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4.0时代呼啸而来,如何成为下一头会飞的猪

灰蒙蒙的一片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猛一抬头,一只寒鸦在空中飞快的掠过。转眼间已经到了大雪的节气。12月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月,也是一个该总结些什么的时候。于是乎各种组织、各种会议接踵而来。只是不知是否还能像前几年一样红火。是不是还能从每个参会人的脸上看到当年的意气风发。
云端风大,还是走路最踏实
参加过很多次类似的会议,越来越觉得没有意思,不希望这些会议成为一种交换名片的名利所,但大佬们的高瞻远瞩和很多所谓嘉宾的不知所云,引来的却也只能是一声无奈的叹息。
行业到底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行业中的不同代表的生存环境又是如何?十几年的厉兵秣马,我们到底给行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这些我们最想听到的答案,却迟迟找不到答案。
我们都在呼吁合规,都在呼吁有效控制风险,而实际上如何合规,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却始终听不到任何有深度,有意义的反馈和发声。市场上的乱象我们都知道,也都说要去抵制,可到底该如何去分辨,如何去抵制,请问谁给出了答案呢?我们都说回归服务的本质,该服务什么?本质又是什么?我们同样需要找到答案。
所以说,大的方向大多数人都看得到,但是如何依照大方向,去一步步做该做的事情,就不是所有人都擅长了。吃惯了西餐,可能连筷子都使不利落了。最好的方法是融合。高高在上的顶层,要能放得下身段,去市场一线都走走,多看看,多听听。而脚踏实地的从业者们,也该适度的把自己的交际圈子扩大,多抬头看看顶层设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至于大方向,大家都会说,也都知道个二三。溯本清源、控制风险,回归本质,其实就是把决策权和业务开展权交回到最可控、最可信、最谨慎的人手中。所以我们看到国家队的纷纷回归和入场。市场人家帮你试错了,人才帮你培养了,风险帮你暴露了,剩下的是不是就该咱们干点啥了?
特定阶段,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
反过来看,国家队的最大问题就是远离了人间烟火。和大多数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客户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如果只讲穿透底层,服务好客户,对于大多数国家队来说,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和多年来一直宣贯的服务好小微企业,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是一个意思。商业银行其实不商业,这也是众所周知而且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但又必须解决,那么就必须通过搭建有效的结构来对冲风险。通过一层层的结构,逐渐下沉,逐渐和客户接轨。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助贷机构的蓬勃发展。也不难判断,这次大洗牌后,依旧能存活下来的助贷公司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将会被牵引着向正规化,向服务好客户以便创造价值的方向努力。可以比喻为保险经纪公司,通过桥梁的作用来连接资方和客户,通过提供“翻译”功能获取价值收益。
至于大量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如果没有场景,没有资源,没有服务能力。那基本在现阶段的使命就可以宣告终结了。终究往外放钱的事情还是要放在最靠谱的机构里面,起码现阶段应该是这样的。如果非要去验证一下,大家可以持续关注各家金租的动向。还是那句话:融资租赁业务本身没有问题,让谁去做可就学问大了。
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一带一路的开发,思路其实很清晰,就是在特殊阶段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强方能民安。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了秦汉的大一统后,几乎就再也不会出现,道理也是一样的。
主动调整,机会总是藏在挑战中
无法否认的是,越走近社会中间,越会发现汽车金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砍头息、超融”等问题比比皆是。越是说要渠道下沉,越是要普惠,也就越会出现大的问题。有一个根本的观点我很赞同,金融压根就不是普惠的。金融是一种商业行为,怎么可能普惠?什么样的客户承担什么样的成本,什么样的客户要有什么样的管理手段。在金融圈做得久了,就会有一种错觉,身边的人都懂法,都能判断风险,都懂金融。但是如果我们们跳出圈子,让自己下探到底层的圈子,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诸多乱象。
如果说金融机构在做合法合理合规的钱生钱的生意,也就同时意味着有大批不良从业者做着他们所理解的钱生钱的生意。两者的区别不仅仅是对于风险底线的认识不同,更多的也是监管无法有效触达所造成的市场漏洞。不该占的便宜别占,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类似的话我们说的太多,但是又有什么用?就像我的文章反复提到了这些观点,但是我的受众却不是这类占傻便宜的人。所以仅靠宣传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意义不大。想要解决这类问题,依旧要靠结构来完成。

这个结构中包含着权限、认知、管理、信息通道等等许多,也绝非一日就可完成。就能力而言,众多经销商其实最具备担保能力,融担也好、保险公司也罢,起码目前这个阶段,有啥担保能力呢?只是被管的更严而已吧?但经销商偏偏有没有担保的资质。这个例子其实最为说明问题,任何事情不是越简单、越直接就越好,结构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太重要了。
一个完美的结构需要参与各方各司其职,做好本职的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就好。这是从理论的结构上来说。但实际上呢?起码目前的调整阶段,却需要参与的机构成为相对的全才,只有这样,才能防骗。所有结构的搭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身上,先人治,再法制。阶段不同方法也就不同。
有的朋友总是在说,希望国家的政策在明朗些,我们也就知道如何调整了。但是似乎从没有想到:目前政策已经很明朗了,还要怎么明朗,有些事情全都说清楚了,也就成了悖论了。能够抓住机遇的人,有哪个不是在雾里看花?有那个不是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并提前做出自己的判断。风险总是有,但如果一个事情全部明朗,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么又哪里来的机遇二字呢?
继往开来,新的事业是干出来的
云里雾里一番,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兼听则明没有问题。但是结交什么样的人,混什么样的圈子,参加什么活动或组织,还是要有倾向性的。如果参会就是为了混脸熟,交换名片,那么,实质意义何在呢?说句不该说的话,真正想明白的人大概不会去参加这类会议的交流。我好不容易想明白的事情,凭什么要和你分享?
这些经验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你能否复制,能否用在自己身上。路是自己走的,新的时代会有新的气象和新的机会,干嘛非要把自己的脑袋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有那功夫,还不如认认真真的参与到目前的结构之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想想小微怎么做,四线城市以下的客户又该怎么做,钱要挣,但要挣得有价值。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新一轮红利的巨大机会,原有的手段已经不合时宜了。互联网时代变得让一切提速,但是踏踏实实的服务却恰恰需要慢下来。这种辩证关系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看得懂,听得进去,并实践之。

只是不知道挣够快钱,容易钱的同志们是否还能让自己重新归零,是否还能够低下身段做些苦活和累活。别扯那么多没用的,啥互联网思维,啥区块链技术。啥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位,合适的客户,配上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用使用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来的更稳固。如果做金融业务从来就没准备承担风险,就没准备履行义务,在新时代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付出与收获永远是对等的。骗子身上也依旧适用。不同的是,留给骗子的空间越来越小,留给真诚付出,勇挑重担,干所谓“傻事”人的空间越来越大而已。
所以,别光看别人身上的光环,多听听创业成功者的心路历程。多看看来时的路比什么都重要。别人的路终究是别人的,自己走过去不一定适合。而努力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再把它放在大的环境中和人共享,那么它本身的价值才是最大的。
大形势永远不会绝对的明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只能说,这一次汽车金融疯狂的时代又到了一站,总会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下一个时代,是合规者的时代,是价值创造者的时代,是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者的时代。社会发展的越快,每一个个体就会越强,但同时就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来承担起平衡的作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该变的总会变,不改变的总也会不变。变与不变,要看你是那种变量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