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如果已经丧失斗志,你凭什么觉得新的一年会更好?
新的一年,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无非是又老了一岁。如果你去年的目标都没有达成,那么你离理想中的生活更远了一步。为什么你会相信新的一年会更好?
先附上一份2017年1月份时我写的新年计划。一年过去了,计划算完成了一大半,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如果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怎么办?
前两天的推送中,三十岁了,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我该何去何从,提到一个人如果失去生活的热情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你发现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完全没有动力去奋斗。觉得就这样做一个小人物就很好。不管你现在是中年少女,还是油腻大叔,如果没有热爱的梦想,没有志向,没有抱负,那么内心世界一定很空。而这时,你的人生无论是颜值还是精力,都已经从高峰值开始回落。这种消极的思想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严重。
想当初我爸妈和周围人对我的设想是回家当一名化学老师,嫁一个有稳定工作的老实人,什么编制,车房都不是问题,跟父母在同一个城市里过完余生就挺好。对于那些还在四处投简历的学生来说,这个设定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就像冬日里周六早晨的暖被窝,可以舒舒服服,无所顾忌的沉沦下去。
寻求安全感是人类的天性,但是我们又总是一个矛盾体,想要自由,想要逃脱。
其实我很庆幸,自己大一时的暑期无聊,和朋友一起去北京报了个新东方的托福班。那时无非是想打发一下漫长的假期,找点看似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也顺便去北京玩玩。至于出国,雅思,托福,GRE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只是想开学后考四级也许会有帮助吧。那是一个为期30天的所谓的封闭集中营特训班(貌似是一个很疯狂的名字)。但在那个夏天,我遇到了很多激励我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到现在还在联系,相互鼓励,交流彼此的近况和生活。听那些老师讲在牛津,悉尼和美国各个城市的求学生活,那种感觉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好吧,我净听老师们讲励志故事和笑话了,感觉英语没有学到什么。但是那种热血沸腾的激动一直到现在还感染着我。让我想去追逐自由,寻求自己的价值。
(插播个题外话,当时我们住在6环外的某一农村附近,宿舍据说曾经是个太监的外宅,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配套的食堂又贵又难吃,还好附近的农民每天饭点都拉着平板车过来卖盒饭。当时天太热,盒饭都有点发馊了,不过也没有选择。)
开学后,我依然按部就班的上课,上自习,考教师资格证。但是那种进入大学的空虚和迷茫开始逐渐褪去。而选择出国之前很多事情无法预见,但是真的迈出那一步,发现其实最难的就是迈开脚之前。每个人都在向往更美好的生活,虽然觉得那些离自己很遥远,不现实。但亲自尝试之后,发现也不是那么触不可及。
有时你觉得做自己的生活已经一眼望到了头,做着一份毫无感觉的工作,和一个不好不坏的人过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并且时常安慰自己,这就是安全感,生活就是如此吧。但我也相信,你们在刷网的同时,看到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心里也会蠢蠢欲动,多少会有些遗憾。但你就是沉溺于安逸,周末心安理得的躺在暖被窝里。如果你不咬牙从床上爬起来,去选择一些从来不敢尝试的事情,你就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也永远不知道这一天会带给你什么。如果继续这样什么都不做,只是刷手机追剧,那么这一天又这样平白无故的在你生命中消失了。
那么,如何才能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或者学习的动力呢?
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津巴多把人的时间管划分成六种:消极的过去时间观;积极的过去时间观;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未来时间观;超未来时间观。
没有生活热情和学习动力的人多半拥有享乐主义时间观,即注重快乐和及时满足。他们更喜欢即兴而非有计划的活动,安于活在当下。
而理想的保持高昂生活热情的人和学习动力充足者多是未来主义时间观的持有者,这种人重视工作目标、期限和目标的实现,他们的生活更健康,追求超高效率、分秒必争让未来时间观的人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和危机感。
一个人正确的时间观应该是积极的过去时间观、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和未来时间观的平衡。理想的时间观念的特征包括:过去积极的时间观念强烈;有适度的未来时间导向;有适度的享受当下的时间导向;过去消极的时间观念弱;现在悲观主义时间导向弱。
这里有一份津巴多时间观念测试题,在开始改变前,你可以试着测试一下自己的时间观念:
http://types.yuzeli.com/survey/ztpi66
我未来导向观还是很强的,这样的人能够更好的面对压力,能更准时的完成工作,也能从失败中获取经验等。
“你用来做什么,时间就是什么;你用来做什么,生活就是什么。没有人能够给你人生目标,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时间。”——津巴多
现在试着去想象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想象自己的财产状况、人际关系、身体健康,而不是只将狭隘的目光投射于眼下。
削弱自己的享乐主义时间观,增强未来时间观念,人生是一场长跑的博弈。
我有一次听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的讲师TalBen Shahar提到过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冥想和心理暗示。
冥想练习的本质在于关注呼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这个在我压力最大的时候,曾经练习过。
比如,选一间可以独处、不受打扰的房间,坐直,保持身体放松,但不要懒洋洋地靠着。任思绪徜徉到能够达到完美静止的地方,持续一刻钟或半小时;连续做三四天或一个礼拜,直到你获得对身体的完全控制为止。第二个礼拜,完全地静默下来,尽最大可能勒住思想的缰绳,而且要放松让肌肉保持正常的状态。这将从精神当中驱逐出一切的压力,消弭那些将会导致肉体劳顿的紧张状态。你要尽可能完全彻底地进行这一练习,从精神上做出决定:放松你的每一块肌肉和每一条神经,直到你感到宁静从容,与自身和世界相和谐为止。
下一周,还是采取往日的姿势,完全彻底的放松,除去一切的紧张,然后让精神中一切的不利因素离你而去,比如憎恨、愤怒、焦虑、嫉妒、艳羡、悲痛、烦忧、失望......诸如此类。
每天花几分钟做这个练习,当你可以轻松地集中意念,全身心地沉浸在你思想中,不受任何其他事物的干扰时,请进行心理暗示。
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五条价值观或事物是什么?
对于想要改变生活和提高效率的人来说,我推荐将你们学习和生活的目的:财富/社会地位/名校录取通知书排在这个榜单的前列。
每天复习这五条价值观,形成反复的记忆。如果你每天脑子混沌一片,只想着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把自己困在一个局限的环境中,那么你的思维就越来越狭隘。相反,多看一些正能量的故事,想向那些可能开心的结果,你就会更加有动力。
前一阵看了《精力管理》这本书,里面提到:人们的精力有4种来源,身体的、情感的、思想的和精神的,这4种精力资源需要在消耗和储备之间取得平衡才能保证不会枯竭。
然而,人的意志力储备有限,而习惯的力量是无限的。简单来说,你吊着的那口气儿之所以用不完,那是因为已经形成习惯了。
已经懒散的人,如何培养持久的学习习惯呢?一个前沿研究发现,培养一个微小的习惯例如敲门三下、随手带上门,甚至是清理每天的邮件这样细枝末节的事,可以促进别的大习惯的养成,如每天规定时间的阅读;长期专注的专业学习等。
与此同时,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来仪式感来辅助,即我们要对这个过程充满热爱,要有庄重感。就算是再平凡的微末之事,只要你带着仪式感去完成,就在最大范围内对抗生活中的消极因素。
比如我曾经有几年都不怎么学习,后来发现再拿起来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情。于是我每天雷打不动,强迫自己坐着图书馆3个小时。开始很痛苦很难熬,根本坐不住。但是一定要扛住开始的那一周,后来就开始慢慢能看进书去了。这个习惯持续到现在,每天晚上如果我不学习工作一会儿, 就会充满了罪恶感。
如果我们因为学习成果受到夸奖、鼓励,我们就会继续努力的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且会越做越好。我推荐还在上大学的朋友多参加一些校内、校际、全国范围内甚至是国际上的大比赛,不论是演讲还是专业知识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认真地去准备一次比赛,获得或大或小的名次,都会极大地提高你的学习自信心,对你们以后的学习动力的保持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个方法是将现在的学习时间兑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利益,如果你觉得学英语很头疼,就将每个单词兑现成的四六级、offer、CPA证书,以及未来的毕业起薪等一系列可视化的利益。当你惊讶的发现一个单词竟然值30元后,相信你不到一个月就能背完了几千个单词。
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说过:“我们的行为不受知识的支配,而是由先例和习惯所支配。我们能让自己运用知识的唯一方法就是有意识的努力。”
因此,进行长期有意识的努力是保持生活热情,学习动力、养成学习习惯的最后一个决定性条件。
The secret of success is consistency of purpose.
这句话送给一切正在逐梦的朋友。
最后再copy一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
老太太说:“我就特别看不起你们这帮年轻人,二三十岁就叨逼叨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你们配吗?我上山下乡,知青当过,饥荒捱过,这你们没办法经历。但我今儿个平安喜乐,没事打几圈牌,早睡早起,你以为凭空得来的心静自然凉?老和尚说终归要见山是山,但你们经历见山不是山了吗?不乘着年轻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为出世,以为自己活佛涅槃来的?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你们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张嘉佳《老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