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国内上市公司利润表层级
1.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2. 毛利润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
(3.核心利润)
-其他收益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信用减值损失(应收账款)
-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固定资产)
4.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支
5.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6. 净利润
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非经常性损益
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表的几道计算公式:
·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 核心利润=毛利润-税金及附加-三费
· 营业利润=核心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其他收益
·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
·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 归母净利润=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所有部分对应的净利润
· 扣非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表迷惑行为:
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并不"营业"。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上市公司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中除了经营性业务产生的利润外,其实还包含了投资和筹资对于利润的影响。比如其他收益当中就有可能会包含一些政府补偿款,然而这些补偿款有时候是一次性的,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出企业持续的营利性。因此如果我们要考察一个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最好还是把非经常性损益扣除掉。
① 解决方式1:引入核心利润的概念。计算毛利率-税金附加-三费的金额,并将其定义为核心利润的概念,人工剥离投资活动等不相关业务对于经营性业务利润的影响。(有些人会将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包含在扣减项目中)
②解决方式2:关注年报中归母扣非净利润的指标。扣非净利润是证监会为了保护投资者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更好的使投资者容易辩别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情况,中国证监会在1999年就提出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并在以后的相当长时间不断完善和细化“非经常损益”的具体落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43号)为保证上市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和其他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7修订)进行了修订,并改称"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现予公告。上市公司自2008年12月1日起执行,在编制2008年度财务报告时应按照本公告要求披露非经常性损益。拟上市公司自公告之日起执行。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在年报的第二部分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中找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明细项列示(总计21大类)。
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各个利润层级之间没有明确的大小关系,并不是由上到下从大到小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也是很多刚接触财务报表的人看报表时糊涂的地方。
例如:
· 财务费用有可能包含大量的财务利息,导致核心利润>毛利润;
· 大量的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导致营业利润>>毛利润;
· 巨额的营业外收入,导致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 所得税费用为负数,导致净利润>利润总额;
· 巨额的非经常性损失,扣除非经常性损失后导致归母扣非净利润>>归母净利润;
以上这些情况都非常常见,所以看利润表的时候一定要每一个层级都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