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不爱的人希望,是世界上最大的绝情

张爱玲曾经说过:理解来自倾听,误解来自意淫。俏皮十足又一针见血的一句话投到感情上便成为一种悲哀的幽默。

爱情的角逐其实是和着成王败寇的凄楚的。

享有主动权和优越感的一方可以选择随时周旋,随时攫取,随时不可理喻地终结一段关系。卑微的一方即便明白尘埃里并不会开出花来也难以抑制去相信那万分之一爱的可能,爱之任之,并甘之如饴。

辩证的假设里,他们只敢千万遍搜刮相爱的证据,仰赖着自己所理解的一点一滴关于爱的“呈堂供证”拼命呼吸,直到对方厌却温存、暧昧的戏码,一切热烈、欣喜在他一个釜底抽薪之后残忍幻灭。

蓦然回首,他发现所有的金风玉露、良辰美景不过是所有美丽误会编制进脑海的一腔意淫。

胜者只需挥一挥衣袖,前路又是时光正好,落得片叶不沾身的轻松。而你在为正当年的年纪爱错过人而兀自神伤,你所有的一厢情愿最后不及他眼梢轻佻的分量。

正如张爱玲之于胡兰成,赵四小姐之于张学良的遗憾在无数后人罗曼蒂克的评说中被纳入传奇,荡气回肠和一波三折的转场也难平不对等的爱情里浸渍的无奈和沮丧。

一厢情愿和不对等是什么?那是我昼夜不舍、跨过星辰大海来到你身边,而你敬我一段错愣的沉默;我颠倒世界黑白,只为摆正你的倒影,而你早已看我不清;吾把东篱之户与伊开,伊却笑我桑菊薄田安能共未来。这便是我把全世界都呈现给你,你却顾左右而言他的伤怀。

当你不能接受一份感情,却难以了断,你所以为的慈悲终将成为最大的残忍。

这个世界如果不过分美丽,就不会有过分的悲伤。如果你不过分多情,便少了一份沦为无情之人的危险。世界上最大的残忍莫过于给予之后又夺去。如果你不想让一个爱你的人失望,最伟大的慈悲便是不给他一点点希望。

但是这个道理,方鸿渐似乎并没有参透。

在淞沪战事硝烟散尽以后,情感缺失对方鸿渐的蚕食越发让他空洞。百无聊赖之际,他开始登门拜访苏小姐,渴望在他的倾慕中攫取些许慰藉,那停船之际掌心的温热和苏小姐脸上的红晕至今在他脑海里留有余温。

苏府上,苏小姐对他的到访并没有他想象中的热烈,故作姿态的小儿女矜持和苏如影随形。意外之喜是经过苏小姐的引荐,方鸿渐认识了苏小姐尚未成年的表妹唐晓芙。

唐晓芙的举止样貌、言谈气质打她出现的一刻起便独占了方鸿渐的视线。相较于同他调情暧昧的鲍小姐,矜持忸怩、爱得隐晦杂糅的苏小姐,唐晓芙的形容已经跳脱了她们身上成年女子普遍的俗媚和脂粉气息。

这份迟来的一见倾心让方鸿渐雀跃不已。

方鸿渐开始频繁地假借聚会的名义约见唐晓芙,但碍于苏文纨对自己的执着,只得旁敲侧击地向唐小姐表露心迹。期间,苏小姐的追求者赵辛楣因为苏对方鸿渐的情义反倒如临大敌。他们之间尴尬的势不两立的局面某种程度上加深了苏小姐的误会,甚至因鸿渐与辛楣的敌意暗自欢喜。

随着交往的日渐频繁,方鸿渐对唐晓芙的爱慕愈发深入,苏文纨对方鸿渐爱慕他这个念想也愈发笃定。

给苏小姐写信的时候,方鸿渐只敢用文言文晦涩的语义文过饰非,唯恐被她看穿自己的心事盘算。

他只怪自己心肠太软,没了快刀斩乱丝的勇气,只能做个“道义上的懦夫”;给唐晓芙写信时又是另一番光景,他则恨不能用英文,大胆的用上一切露骨,却在另一种文明里习以为常的语言既不浮夸,又不隐晦、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一片赤诚爱心。

他就这么在苏文纨和唐晓芙之间并不巧妙、也不明智地周旋着,直到一晚柔和的月光和苏文纨的月下情深让他着了慌。他真真意识到这种关系的平衡迟早要被打破,甚至这其实是他幻想中的平衡,蒙上了一层纱,自愿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已。

现在似乎不是个好时机,因为在一开始之后的任意一个时刻已经不配再称之为时机了。方鸿渐错在了对唐晓芙的自信,也错在低估了苏文纨对他的感情。

苏文纨力竭声嘶的恶憎以及唐晓芙的鄙夷和绝情都让他彻底跌入了谷底泥潭。

爱情里头,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一说。你所倾慕的不一定中意于你,钟情你的人也许恰好不是你的那一道菜。

有人痴缠,有人随缘。但是最大的成全常是残忍的。

不爱,你就坚定地不爱。而不是把她(他)当作摇尾乞怜的对象,拿你的爱去施舍别人。

别人从来不需要你的施舍,爱得起的人自然被爱。那一刻你开始用不完整的爱去表达抱歉和安慰,那一刻开始你的爱已经走向一文不值的悲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