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素养教育指南:亚洲最有经验的国家是怎么做的?

近年来,“网络素养”、“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等新兴媒介素养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我们在 联合国和欧盟都关注的“网络素养”,究竟包含哪些内容? 一文中曾系统介绍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的网络素养教育起步较早、经验丰富。

在政府教育部门、民间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团队、媒体行业代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长期合作背景下,以“网络健康”(Cyber Wellness)为核心的系列课程项目已被全方位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旨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青少年的网络健康,提升全体公民的网络素养[1]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网络素养教育非常重视家庭和家长的角色。不论是宏观政策指引还是具体课程指南,都有专门针对家长(父母、监护人、照看者)提出的策略建议,以期帮助家长轻松应对青少年上网“冲浪”可能遭遇的危机与难题。

文 | 林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伦敦大学学院(UCL) 哲学博士

杨亚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本期文章我们将介绍新加坡教育部“网络健康”项目针对家庭开发的一些教育资源,分析和探讨如何通过营造安全、智慧、和谐的家庭网络文化来促进孩子的网络健康。
为何关注新加坡的“网络健康”项目?
——多方力量为家长“支招”
新加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媒体和技术,将其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并且注重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力量共同解决由媒体技术变革引发的问题——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和教育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萌芽发端几乎与互联网媒介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同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2];通过不同主体的社会实践、理论探究与政策引导,逐渐形成了以安全、健康、负责、尊重、同情、和谐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素养体系。
早在1999年,一家名为“父母网络顾问组”(Parents Advisory Group for the Internet)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率先为家长提供指导孩子“安全上网”的咨询服务和培训项目。
该组织由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组成,包括教育工作者、商界人士、退休人员和全职家庭主妇等等。他们通过建立沟通渠道、拓展合作伙伴、定期举办教育活动来促进家长、孩子和公众的网络素养。例如:
  • 1999年创建了该组织的网站(PAGi),逐渐成为志愿者和父母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的平台;

  • 2000年编写了《安全上网》教程,同时面向父母开办“安全网络之旅”(Making the Internet Journey Safe)讲习班,面向学校、业界和社区举办安全上网主题的巡回展览、工作坊[3];

  • 2001年,“父母网络顾问组”与新加坡“国家互联网咨询委员会”(The National Internet Advisory Committee)共同举办世界上第一个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安全冲浪2001”(Safe Surfing2001),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亚太国家的400多名与会者(包括行业领袖、儿童安全倡导者、社区组织和监管机构)[4];

此外,该组织不定期发布调研报告和工作报告,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上网冲浪可能遭遇的“网络色情、网络性侵、网络成瘾、暴力游戏和错误信息”等不安全因素;提醒家长意识到他们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看法可能与孩子不同,应当理性对待这种认知分歧和观念差异[5]。
以“父母网络顾问组”为代表的社会公益组织在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先行者”角色[6],致力于为家长提供直接指导。
公益组织的社会实践激发了政府下属的专业媒体委员会介入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并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释。
2004年,新加坡国家互联网咨询委员会(National Internet Advisory Committee)明确提出“网络健康”这一概念,表面上看,它意味着“健康平衡的互联网生活方式”;其深层内涵包括一些基本原则,例如:“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激励他人,自己使用互联网时保持谨慎和敏感,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负责任地使用互联网”[7]。
2008年,新加坡信息通讯及艺术部(Ministry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e Arts) 组建了一个名为“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咨询委员会”(theAdvisory Council on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Society),该委员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特别指出:
新加坡创造性地使用“Cyber Wellness(CW)”一词,意指“互联网用户的积极福祉和互联网社区的健康文化”,它与公民素养密切相关,例如:“认识到网络行为存在潜在风险,意识到需要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网络危害,以及理解网络如何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8]。

可见,“网络健康”一词在新加坡语境中已经超越了狭义的个体健康状态,而延伸为广义的社会文明状态;所谓“健康”的网民,不仅拥有静态观察和理解网络现象的能力,还应具备动态应对和化解网络危机的能力。

“网络健康”的概念得以本土化之后,新加坡政府于2009年正式成立了“网络健康指导委员会(the Inter-Ministry Cyber Wellness Steering Committee),目的在于统筹协调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为新加坡全面实施“网络健康”公共教育的国家战略做实质准备[9]。
2012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在“网络健康”项目中的监督作用和行动力,又成立了专门的“媒介素养委员会”(MediaLiteracy Council),开始全面实施和宣传这项国家教育政策。该机构发展至今,已经开发了针对不同人群(全体公民、成年人、教育工作者、父母、老年人和青少年)的“网络健康”指引;涉及的教育议题十分广泛,例如:
网络中的身体和形象,网络骚扰、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网络广告和营销,网络足迹、网络隐私和数据保护,网络生活引发的身心问题(饮食混乱、睡眠紊乱等),假新闻和谣言、性别刻板印象与网络性别扮演,网络诈骗和犯罪,等等[10]。
为了倡导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该委员会还提出媒介素养的五个核心价值观——尊重、同情、责任、正义感和洞察力——鼓励每个人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彰显和践行这些价值观。
新加坡教育部于2014年正式颁布《中学网络健康课程标准》(2014 Syllabus Cyber Wellness Secondary,以下简称CW课标)[11]。随后教育部开发了一个名为“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yber Wellness Portal”的在线教育平台,向学生、家长和教师介绍网络健康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模式[12]。
自2015年起,“网络健康(CyberWellness)”被列入教育部指定的15个国家特色课程项目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发展传统学科教学之外的优势和兴趣。教育部官网定期发布课程相关信息,除了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建议;还为家长提供配套指南和外部链接,这些资源不仅包括电子普及读物,例如:
《父母如何成为互联网的守护者》,《互联网设备“家长控制”功能设置指南》,《理解“网络健康”》,《安全玩耍——如何防止孩子游戏成瘾》;还有合作机构网站,如:媒介素养委员会、全国预防犯罪委员会、国家图书馆委员会、网络安全事务署[13],等等。
回顾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发展简史,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集民间公益组织、专业媒体机构政府教育部门之合力打造的系统工程。
新加坡“网络健康”课程
核心内容与教学模式
当前新加坡的“网络健康”系列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积极健康”(the positivewell-being)[14]。
教育部官网将此类课程总体目标表述为“使学生掌握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力量发挥正向功能;帮助他们在网络空间保持积极的生存状态、并成为安全和负责任的网络使用者”[15]。
此外,教育部还将“网络健康”课程与“品德与公民教育”课程(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Curriculum,简称CCE)进行链接和对标,强调推动网络健康、提升网民素养为了培养好网民、好公民。
正如时任教育部长王瑞杰(HengSwee Keat)在2014年《中学网络健康课程标准》扉页上所书:
我们的教育体系必须……培养具有良好品格的新加坡公民,使每个人都能承受不确定的未来,并有强烈的责任感,为新加坡的成功和人民的福祉作出贡献。[16]
“网络健康”课程政策所倡导的“积极健康”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它并非自然获得,而是与个体的网络素养水平密切相关,取决于学生能否在网络空间中保护自己和他人、能否遵循网络行为规范、能否恰当使用网络技术彰显“尊重、责任、坚韧、正直、关怀、和谐”等核心价值。
换句话说,网络健康的实质涉及三个领域的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健康。
“网络健康”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归纳为三项原则和五大主题。
新加坡“网络健康”课程的3项原则
新加坡“网络健康”课程的5大主题
从教育教学模式来看,“网络健康”包含了一系列跨学科、跨领域的主题课程。新加坡的学校通常以两种方法来推动其实施:一是设置专门课程,教授网络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包括学校和公益组织开设的工作坊、讲座和各类活动,以及学班主任定期召开的班级会议等。
二是打造融合课程,将网络健康的相关内容与英语、其他外语、品德与公民教育(CCE)、信息技术等学科课程相联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其中,CCE被视为这类融合课程的主阵地,CW课标建议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加入网络健康专题讲座、教师培训、以及“网络健康周”、“无网络”日等综合实践活动。
守护孩子的网络健康,
家长应该怎么做?
除了校内教育,网络健康课程非常强调家庭的参与。
CW课标明确指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家庭和学校环境相互协调时,学生受益最大。许多研究发现良好的家校合作有利于孩子获得更优秀的学业成绩、更健康的自尊水平、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
因此,在网络健康课程中,学校必须与家庭通力合作。家庭应当为促进孩子网络健康提供必要的关怀、支持和强化;家长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应当有效地宣传学校的网络健康计划、积极参与学校相关活动。”[17]。
然而,CW项目关于“家长参与”的要求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忙碌的家长面对孩子的网络生活或茫然无知、或手足无措;将电子设备当作照看孩子的“保姆”、将网络资源当作“投喂”孩子“胡萝卜”;甚至有的家长自身不具备合格的网络素养,也可能遭遇网络健康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家长指导孩子安全上网并获得积极体验,新加坡各类机构开始着力出台面向家庭的建议,以期为家长提供助力。

首先,教育部官网针对家庭网络健康计划提出以下五条总体原则:

  • 全家人一起组织更多的户外活动;

  • 在家庭电子设备上激活“父母控制”功能;

  • 为孩子培养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

  • 在家庭内部制定网络使用的基本规则;

  • 和孩子一起浏览网站以了解他们的使用情况

这五条原则可以进一步归纳为:“隔离原则”、“管理原则”、“习惯原则”、“契约原则”和“参与原则”;每一项原则适用于处理不同类型的网络健康问题,为了提升整体素养,需要多管齐下,不可偏废。
其次,教育部官方新闻网站“新加坡教育论坛”(Schoolbag)为家长提供更详细的指引和各类外部资源[18],包括教育资讯、理念指引和各类小贴士等等。除了普及“网络健康”知识,还为家长提供操作性建议,并且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可供家长使用的互动小程序,例如:如何给未成年儿童设置上网原则;家长帮助孩子应对“网络欺凌”的小贴士;C-Quest网络素养小游戏。
家长应当明确告知孩子的“上网原则”

写给孩子的“安全冲浪守则”

家长帮助孩子应对“网络欺凌”的小贴士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教育部开发了一款名为“C-Quest”的免费游戏应用程序。这是专门为10至14岁孩子的父母设计的,其目的是让父母和孩子能够坐在一起通过游戏娱乐的方式共同学习和探讨网络暴力、在线聊天、游戏成瘾等话题[19]。
游戏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提供了不同的场景,玩家必须选择正确的选项才能闯入下一关。每次玩家选择错误的答案时,游戏也会提供相应解释和正确指引。
C-Quest游戏
再次,公益组织也在不断探索和开发适合于家庭的教育资源。近年来,新加坡“触爱社会服务社组织”(TOUCH Community Service)成为教育部“网络健康”工作项目的的主要合作伙伴,也是新加坡媒介素养领域的先锋机构。该组织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网络素养教育服务中心,取名为“触爱网络健康”(Touch Cyber Wellness,简称TCW)。
TCW设立了三大支柱项目,即“教育、预防中心和咨询”,主要服务对象包括青少年、父母及教育者工作者,同时也面向全社会提供网瘾咨询干预和网络健康培训等服务。例如:
TCW在新加坡红山地区和后港地区开设校外网络服务机构——“迷恋星球(Planet CRuSH)”网络健康中心,在此为青少年提供主题各异的研讨会、多样真实的游戏环境和咨询辅导。
TCW于2018向家长推出“网络迷恋之探寻工作坊”(CRuSHExplorer),一方面透过系列讲习班向新加坡父母和青少年传授网络健康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为父母和公众提供多媒介的免费学习资源。
纸质出版物包括《父母责任在肩》(P.O.S-Parents OverShoulder)、《网中生活》(Got a Life? Get a Life!)和《父母网络健康手册》(Cyber Wellness Handbookfor Parents)。
影视资源中最有特色的是《煎饼小学的网络童话故事》,这是一部以网络为背景的互动电视连续剧,讲述了四个小学生面临网络风险陷入困境的故事,希望学生能够代入童话人物角色做出选择,并从这些选择结果中获得反思与成长[21]。
电子学习平台包括TWC与新电信(Singtel)合作开发的推出名为“不做萌新”(notAnoobie)的应用程序和“协同帮助123”(HELP123)网站,等等。
这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良性沟通的桥梁、增加亲子互动,从而更好地保护孩子免受网络风险;同时,也帮助家长紧跟数码潮流,提升家长的网络媒介素养,赋予他们前沿的知识和工具,配享健康均衡的幸福生活。
截至2019年,TCW已经与超过360所学校和机构合作,为超过135万家长、教育工作者、青年、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网络健康教育、干预和咨询服务[22](截至2018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数为564万)。TCW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公益组织在网络健康教育领域建树颇丰,其运营模式、服务内容和教育项目都值得深入研究。
综观新加坡在网络素养教育领域的实践,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 第一,从政府层面积极推动网络素养教育,并设立特色课程项目,提供丰富资源支持;
  • 第二,充分依赖专业媒体机构和专家力量,为“网络健康”项目厘定方向、划清重点;
  • 第三,深度激发民间公益组织的活力,开发惠及社区和公众的多种项目资源;
  • 第四,特别注重家长在网络素养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并调用全社会力量为家长提供帮助,让家长意识到:面对孩子的网络健康问题时,家长除了隔绝、监护、管理等严苛策略,还可以采用对话、游戏、参与等温和策略。

*本文系2019年度共青团中央少年部课题 “《国际少儿组织教育研究》课程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1] Lim,Sun Sun, & Nekmat, Elmie. (2009). Media Education in Singapore — New Media,New Literacies? In: Cheung CK. (eds) Media Education in Asia (pp.185-197). Dordrecht, Netherlands:Springer.

Retrieved from:<https://doi.org/10.1007/978-1-4020-9529-0_13>

[2] Weninger, Csilla. (2017). The ‘Vernacularization’ of Global EducationPolicy: Media and digital literacy as twenty-first century skills in Singapore.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37 (4): 500-516, DOI:10.1080/02188791.2017.1336429.

[3] 王国珍.新加坡公益组织在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新闻大学,2013(01):47-52.[4] 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IMDA), Singapore (2019). PAGi Announces Plans to widen its OnlineSafety programme in Singapore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Website RatingEffort.

Retrieved from IMDAWebsite: <https://www.imda.gov.sg/news-and-events/Media-Room/archived/mda/Media-Releases/2001/pagi-announces-plans-to-widen-its-online-safety-programme-in-singapore-and-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website-rating-effort>

[5]Infocomm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IMDA), Singapore. (2001). PAGi Survey Finds Gap in Parents' and Childrens' Perceptionsof Internet Safety.

Retrieved from IMDA Website: <https://www.imda.gov.sg/news-and-events/Media-Room/archived/mda/Media-Releases/2001/pagi-survey-finds-gap-in-parents-and-childrens-perceptions-of-internet-safety>

[6] 同[3].

[7] 同[1].

[8] Advisory Council on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Society (AIMS), Singapore. (2008). Engaging New Media: Challenging OldAssumptions.A report by the Advisory Council on the Impact of NewMedia on Society, pp.95-9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oogle.co.uk/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cad=rja&uact=8&ved=2ahUKEwi6neb9j8nuAhWPJzQIHVhpBLEQFjABegQIAxAC&url=https%3A%2F%2Fwww.mci.gov.sg%2F-%2Fmedia%2Fmcicorp%2Fdoc%2Faimsreportdec08engagingnewmediachallengingoldassumptions.ashx&usg=AOvVaw1FOL8Y2b8Hc0Aao3rV2PmW>[9] APEID-ICT in Education, UNESCO Asia-Pacific Regional Bureau ofEducation (2015). Fostering Digital Citizenship through Safe and ResponsibleUse of ICT: A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s of December 2014.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  Bangkok: UNESCO.

[10] 参见:新加坡“媒介素养委员会”(MLC) 官网:<https://www.betterinternet.sg>.

[11]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Singapore (2012). 2014Syllabus: Cyber Wellness Secondary. Students Development CurriculumDivision, MOE. Retrieved from: <https://library.nie.edu.sg/sites/default/files/2018-05/2014-cyber-wellness.pdf>.

[12] 王国珍,罗海鸥.新加坡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4,36(06):99-103.

[13]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Singapore (2021). PractisingCyber Wellness. Retrieved from MOE Website: <https://www.moe.gov.sg/programmes/cyber-wellness>.

[14] 同[11], p.1.

[15] 同[13].

[16] 同[11], p.ii.

[17] 同[11], p.8.

[18] 参见:新加坡教育论坛 (Schoolbag) 官网:<https://www.schoolbag.edu.sg>.

[19] Tan, Emilia (2014). MOE Launches Cyber-wellness App for Parents andChildren, TodaySingapore,September, 20. Retrieved from:<https://www.todayonline.com/singapore/moe-launches-cyber-wellness-app-parents-and-children>

[21]  TOUCH Community Services (2020).3 Pillars of TOUCH Cyber Wellnes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ouch.org.sg/about-touch/our-services/touch-cyber-wellness-homepage.

[21]TOUCH Community Services (2020). Our programs of TOUCHCyber Wellness. Retrieved from:<https://www.touch.org.sg/about-touch/our-services/touch-cyber-wellness-homepage/our-programmes/primary-level>

[22]Lee, Brian Chin Hin. (2016). Proposed Framework for Cyber WellnessIndex in Singapore. Glob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Review,Vol. 4 (3) 2016: 9-12.

Retrieved from:< https://ssrn.com/abstract=3002294>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详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