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129:通过眼球震颤,我们能发现什么?
“ 关于眼球震颤”
一、眼球震颤的概念级分类
眼球的不自主、有节律的短促来回振荡。
依据其形态,可分为:
①摆动性:来回动作的速度相等;
②冲动性:两个方向的速度不同,分为快相和慢相,一般以快相的方向命名;
③混合性:前视时呈摆动性震颤,侧视时呈冲动性震颤;
④不规则性:方向、速度和幅度都不固定。
依据其速度,可分为:
①缓慢:每分钟40次以下;
②中等:每分钟40~100次;
③快速:每分钟100次以上。
依据其幅度,可分为:
①细小:在5°以下,幅度1mm以下;
②中等:5°~15°,幅度1~3mm;
③粗大:15°以上,幅度3mm以上。
依据其动作方向:
可分为水平、垂直、旋转、斜向或混合,偶尔为前后方向。
偶尔为分离性(即双侧互不相关)、脱节性(即双侧方向相反)或单眼性(即仅见于一侧)。
二、眼震的性质:
生理性(正常人也配拥有):
1)视动性眼震
正常人当一系列移动中的物体在其视野中经过时,或人本身在快速行进中,外界一系列固定物体在其视野中经过时,即发生视动性眼震。
视动性眼震也可用来鉴别癔症性失明及新生儿视力
2)迷路性眼震:
迷路性眼震是一种生理性反应,可以通过快速转动身体、外耳道灌冷水或热水、直流电刺激,或者压力改变等刺激半规管而引起。
眼震为节律性,但眼震的方向取决于受刺激的半规管及刺激的类型。眼震的慢相方向与内淋巴流动的方向一致,而快相是发自运动中枢的对慢相的纠正运动,但眼球迅速恢复原位,方向与内淋巴流动方向相反。
3)体位诱发性眼震:
位置性眼震试验:在卧位时头位取仰卧脸向上、仰卧头右旋、仰卧头左旋、头向后悬垂、头后垂右旋和头后垂左旋等六种。每一头位至少30s,最好60s。
变位性眼震试验:患者坐于矮床上,检查者立于其右,两手扶头,使脸向上仰卧,改变头位应快速(3s内),固定头部观察10s,如无反应,则扶其坐直再观察10s。然后依次按同法检查其余五个位置。
上述两种方法检查中如果出现眼震需注意记录潜伏期、眼震方向、强度及持续时间,且须于稍微休息后重复检查该头位,并观察眼震是否消减。位置性或变位性诱发眼震试验的特点对鉴别周围性及中枢性病变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病理性眼震:
1)按病变部位分:
①眼性眼震:
由于自幼开始的视力障碍影响注视功能而产生的眼震,
眼震粗大而缓慢,是摆动性或混合性的。
当某个眼外肌发生部分性瘫痪时,在该肌的动作方向上可能呈现冲动性眼震,其快相和动作方向相符。
瘫疾性眼震一般仅见于单眼,也可发生于眼肌疲劳时。
在疲劳时,但偶尔也可为药物中毒的早期现象。
②前庭性眼震:
其慢相为前庭冲动的作用,快相为中枢神经机构的代偿。
闭眼或向快相方向注视可使眼震的幅度增大。
分为:
I°——眼震快相和凝视方向一致;
II°——两眼向前视时出现眼震;
III°——眼震快相和凝视方向相反。
③小脑性眼震:
患者的视轴常偏向健侧10°~30°,是为其休息点。无论向左或向右方注视均可发生冲动性眼震,快相向注视方向,慢相向休息点
无固定的方向。
动作的方式以水平混合旋转为较多,在向病侧注视时幅度增大。
④内纵束病变眼震:
向一侧侧视时对侧眼内收瘫痪,而外展眼有粗大眼震,快相向凝视侧。
⑤其他类型的“中枢性”眼震:
影响四脑室、脑干,特别是在动眼和前庭核之间的区域可产生眼震
大脑病变通常不产生自发性眼震,除非涉及其他结构(
⑥颈髓病变引起的眼震:
在第4颈髓以上的病变可以产生眼震。可见于脊髓空洞症、肿瘤,可能影响了内纵束或脊髓前庭束,或者与紧张性颈反射作用于眼运动有关。
以上内容摘自:
首发 | 第67病区
作者 | Ryan Lau/刘锐
编辑 | Ryan Lau/刘锐
插图来源 | 网络
题图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