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人生哲学课,送给那些茫然无措的年轻人

人生哲学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文|何怀宏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与文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重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生生大德》、《新纲常》、《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转型中国的社会伦理》(英文)等。另有哲学随笔和文集《若有所思》、《心怀生命》、《比天空更广阔的》、《中国的忧伤》、《独立知识分子》等。编有《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生态伦理》、《平等二十讲》、《域外文化读本》等。译著主要有《正义论》(合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沉思录》、《道德箴言录》、《伦理学体系》(合译)等。作品曾获首届正则思想学术奖,第一届、第九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输出版优秀图书奖等。

广义的人生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甚至可以说至少占据“半壁江山”。今天中国大学的哲学二级学科的分类往往是逻辑学、伦理学、美学,还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但看来前者才是实质内容的分类。如果追溯历史上的哲学划分,从亚里士多德到斯多葛派、普鲁塔克、黑格尔等都有说法不尽相同的分类。

我们现在可以考虑做一种综合和折中,主要从研究对象来分类,哲学或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外部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自然哲学,一类是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的哲学,还有就是研究这些对象的方法论,如逻辑学、认识论或辩证法。我们可以考虑前面两大类的特点:自然哲学可能更多地倾向于静观、思考和解释我们所处的外在世界的来源、要素、构成和本质等,它不怎么考虑如何具体地改变这世界,那些问题由自然科学和技术去考虑。但是,人生哲学则会联系重大的实践问题进行思考,考虑如何安排个人的生活,如何安排我们的社会才算良好的生活和社会,等等。所以,前者更多的是一种理论哲学,是一种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而人生哲学的重心也可以说是一种实践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是不是真的这样呢?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内容详见《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

人们从事哲学是为了追求什么?也许我们可以说哲学是求真的。过去的哲学家往往会直接说哲学就是追求真理甚至自己占有真理,而现在的哲学家则可能会比较谦虚低调地说,哲学至少是追求某种确定性的,即我们要思考和探求在求真的过程中,究竟有些什么确实可靠的东西可以依凭。

人生哲学当然也是要“求真”的,但是,我们或许还可以补充说,它还是“求正”或“求好”的。尤其现代伦理学,它更重要的是“求正”,即要考虑什么是善恶正邪的标准、这种标准的根据何在,社会制度的安排如何才算正义,个人需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怎样的行为才算正当,等等。

人生哲学与伦理学是什么关系?它们是一样的吗?它们至少有很大部分的重合。它们都是思考人的实践活动的。传统的伦理学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与人生哲学等同的,我们甚至可以将人生哲学称作伦理学。传统伦理学思考什么是各种善好,什么是至善,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值得追求,人应该如何生活才算是良善的生活;也思考为了实现这类人生价值或善好,什么是个人需要具备的德性、如何培养这些德性等。他们的探讨是希望自己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有的人生哲学也真的实现了这一目的。

但是,进入平等的现代社会之后,“道为天下裂”或者说“善为天下裂”,各人追求不同的善好生活被认为是合理乃至正当的。而人的追求是有许多差异的,于是平等带来了价值多元。这样,现代伦理学探讨的中心问题就从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转为人们应当如何行动,即对人们行为规范及其理据的研究。它探讨哪些行为规范或者义务能够被合理地证明,亦即在价值多元的情况下,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就更加提高了对“举证”的要求,这种“举证”不能再依赖于上帝、权威、常识,而是必须经过理性的论证。所以,从方法论上,我们又可以说现代伦理学是要努力“求证”的。

这样,由于实证理性的要求,原来自然哲学的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在相当程度上就退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围。而人生实践哲学的价值论或者说善论也在相当程度上退出了规范伦理学的研究范围,因为价值的选择,或者说良好生活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将交由个人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自己去选择而不再追求一致。

哲学家自然还是可以讨论人生价值,但大多是作为一种推荐,而不能也无须像行为规范那样作为一些社会赖以维系的普遍共识去严格论证。因此,今天狭义的人生哲学——以讨论个人如何生活为中心问题的人生哲学,已不再是伦理学研究的中心,甚至可以说和现代伦理学相对脱钩了。相反,探讨政治的基本价值和正义规范的政治哲学,因为它们的规范是涉及所有人的生活和行为的,需要凝聚某种共识,乃至需要某种强制力,就反而可以说是与伦理学更接近了,甚至可以直接纳入现代伦理学的范畴。

今天我们如果说哲学就是关于真理的汇聚,或者说是有关自然、人类社会各种知识的客观普遍规律的总结,就可能显得太骄傲了。但如果说“哲学”就是“爱智慧”,这倒是一个永不过时的定义。而“哲学”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也就是“爱智慧”,哲学家是“爱智者”,而不是“智者”。他们并不占有智慧或真理,而是热爱智慧和真理,努力地探求它们。

哲学家所热爱的智慧并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即有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智慧。哲学不是“抖机灵”。如果抱着一种学了哲学可以在辩论中求胜的动机来学习哲学,那就找错了地方。大智慧也不关乎直接的应用,它不会去致力解决具体的问题。但正因为其“大”,也往往能够对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作为一种恰当的思考和反省方式的作用。

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诺齐克(Nozick,1938—2002)写过一本书,叫《反省的人生》。他在其中谈到,苏格拉底“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的说法也许有些苛刻,但是,对人生的反省虽然可能不会助人成功,给人以一种冲过终点的感觉,却能让人成熟、让生活充实,还很有可能产生一种定向或调整的作用。这种反省,就像自己创作一幅自画像,而不是自拍一幅“快照”。自画一幅油画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它需要不断审视,不断修改,最后它不仅成为一个艺术品,还成为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深刻认识。(何怀宏《仅此一生》)

机智固然有用,但哲学的智慧可以说是有些迟缓和滞后性的,尤其在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中,它只有在人们的实践活动比较充分地展现之后才能看得比较清楚,才能做出某些反思性的总结。所以黑格尔说:“哲学的猫头鹰在黄昏才起飞。”哲学家的思考也往往要到年龄较大的时候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虽然有些成果最后还是会和常识吻合,但那是经过千辛万苦才得到的,或更确切地说,是通过长期的思考和体验才得到印证的。而这种迟缓能够从它所起到的长久作用中得到补偿。个人一旦获得恰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可能对他的终身都起作用,尤其是在大的人生决策方面起作用。

需要交代的是,本书所谈到的人生哲学也是范围有限的,它作为一种现代人的人生哲学,不多涉规范的论证和制度正义的探求,而主要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探寻,且是一种推荐或建议,并不想成为人们生活的普遍的指南针。

简略地说,人生哲学就是对人生的系统思考,尤其是一种反省式的系统思考。

“人生观”可以说人人都有,即人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哲学”却不一定人人都有,许多人没有系统和一般地思考过人生,也不一定系统地思考过自己度过或将要度过的一生。人生哲学就是以人为中心,思考人活着的意义的哲学,思考人应该如何良好地生活,如何有意义地度过自己一生的哲学。

哲学都是研究大问题的,诸如世界的来源、本质等。人生哲学也就是研究人生的大问题的,诸如人性的本质、人生的根本意义等。但问题又来了,这些大问题往往是无定解的,或者说没有唯一的解释。然而,我们如果用心学习和思考这些大问题,似乎又还是会比以前多明白一些东西。

谈到其他科学,我们会不断得出各种公理、结论;谈到人生哲学,我们却会不断提问。我们也会尝试给出一些可能的答案,但往往不止一个答案,并且对这些答案还会继续提问。我们正是在这种反复提问和辩难中不断提高。当你自己对这些问题和答案开始提问时,尤其是能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不简单了,你的头脑已经开始复杂起来,你的思维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你将开始自己的反思。而反思也的确是需要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仅仅凭空思索,大概是走不远的。反过来,如果只是学习知识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会陷入迷惘。

《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

目录

第一章

何谓人生哲学

1.从人的一些基本事实开始

2.人生哲学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3.“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

4.反省的意义

第二章

人生哲学源流

1.人生哲学在西方的大致演变

2.利己主义与自爱是一回事吗

3.快乐主义是否可欲可行

4.完善主义是要求每个人都完善吗

5.观乎人文

6.道法自然

第三章

人与物

1.单纯和珍贵的好奇心

2.我们怎么知道外部世界确实存在

3.现代物欲的由来

4.外物的道德地位

第四章

身与心

1.身体的意义

2.心灵的分析

3.心灵与身体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我们怎么知道别人的心

5.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吗

第五章

认识人性

1.当我们说人性时是在说什么

2.有知与无知

3.善端与恶端

4.群性与个性

第六章

德性培养

1.概观

2.诚信

3.同情

4.勇敢

5.公正

6.容忍

7.自律

第七章

人际关系

1.独立与交往

2.亲疏与远近

3.明智与道义

第八章

人生目标

1.财富

2.权力

3.名声

4.卓越

5.幸福

6.仅此一生,不仅一生

后记

相关推荐

何怀宏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不妨停下来,反省一下,真实的世界也许在另一头。你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生死之事实、人性之可能与有限、人际之好恶、人与外物之关联、美德的培养、人生理想和幸福的多种途径……

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带你探寻智慧之旅:于幽微洞察中发现生活的空间与生命的活法。《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原标题:《何怀宏|有温度的人生哲学课,送给那些茫然无措的年轻人》

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