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记|迅速识破谎言的“新招数”
前几天在“得到”一门网课学了一个迅速识破谎言的新招数。说“新”,是因为此招数来自去年六月国外发表的一篇论文;又可以说“不新”,盖因其中的道理我们多少也明白。
话说朴茨茅斯大学心理学和犯罪行为学高级教学研究员科迪·波特(Cody Porter)领导的研究组2020 年 6 月发表论文,发布了一个叫做“非对称信息操作技术”的测谎方法,万维钢总结其要点如下:
说真话和说假话的人,在信息披露方面是不对称的。真实的事件具有无限的细节。如果他说的那件事儿真的发生了,他就可以给你提供大量的细节信息。说真话的人可以把这事儿给你说得很细很细,他可以说很多。但是说假话的人,因为那件事儿没发生过,他就必须给你编造细节。他只要编造就可能说错,所以他会尽量少说。这就是不对称。
那个研究组专为审讯场景研究这一“非对称信息操作技术”,使用方法也很简单。
还记得美国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镜头吧:警察擒获嫌疑人,会马上说出那段著名的话:你有权保持沉默;从现在开始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
“非对称信息操作技术“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审讯前,需要对嫌疑人明确讲出下面一段话:
“我们的判断方法高度依赖于你提供的细节。你能告诉我的越多、提供的细节越具体,我们就能越准确地判断,你到底是在说实话还是在说谎。”
研究结果证明,使用这一技术,识别真相与谎言的比率会提40%左右。
明白了其中道理,我们其实可以将这一方法用于其他场景,比如听当事人讲述新闻故事,听某机构报告某项工作,读作家的非虚构著作,读历史教授的研究成果,判断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等等。判断这些人和机构是否撒谎的标准之一,就是他们到底告诉了你多少细节。经得起证伪的细节越多,真实性越高;空话套话大话越多,虚假的可能性就越大。
新闻发言人、媒体记者、历史作家等,皆以说真话为职责。他们心里需明白一件事:读者或者用户已经懂得用“非对称信息操作技术”审视你,如果要说真话,那就讲得实在一些,细致一些,细节多些再多些;否则,就有撒谎嫌疑。
谨记:只有撒谎时才“言多必失”。而现在最常见的一种人是:明知自己在撒谎,偏偏还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