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大汉奸,却有一手好书法,挥笔写下4个大字现在随处可见
相关推荐
-
臭名昭著的汉奸,百年前提的4个字流传至今,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古来便有"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美誉,哪怕是在智能设备逐渐取代纸质书信的今天,一副好的书法作品依旧令人赏心悦目,甚至能卖出不亚于名画的高价 ...
-
如果他不当汉奸,或许会流芳书坛!行书苍劲朴茂,绝妙!
他学问做得好, 书法尤其绝妙, 一手魏碑苍劲朴茂. "交通银行"这四个字, 出自他的手笔,沿用至今. 如果他不当伪满洲国总理, 本该家喻户晓,流芳书坛. 郑孝胥(1860年-193 ...
-
他要价4000大洋,挥笔写下4个大字流传百年,如今大街上竟随处可见
民国时期,天下局势瞬息万变,那时的中国汇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威震一方的大军阀,也有用笔拯救中国的文学家,也有贪婪的西方列强,还有那些清朝留下来的老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么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郑孝 ...
-
雨夜,大诗人又想起初恋,避开妻子写下一诗,世人才知他是薄情郎
唐朝,一个充满着风花雪月的时代.唐朝的繁盛,养育着一个又一个的浪漫诗人.他们擅长将生活写于诗中,无论是睹物思人亦或是感叹生活,诗人总是能够将多情运用得很好.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大诗人,将年少难以忘怀的 ...
-
北宋大才子革职后,带酒游玩,写下一首诗千古流传
说起北宋大才子,想必大家脑中会浮现出很多人的名字,比如: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其实,还有一些当时的大才子,只因留下的诗文不多,加之上学时期没有读到过他们的作品,他们很少被现在人熟知,比如苏舜钦 ...
-
此人乃金国孤臣,面对蒙古大军写下悲壮诗词,他的一句名言大家很熟悉
元好问作为金末元初的文豪,他的名气不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但是说到他的作品,其实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比如那句著名的"问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就是出自元好问的作品. 今天 ...
-
大宋第一愤青,落榜后写下一首牢骚诗,狂妄至极,竟成千古绝唱
公元1053年,宋仁宗年间,一个姓柳名三变的官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据说在他出殡的那一天,全汴京的歌姬都身着缟素,为他送别,哭声震天.一些人许会问了:柳三变是谁?是位高权重的大官?是道德崇高的大圣人?是 ...
-
秦桧后人考上大清状元,祭拜岳飞墓,写下一句流传千古的诗
秦桧后人考上大清状元,祭拜岳飞墓,写下一句流传千古的诗 多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要终生奉行的事情,在近几年各大媒体平台更是都在倡导国民多读书,中外有名的学者一直以来也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告诉人们要多读书和 ...
-
才子收养6岁养女,养大却纳为妾,妻子无奈写下一首词,流传千古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上面两句词中温馨的回忆,道尽了宋代一对恋人相识之初的甜蜜:曾在暮春之初小园中,与心爱之人执手相望,随手拈花一朵相赠,二人眼波流转 ...
-
此人科举考试写下八个大字,便拂袖而去,皇帝:头名状元非他莫属
引言:自隋唐至明清,开科取士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大制度,科举成为无数寒门子弟登堂入室,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其影响可谓极其深远.众所周知,凡是参加科举考 ...
-
此人受辱却不反驳,考中状元后写下一首诗,14字道出人生真谛
曾鹤龄是江西泰和人,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状元.说起曾鹤龄考取状元的经历,有这样一个故事.曾鹤龄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永乐三年(1405年),23岁的曾鹤龄与兄长曾椿龄一起参加乡试,兄弟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