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有没有文化?算不算艺术?

笔者的一位艺术评论家朋友何光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寿山石有没有文化?’,内容大致上说,寿山石业内充斥着贩卖石头者,花言巧语的低级文化,以及鉴定石种者,难不倒我的初级文化,然而表示两者绝非真正有意义的文化,并且总结了寿山石最大的亮点是兼备观赏与把玩二者合而为一的特殊文化。笔者对何光锐的此番见解,惊喜赞叹之余,也深有同感。同时认为所谓寿山石文化,自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业者的主要论调依然停留在老生常谈,原地踏步的阶段,更往往犯上笔者眼中的“艺术戒”——人云亦云,推波助澜;言过其实,物非所值;巧立名目,故弄玄虚等戒条;并且绝少客观而理性地从非既得利益者的立场去分析及释放崭新的观点。

众所周知,文化是离不开文字的传承,也就是离不开文人的歌颂。事实上,寿山石真正的崛起,严格来说,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相关的考究文献并不多见,起因是采用前人说法'一两田黄三两金’及'清朝皇帝御用’,作为推广之道并取得初步成效,然后加上其他因素,比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以及独一无二,无可模仿等特质。近年来才逐渐导致越来越多学术权威的重视,包括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人民大学在内的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造就了一扇扇文化大门为之而开的趋势。所以只要寿山石业者肯面对现实,继续努力,集中发挥专业精神,认识到本身文化底藴的不足,勇于放下身段,礼贤下士,借助各方文人学者之手,散播各式各样的文化种子;毫无疑问,将很快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局面,为寿山石文化历史树立新的里程碑。

说到'寿山石算不算艺术?’,就目前市场的大气候而言,绝大部分业内人士日常谈论的内容是以石为主,以炫耀名石为荣,强调石材的重要性,形成所谓卖身(材料)不卖艺的风气,不知不觉偏离了艺术大方向。另一方面,业内也有不少人士将雅视为艺术,并大致上把寿山石分为粗劣,匠气及典雅三种层次。无可否认,典雅经常是艺术品的形容词,然而更加常见的是典雅几乎是所有上等工艺品的代名词。工艺品在笔者眼中是一种工多艺少的作品,注重突出个中的精致手艺,讲究完美的造型和典雅的效果;其完成过程基本上是一种有法可依有迹可寻的工作。反过来看,艺术却是一种创作而非工作,其上乘者通常无迹可寻,无法可依的创作;而创作必须有创意,创意是艺术必备的先决条件。所谓创意者是从人的脑袋里衍生出来,是设计上与众不同的各种出色演绎,往往具震撼性,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经常发人深省,令人有所联想,甚至跨越时空,起到恒久的警世和传世作用。

只要简单地在寿山石工艺品及艺术品之间稍作比较,不难看出,前者是一种直接视觉,主要看外表,强调亮丽石材,其最高层次是典雅;而后者则介乎视觉与感觉,重要的是其内涵,不大在乎石材有多好,而最高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创意。如果根据以上情况对号入座的话,无可否认,当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业者依然在追求工艺品,只有少数人寻求艺术品。原因何在呢?因为只有绝少数人明白两者之间的分别。

因此笔者的结论是,寿山石的潜力及定位,无论是文化层次或艺术成份,均处于起歩阶段,来日方长;其未来前景的发展空间,从福州小圈子,到中华大圈子,再到国际超大圈子,虽说漫漫长路,任重道远,却是海濶天空,无远弗届。

文/许铁民(巧雕学家,国际寿山石协会秘书长)

|点赞|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希望能到文章下面点赞,鼓励一下我们喔,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一定会更努力给大家推送好文章好作品的,爱你们哦么么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