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基本结构

地球;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1.5亿公里,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按离太阳远近排序第三颗。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内部有壳、幔、核结构,外部有水圈,大气圈等。在太空上看呈蓝色。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并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天体;地月系统。

地壳;地球表面的固体外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约33千米,高原高山地区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部分最薄,平均约6千米。地球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它的物质结构主要以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为主。花岗岩密度较小,大都分布在大陆地壳,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特别厚的地方形成山岳。地壳上层是硅-铝氧化物构成的沉积岩和花岗岩层,下层是硅-镁氧化物构成的玄武岩或辉长岩层。海洋地壳几乎没有花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约0.4~0.8千米的沉积岩。

地幔;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是地球内部体积质量最大的一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靠近地壳部分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距地表1000公里,上地幔距地表33公里。因上地幔顶部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温度温度高,大致在1000℃到3000℃之间,所以它也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又称铁镍核心,主要物质是铁和镍,分内外两核。内核距地表约5100公里,约占地核直径的1/3,可能是固态,由刚性很高的结晶固体铁镍合金组成。外核距地表2900公里,可能是液态,由液态铁组成。地核中心的压力可达到350万个大气压,温度是6000摄氏度。

水圈;地球上的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以及大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所有液态水和固态水都属于水圈。它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覆盖大部分地表的蓝色海洋以及大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白云,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其中海洋的水量,约为所有陆地水量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716.145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

大气圈;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它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主要成份为氮、氧。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离地面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等。

月球;地球唯一的卫星,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与地球的距离约38.44万千米,两者有引力作用,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气候因而也会大幅度变化,最终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