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上卒中与眩晕之四:表现为假性前庭神经炎的岛叶梗死!
前言
小脑或脑干的损伤通常会导致前庭功能障碍。虽然罕见,但也有报道称大脑皮质损伤后出现中枢性旋转性眩晕。然而,没有报道客观的眼球震颤与皮质卒中的中枢性旋转性眩晕有关。本文描述了一例旋转性眩晕患者,在孤立性岛叶梗死中表现为混合性水平和扭转性自发性眼球震颤,类似于外周前庭病。
病例报告
一位51岁的女性患者突然出现找词困难,既往有桥本甲状腺炎病史。入院时,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左侧岛叶有急性梗死。额叶岛盖的小部分也受累(图1A)。症状出现后1天,她的找词困难完全消失。然而,病人在同一天开始出现旋转性眩晕。体位改变,她都会出现眩晕,没有出现恶心或呕吐。当天的神经学检查显示自发性水平向右眼球震颤。在她眩晕发作的第2天进行的直线平分测试显示平分标记向左侧偏移。眩晕发作后7天进行的视频眼震图显示,水平向右眼球震颤与顺时针扭转成分混合,水平摇头试验支持了这一点(图1B)。头脉冲试验正常。眩晕发作后8天进行的双温试验显示左耳有18%的半规管轻瘫。之后,她的眩晕逐渐消失,她间歇性地出现旋转性眩晕,没有任何其他症状,持续1或2分钟,平均每月5次。她的脑电图(EEG)在病程中是正常的。中风后6个月的随访温度测试显示左耳有14%的半规管轻瘫。中风后9个月,她的眩晕完全消失。中风后17个月进行的后续CT扫描证实病变局限于左侧脑岛(图1C)
图1 A: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强度在左侧岛叶和额叶盖小部分。B:视频眼图显示自发性右向眼球震颤,频率1–2 Hz,平均慢相速度6°/s,振幅5–7°(R指右,L指左,RH指右眼水平记录,LH指左眼水平记录)。C:中风发作17个月后复查头颅CT发现陈旧性脑梗死灶与前期病灶为同一个病灶。
讨论
病人入院时,表现为找词困难,头部磁共振显示左侧岛叶急性梗死。当她在中风1天后找词困难消失时,她出现了旋转性眩晕。她的自发性眼球震颤,即水平向右眼球震颤与顺时针扭转成分,考虑为左前庭神经炎(VN)。然而,正常的头脉冲试验结果和双温试验中的轻微的半规管麻痹与左侧VN不相符,因为典型的单侧VN显示甩头试验阳性,患侧和非患侧前庭功能差异25%或更多。恢复期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可能提示前庭癫痫发作可能。然而,她的眩晕发作并没有伴随任何与前庭癫痫相关的症状。脑电图正常,发作性眩晕在未服用任何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自行消失。因此,前庭癫痫不太可能解释她的间歇性眩晕发作。
任何通过前庭核、内侧纵束、Cajal间质核经脑干结构至前庭皮质和丘脑前庭亚核的前庭通路损伤均可引起旋转性眩晕。动物研究表明,顶叶-岛叶前庭皮质在前庭皮质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的人体研究表明,双侧后部岛叶皮质和颞顶叶皮质被温度刺激和电刺激激活时以刺激同侧为优势。后部岛叶皮质是前庭多感觉皮质的核心区域。因此,我们的病人病灶位于左侧岛叶,包括岛叶后部,可能会引起同侧前庭功能障碍,引起旋转性眩晕和自发性眼球震颤,与同侧周围前庭病变相似。
本例出现岛叶梗死类似前庭神经炎表现,临床易误诊。故临床出现急性前庭综合征时,注意查看眼震方向类型,及甩头试验、摇头眼震、交替眼遮盖等眩晕专科评估及注意有无其他神经系统受损体征,必要时眼震视图、头颅影像等检查辅助诊断。
(文献来源:Bo-Young Ahn, Jin-Won Bae, et al. Pseudovestibular neuritis associated with isolated insular stroke.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0 Sep;257(9):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