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上卷 第十一回 第十五节:
原文:
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说着,一阵心酸,叫凤姐儿说道:“你们娘儿两个也好了一场,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一看他去.你细细的瞧瞧他那光景,倘或好些儿,你回来告诉我,我也喜欢喜欢.那孩子素日爱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给他送过去。”凤姐儿一一的答应了.
到了初二日,吃了早饭,来到宁府,看见秦氏的光景,虽未甚添病,但是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于是和秦氏坐了半日,说了些闲话儿,又将这病无妨的话开导了一遍.秦氏说道:“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婶子回老太太,太太放心罢.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象克化的动似的。”凤姐儿说道:“明日再给你送来.我到你婆婆那里瞧瞧,就要赶着回去回老太太的话去。”秦氏道:“婶子替我请老太太,太太安罢。”
端木持易见解:
有一个阶层,他们必须时时处处“站在”道德的最高层。这是由他们的地位决定的。所以他们不能轻易的暴露自己,必须谨言慎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下面人的瞩目,被下层人民所效仿,他们就是被称为“公众人物”的这个阶层。
长期处于这个阶层的人,是要从小被训练的,特别是所谓的“礼仪”,那是丝毫不能乱,不能错的。比如威廉王子这样的人。他们是二代,三代之流,所以能将人性欲望掩盖的比较好,不容易露出尾巴。
但有些人,特别是自己因为机缘巧合冲进这个阶层的人,像敏鸿这样的人,他们就容易暴露自己的尾巴。一不小心,就露出尾巴,有时候连屁股都露出来了。群众再加以挖掘,他就心肝肺都被“挖了出来”。很多人,内部都是狼心狗肺猪肝,配的不过是一张人皮罢了。
且不说这些人了,单说贾府里面的这些人,他们的生活里面,真的是相互关心的吗?我是不信的。
比如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真的是关心秦可卿吗?依我看,这是假的。秦可卿怀了孕,谁知道的?王熙凤知道的。谁去报告皇帝?贾府的元春不是在宫里吗?这样一看,她们所谓的去看望秦可卿,就实在可以怀疑了。以关心为名,实际上是探听消息。贾母还假惺惺的说:“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这和杀人者在被害人临死前说一句:“好可怜的人啊,上帝保佑你”有什么区别?
凤姐和秦可卿的关系好吗?
依我看,也只是应付的关系。那时候,迷信认为:初一和十五是不宜出门的。如果关系好,还遵照什么初一十五不出门的戒律?她是初二日,才去看秦可卿的。去了也就是开导一番,然后就急吼吼的要走,她着急回去干吗?因为她“要赶着回去回老太太的话去”。所以她来看秦可卿,依我之见,是奉老太太之命,来察看形势的,自然是要回去“交差”的。
秦可卿是个傻女人,还请“婶子回老太太,太太放心罢”。你不死,她们怎么能心静?给她吃的“枣泥馅的山药糕”,她还真的以为那是一个美味。那是让她“早日陷入泥里的药膏”啊。宫里杀人,啥时候用过毒了?刀也 用不着。大家没见过,听过总是听过吧?人家是赐酒一杯,或者白绫三尺。秦可卿这个傻女人,吃的倒挺香的。还在幻想着:“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
(宋江)
(董太后)
秦可卿如果怀了皇帝的孩子,宫里娘娘得让她死;如果怀了的是太子的孩子,皇帝要他死,宫里娘娘比如元春得让她死;秦可卿如果怀了贾珍的孩子,尤氏、贾蓉希望她死,贾母、王夫人也会为了脸面让她死;所以无论她的孩子是谁的,她都逃不过一个“死”字。
让一个人死,是非常容易的。开个药方,送点吃的,一个人就这样结束了。
但如果要让一个生不如死,慢慢死去,让她“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还是开个药方,送点吃的。
让谁去送呢?
就找她的朋友,她认为最好的朋友。
这里是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