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七:一路行吟酒与茶
作者:初旭
“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从这首《泸州纪行》中,我们寻找到了杜甫在泸州的足迹。其实,杜诗人一生来过几次泸州已无文字可靠,但有文字可考来过两次,一次是顺沱江而下到泸州,另一次是顺长江而下到泸州。顺长江这次旅行,自然路过纳溪长江上的大渡口,与纳茶结缘。
此话应该从李白杜甫二人的友谊说起。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少年时期父亲杜闲还时任兖(yan)州司马,自然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定富足的生活,同时还是一位实足的文学爱好者。那时,李白还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正在四处打烂账,偶然机会来到杜甫家中,虽然是落魄文人,但国家级诗人的桂冠还戴在头上,自然受到盛情款待。在这里,李白遇到了自己的文学粉丝杜甫,两人一见如故,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正如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一样:“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虽然二人当时的地位悬殊较大,但文学情结大大地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性格孤傲的李白和默默无闻的杜甫彼此投缘自不必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人有个人的事情要忙碌,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评价甚恰。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大杜甫11岁,虽然地位悬殊,年龄悬殊,他们以诚相待,以诗相赠。他们的友谊纯净如水。在《杜甫诗集》可以见到十多首与李白有关的诗歌,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但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歌,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等。
在酒坛上,我们所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把李白称为“诗仙”,也称他为“酒仙”,仿佛李白的诗首首都弥漫着酒的醇香,其实真相往往隐藏在最深处。检点唐诗,你会发现,原来,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并不是最多的,李白现存一千五百多首诗文中,提到酒的有一百七十多首。而另一位与他同时代,后来且与他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现存一千四百多首诗作中,与酒有关的诗作就有近三百首之多,为何李白在酒坛有如此影响,杜甫连“酒仙”的边也没有沾上,这一切都源于杜甫这位铁杆粉丝一如既往地给李白“扎起”。这种“扎起”,可谓五体投地,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说法叫:我不懂你在不在乎我,我只懂我很在乎你。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他在成都生活期间,虽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说草堂破了,草堂旁边住的小儿把他茅屋的草抱走了,感觉好像对他不怎么友善,但实际上他在成都生活也是比较舒适的,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吃穿还是不愁的,其代表作《春夜喜雨》中,一个“好”字开头,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跃然纸上,诗歌的结尾给我们展现了: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海的意境,古人有言为心声之说,可见当时杜甫的幸福指数之一斑。
那时的泸州、纳溪一带,是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坐拥长江,水路十分便捷。在南方的丝绸之路上,主要的贸易产品就是丝绸和茶叶,而四川是丝绸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当时的运输条件,除了马帮以外就是水路,应该说纳溪贡茶,随着美酒也是到了成都,杜甫虽然钱不多,但有一定的名气,品尝纳溪贡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杜甫在成都呆了两三年,拥有自己的草堂,并已习惯了成都的平原生活。但到了762年,资助他的成都官员严武去世了,他就决定离开成都回老家河南去。那时没有路况报告,自己的偶像李白大哥又写了骇人兮兮的《蜀道难》,杜甫便没有选择从川西北往北方走,而是选择了从水路走,从成都出发,到乐山、宜宾,然后纳溪、泸州,再往三峡那个方向,去湖南、湖北,最后病死于湖南。
那时没有客船,也没有游轮,只能坐一艘小船顺江而下。从宜宾出来,到了纳溪大渡口,他又欣赏过偶像李白在清溪沟所创作的《峨眉山月歌》,一来下船投宿,二来也领略一下“夜宿清溪向三峡”的美妙。从杜甫与李白的友谊来看,有名人足迹的地方,自然成为人们追随朝拜的“圣地”,杜甫夜宿清溪沟也成为最佳的选择。笔者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前不久出差杜甫老家河南,听当地老乡说,当年范仲淹就是笔者出差的邓州,应挚友滕子京之情,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那里还有一个范仲淹的花洲书院,出差时间紧张,笔者还是熬费苦心说动同事一起,参观了花洲书院,漫步书院,敬仰有加,并在范仲淹雕像前合影纪念。可以想象,那时的杜甫。是和我们一样的心境来到纳溪清溪沟的。
我们都知道,杜甫的人生和创作,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他到了当年寺庙林立的清溪沟,酒肉之事自然免了,但一杯纳溪清茶陪伴他度过美妙的清溪之夜无可厚非,也是年逾五十多岁的杜甫一生当中最为欣慰事情。
杜甫的许多时光几乎都在漂泊中度过,他的艰辛、逆境和妻儿分离,使他长期处于精神的极度悲苦之中,加之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战乱,他想举家团圆几乎就是一种梦想。于是,他让心放松,休闲于山水间,以茶求乐,品茶解愁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清溪沟早已不是唐代的老样子,走在风景如画的清溪沟,完全可以想象当年情景,春日的黄昏,杜甫坐在清溪边上,一边饮着茶,一边饶有兴致地和当地的文学爱好者们吹着玄龙门阵,旁边有翡翠鸟在鸣叫,蜻蜓轻立的意境来。清溪沟,是中国文学的节点,李白来过,没有回来,杜甫来过,也没有回来,春风依旧,茗盏犹香,斯人已去。只有野山上的的老茶树,一年年冒出新芽,记着春天的到来……
“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从这首《泸州纪行》中,我们寻找到了杜甫在泸州的足迹。其实,杜诗人一生来过几次泸州已无文字可靠,但有文字可考来过两次,一次是顺沱江而下到泸州,另一次是顺长江而下到泸州。顺长江这次旅行,自然路过纳溪长江上的大渡口,与纳茶结缘。
此话应该从李白杜甫二人的友谊说起。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少年时期父亲杜闲还时任兖(yan)州司马,自然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定富足的生活,同时还是一位实足的文学爱好者。那时,李白还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正在四处打烂账,偶然机会来到杜甫家中,虽然是落魄文人,但国家级诗人的桂冠还戴在头上,自然受到盛情款待。在这里,李白遇到了自己的文学粉丝杜甫,两人一见如故,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正如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一样:“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虽然二人当时的地位悬殊较大,但文学情结大大地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性格孤傲的李白和默默无闻的杜甫彼此投缘自不必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人有个人的事情要忙碌,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评价甚恰。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大杜甫11岁,虽然地位悬殊,年龄悬殊,他们以诚相待,以诗相赠。他们的友谊纯净如水。在《杜甫诗集》可以见到十多首与李白有关的诗歌,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但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歌,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等。
在酒坛上,我们所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把李白称为“诗仙”,也称他为“酒仙”,仿佛李白的诗首首都弥漫着酒的醇香,其实真相往往隐藏在最深处。检点唐诗,你会发现,原来,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并不是最多的,李白现存一千五百多首诗文中,提到酒的有一百七十多首。而另一位与他同时代,后来且与他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现存一千四百多首诗作中,与酒有关的诗作就有近三百首之多,为何李白在酒坛有如此影响,杜甫连“酒仙”的边也没有沾上,这一切都源于杜甫这位铁杆粉丝一如既往地给李白“扎起”。这种“扎起”,可谓五体投地,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说法叫:我不懂你在不在乎我,我只懂我很在乎你。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他在成都生活期间,虽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说草堂破了,草堂旁边住的小儿把他茅屋的草抱走了,感觉好像对他不怎么友善,但实际上他在成都生活也是比较舒适的,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吃穿还是不愁的,其代表作《春夜喜雨》中,一个“好”字开头,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跃然纸上,诗歌的结尾给我们展现了: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海的意境,古人有言为心声之说,可见当时杜甫的幸福指数之一斑。
那时的泸州、纳溪一带,是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坐拥长江,水路十分便捷。在南方的丝绸之路上,主要的贸易产品就是丝绸和茶叶,而四川是丝绸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当时的运输条件,除了马帮以外就是水路,应该说纳溪贡茶,随着美酒也是到了成都,杜甫虽然钱不多,但有一定的名气,品尝纳溪贡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杜甫在成都呆了两三年,拥有自己的草堂,并已习惯了成都的平原生活。但到了762年,资助他的成都官员严武去世了,他就决定离开成都回老家河南去。那时没有路况报告,自己的偶像李白大哥又写了骇人兮兮的《蜀道难》,杜甫便没有选择从川西北往北方走,而是选择了从水路走,从成都出发,到乐山、宜宾,然后纳溪、泸州,再往三峡那个方向,去湖南、湖北,最后病死于湖南。
那时没有客船,也没有游轮,只能坐一艘小船顺江而下。从宜宾出来,到了纳溪大渡口,他又欣赏过偶像李白在清溪沟所创作的《峨眉山月歌》,一来下船投宿,二来也领略一下“夜宿清溪向三峡”的美妙。从杜甫与李白的友谊来看,有名人足迹的地方,自然成为人们追随朝拜的“圣地”,杜甫夜宿清溪沟也成为最佳的选择。笔者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前不久出差杜甫老家河南,听当地老乡说,当年范仲淹就是笔者出差的邓州,应挚友滕子京之情,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那里还有一个范仲淹的花洲书院,出差时间紧张,笔者还是熬费苦心说动同事一起,参观了花洲书院,漫步书院,敬仰有加,并在范仲淹雕像前合影纪念。可以想象,那时的杜甫。是和我们一样的心境来到纳溪清溪沟的。
我们都知道,杜甫的人生和创作,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他到了当年寺庙林立的清溪沟,酒肉之事自然免了,但一杯纳溪清茶陪伴他度过美妙的清溪之夜无可厚非,也是年逾五十多岁的杜甫一生当中最为欣慰事情。
杜甫的许多时光几乎都在漂泊中度过,他的艰辛、逆境和妻儿分离,使他长期处于精神的极度悲苦之中,加之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战乱,他想举家团圆几乎就是一种梦想。于是,他让心放松,休闲于山水间,以茶求乐,品茶解愁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清溪沟早已不是唐代的老样子,走在风景如画的清溪沟,完全可以想象当年情景,春日的黄昏,杜甫坐在清溪边上,一边饮着茶,一边饶有兴致地和当地的文学爱好者们吹着玄龙门阵,旁边有翡翠鸟在鸣叫,蜻蜓轻立的意境来。清溪沟,是中国文学的节点,李白来过,没有回来,杜甫来过,也没有回来,春风依旧,茗盏犹香,斯人已去。只有野山上的的老茶树,一年年冒出新芽,记着春天的到来……(来源:2018年2月23日川江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