师

  • 艾叶的鉴别方法

    艾叶的鉴别方法 8u58药材网 / 1970-01-01 / 微信群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艾,由义字加艹头而成.义,有治理之义.其叶可灸 ...

  • 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 作者:郭歌.王晓华

  • 十大名茶如何鉴别是否正宗?注意这些少花冤枉钱

    现在的茶叶市场鱼目混珠,很多不法茶商真假茶叶混卖,老茶客都很难辨别真伪.中国十大名茶历来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商品,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掺假的.那么我们普通消费者如何辨别是不是正宗的呢? 01. 西湖龙井 产 ...

  • 髌骨骨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髌骨是全身骨骼中最大的籽骨,是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传导股四头肌肌力.维护膝关节稳定及保护股骨髁的作用.髌骨骨折常由作用于膝前面的直接暴力或来自股四头肌肌腱的间接性张力造成.骨折后表现为伤区疼痛, ...

  • 馆藏宣德炉底款大全,高清详解鉴别要领!

    众所周知瓷器都有底款,宣德炉也有底款,这小小的底款也蕴含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且听小编娓娓道来!宣德炉底款的形制虽源于瓷器底款,但形式.内容之丰富,则远胜瓷器,对宣德炉的年代考证.藏玩价值有重大参考意义, ...

  • 需要与癫痫相鉴别的疾病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中,一些疾病的发作症状表面看非常像癫痫,但实际上却不是.且由于公众对癫痫知识的缺乏,也会将一些非癫痫性发作当作癫痫,甚至有一些 ...

  • 腹痛鉴别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