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之时,已经三十!
在《C5:文化的本质》中有这样的论述:无论是诗歌、音乐、绘画、舞蹈、文字等各种信息传递的媒介都是在吸引模仿。这种模仿首先是在精神结构中解码和还原,其次才是行为上趋于一致。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生存策略,最终会落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化的细节上。有一个词叫“归属感”,言下之意就是你在做自我判断的时候,会把自己归于哪个类别,哪个群体。当你认可这种类别的归属之后,你首先会认可它的价值观,继而会模仿承载价值观的那个群体的各种行为——通过模仿来建立同频的触点,触点越多,连接就越强,最后才融为一个整体。这些连接既能在内心为你的归属感提供确定性的支撑。同时,也会对你的言行举止由内而外的形成隐性的约束。最高的惩罚就是孤立你并剥夺你的归属感,而这种趋势的端倪往往发端于差异性的扩大。因此,它的成员在这种恐惧的支配下进一步的追求一致性。
我们的所有生活轨迹和十字路口的决策都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引导的。价值观并非凭空产生。价值观其实是一个人的生存策略的抽象表达,它决定了是非对错和价值取舍——它为自己提供了确定性的指引,并以此来抵消掉未知、不确定和失控给自己带来的不安和恐惧。人的行为并不受事实的影响,只被自己所认为的东西驱动。也就是说,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只关心自己所能感知和理解的主观世界——不管它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事实上,我们所有的实践、阅历、见识和认知都是在帮助我们与生命体结构中天然就蕴含的自我遮蔽性特征做斗争。
电视剧《三十而已》阐述的是三个完全不同生活状态的女性在面对三十这个女性不愿意面对的年龄阶段时的困惑、挣扎和选择。人的所有选择,表面上看起来是由内心的恐惧诉求所驱动。事实上,都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既然价值观是自己的生存策略,那么,这种生存策略显然是私人定制的。在《结构学概论》的最后一段有这么一句话:想一想,为什么人会以自己为丈量外部一切的标尺?
审视自己
人最难以看清的就是自己。因为人对自我的判断缺乏参照系。除非能够跳脱出来,以开天眼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审视。否则,你的视角都会从自己出发,继而按照自我偏好的筛选获取反馈,从而佐证自己预设的立场。由此形成的内循环会产生天然自洽的自我蒙蔽——有时候,人的自欺能力是无限的!
我们所有的困境都是自我选择累积的结果。它就如同一盘棋,不是把黑白棋子摆上棋盘所呈现出来的态势——这是静态的视角;而是摆在棋盘上的棋子所呈现出来的轨迹——棋子之所以呈现出当下的态势,必然是一步一步相互攻伐所演绎出来的。每一个人的经历或缺失都会留下痕迹,那些痕迹中暗藏着你是怎么走到这一步来的所有轨迹…
大器晚成的男人会喜欢年轻漂亮的姑娘,并不是因为这些姑娘单纯,而是内心存在着一种渴望找回缺失的执念!一个出身贫寒的亿万富翁往往喜欢在身边带着光鲜靓丽教养良好的姑娘撑门面。这并不意味着他钟情于花瓶,而是内心存在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卑微,需要用矫枉过正的方式去拉平… 这些都不是正常的状态,直到有一天能真正看清自己,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悲和可笑。
电视剧《三十而已》的顾佳没有意识到,她才是那个有野心,有目标,掌控全局并推动着一切的人。无论是公司还是家庭,她自己才是主心骨。他的丈夫、儿子和家庭都不过是她手中的道具——就如同吴用在死前才突然意识到,梁山真正的掌舵人原来是他自己,宋江只是前台的代理人而已。顾佳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清晰的规划,她早就在心中勾勒出了清晰的场景,然后把其它人一一推到预定的位置上。她虽然隐藏在背后,但却主导和控制着一切。如果生活是一盘棋,她就是自己那盘棋的执棋人。驱动一切的力量并不来自于那些棋子,而来自于她自己!
许多年前我以为法人非常总要。后来我才发现,许多公司的大股东都不露面,在前台挂名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马仔。几年前我认为上市公司非常牛逼,再后来我发现许多上市公司都只是子公司,而控制它们的母公司根本就不上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处下者,反居其上——持棋人不屑于与棋子同列…
审视关系
人类的天真之处就在于:渴望从不断重复中产生奇迹。所谓的量变产生质变是源于密度的提升,而密度的提升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的尝试——每一次尝试都是不同的探索: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实验了999种材料,而不是拿一种材料试验了999次!许多人搞不清这二者的本质区别。那种简单重复后的求而不得是一种必然,除了自我感动之外,不会产生任何价值,也没有任何意义。
通常情况下,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家庭是基于爱和繁衍的联盟,社会是为了延续基于契约的联盟。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会成为部件。共同体内部需要强有力的约束形成秩序并产生1 1>2的结构力量。在中文中,“人”字由一撇一纳组成。这个象形文字的本意是人岔开双腿站立在天地间。然而,一直以来被曲解为:人由两个相互支撑的部分组成。于是,我们默认了自己天然就是残缺的,并渴望与之匹配的一方来弥补自己的残缺。普通人无法自我站立,所以需要找一个同样是普通人的人来相互支撑。这就是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钟晓芹的现实写照,也是屏幕前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钟晓芹是一个普通的女生,所以她找了一个普通的男人,过着普通的生活。平平淡淡就是真,这本来也是极好的。人有时候要的并不多,风平浪静的过完一生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夙愿。然而,任何残缺都存在隐忧。而这种由两个残缺的个体相互支撑所构建的平静,往往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即便是小心翼翼也会随时危若累卵——各自都自顾不暇,又哪有余力去抚平对方心中的暗流涌动呢?钟晓芹和她的老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有着一样的无力感,也容易陷入各自的困境。此时此刻,你会发现,最让人绝望的痛苦并非现实中的困难,而是各自内心的挫败和无力——彼此都无法承受生活中任何突如其来的波动,既无力承受也无法面对——在遇到生活困境之时,彼此首先想到的都是逃避…
虽然许多人从标题上误解了这篇《A178:不要贪恋一无是处的温柔!》,但它真正阐述的内容是以一种立体的视角呈现问题的本质。当我们对自我判断比较消极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去找更差的人。当我们在现实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去找门槛更低的事。归根结底,这都是一种自我逃避。然而,更差的人和门槛更低的事并不能带来平静和安宁,反而从一开始就暗藏着自己更加无力应对的危局…钟晓芹的老公的稳定源于他自带的缺陷,这种缺陷不胸无大志安于事业单位的工作,而是他整个人的状态处于封闭和游离状态。
审视策略
表面上看起来,在三个脸谱化的女性代表中钟晓芹最普通,最卑微,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然而,如果你的生活阅历够的话,你会看到王漫妮才是那个最普通,最卑微,最没有存在感的人!她虽然有颜值,有身材,有气质,有野心,也有运气,但是,她为什么会在漫长的七年中都没有实现自己发誓要实现的两个目标中的任何一个?人在错误认知的引导下,形成了错误的判断,继而被错误的生存策略所怂恿,必然无法获得正确的结果。
观众会本能的认为,钟晓芹代表着现实生活中基数最大的普通人。许多人都会本能的把自己与钟晓芹对号入座。然而,大家只看到了她身上的普通和人畜无害,以及过安稳小日子的诉求。似乎这些都和自己的现实状况很匹配。你之所会这样忽略掉最关键的东西,是因为缺乏洞察问题本质的能力,也是王漫妮所有困境的源头。
这个关键的东西是什么呢?你只看到了她的小日子的脆弱性,并自我代入,为之感叹不已。可是,你没有看到能拥有这种脆弱性的小日子所需的前提条件:钟晓芹是上海本地人,老公也在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而且她的父母不仅没有眼巴巴的指望着她们这个小家的救助,还在不断的补贴她们这个小家——无论是情感上、生活上还是别的方面。即便如此,她的小日子依然过的提襟见肘和支离破碎。请问,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的绝大多数人,有多少人能够具备这样的前提条件?当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许多人瞬间就沉默了。这就像放榜的时候,你和旁边的人在嘲笑着最后一名的尴尬,突然发现,自己的名字根本就不在榜上!
王漫妮的生活才是绝大多数人能够自我对标的样子。有一天早上看到楼下新开了一个早餐店,一群证券公司员工在窗口前排出两条长长的队,工卡在笔挺的套装前显得格外的醒目。早餐店的门楣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向奋斗者致敬!
王漫妮在6年的时间里都无法获得升迁。她非常努力,也非常有能力,依然无法突破,还要处处防备同类的设套、抢单和嫉妒,步步惊心。真的是光活着就很不容易了。
最近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位知名的小说家,问他为什么最近这些年都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出现。他的回答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些年的现实生活比任何小说都精彩多了!
编剧或许是为了抚慰普罗大众并给予大家希望。所以,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一直不顺的王漫妮,突然逆袭开挂:在三十岁的最后几个月中,先是从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太太手中接到百万大单,继而店长视察,她挟百万大单之余威获得店长青睐,几个月后顺利升迁为梦寐以求的金柜主管。紧接着,拯救她的白衣骑士也恰好出现了,而且她突然开挂,抓住了所有的机会。整个人生无论之前多么晦暗,在最后的瞬间,一切好运都会密集的降临。这是对奋斗者致命一击的嘲讽吗?稍微有点生活阅历的人一眼就会看出端倪:这种剧情并没有让人在心底燃起希望,反而让现实中与王漫妮一样的人充满了绝望——人只有绝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需要一口鸦片来让自己忘记所有的痛——就如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划亮她最后的一根火柴:在火焰中,她看到了温暖的小屋,圣诞树,火鸡,小朋友,还有奶奶……
生存结构
在这个用手机和电脑的时代,过于强调男女性别的差异性导致的冲突更像一门生意。真正的冲突是段位之间的冲突,而不是性别冲突。高段位的灵魂无论男女都是一样的,只是散落在不同的躯壳里罢了。
过往所有以现代女性为题材的电视剧本质上都市屌丝逆袭的女版——它们都遵循同样的讨论:女主们一开始一无是处,漏屋又遭连阴雨。最后却能获得无比洒脱,各方面都出类拔萃,让曾经藐视过她们的男性们羞愧难当。她们能够逆袭翻盘的关键就是遇到另一个各方面都强大和完美到无以复加的男主!那种题材的电视剧,虽然表面上是阐述女性的逆袭,本质上主角依然是男人——更好的男人。包括女主在内的其它人都只是道具。
电视剧《三十而已》第一次从女性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自己所面对的生活。当然,编剧也存在故意讨好女性的倾向:在这个电视剧里的男人都是心智不成熟并充满着各种明显缺陷的人,甚至需要女性去拯救,并小心翼翼的呵护。顾佳的老公身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明明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居然情绪化的对待客户,还需要顾佳去安抚客户并摆平危机。当然,这种事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编剧这样编排无非是为了制造戏剧性的效果,并借用顾佳的行为呈现出这个段位的人没有说出口的话: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人都拥有青涩、无力、无知、迷茫的阶段,这个阶段越短,目标感就越强,后面的路就越清晰。绝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个阶段来回的自我消耗。顾佳一出场就已经处于高位,编剧并没有详细描述顾佳是如何走到出场的那个位置的。其实不需要,因为这个电视剧所要阐述的并非什么人的奋斗史,而是在阐述人在不同的阶段和层次所面临的困境,选择和应对的方式。顾佳是一个符号,她代表三个阶段中最后的阶段,三个层次中最高的那个层次。不管是哪个层次都存在着危机,都不安生。生存结构就像一个修罗场,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存结构中都必然会面对各种问题。正因为如此,彼岸和天堂才是那样的吸引人!
注:所有付费文章和不公开的内容觉悟社里都有,及时查看觉悟社更新。获取下注标的需满足觉悟社中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