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月夜聊263期:发生在奥斯维辛毒气室的骇人故事
今年的奥斯卡电影奖有一部影片因为没有网络资源,一直没有看到,那就是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的匈牙利电影《索尔之子》。前不久,终于看到有了网络资源,立即下载观看。饶是我看片无数,见多识广,依然还是被《索尔之子》震撼到了!
反映“二战”的电影浩如烟海,但是描写集中营生活的不多,直接描写集中营毒气室的更是绝无仅有。《索尔之子》就是一部专门描写在毒气室里工作的囚犯生活的电影。这些在毒气室里工作的囚犯被称为“特遣队员”,负责秘密遣送囚犯进毒气室,然后清理遗物,焚烧尸体,处理骨灰。这些人工作几个月后也将被杀害。犹太人索尔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一名“特遣队员”。一天,他处理尸体时,发现自己的儿子也在其中,便请求负责尸体解剖的匈牙利医生藏下尸体。接着,索尔开始为儿子策划一次有尊严的犹太人葬礼。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囚犯暴动的计划置之度外,冒死寻找犹太神父(拉比)。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森严戒备下,索尔奇迹般地找到了拉比。在囚犯暴动冲出集中营的同时,索尔在拉比的帮助下,为儿子匆匆地以犹太礼仪下葬。
《索尔之子》用35毫米胶片拍摄,使用4:3的传统电影画面,给观众造成强烈的真实感受。我看过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书籍和毒气室的照片,但看到影片中的场景时,依然被强烈地震撼了。刚到集中营的男女老少被骗脱光衣服,以“淋浴”的名义被赶进了毒气室。铁门的另一边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和求救声。堆积如山的尸体被一具具扔进焚化炉烧毁。成堆的骨灰被抛洒进河流中。这些触目惊心的场面直观、冷酷地展现出来,令人目不忍睹。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感受到,人类曾经有过如此不可想象的疯狂年代,种族灭绝曾经以如此残忍的方式大规模进行。我想,这样强烈的醒世意义正是《索尔之子》的意义之所在,也是这部电影先后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原因。
极其佩服《索尔之子》的导演拉斯洛·杰莱斯。这样一部极具刺激性题材的电影却能够把握住摄影的尺度,做到既有视觉震撼力又避免过分的视觉刺激。影片的摄影采用短景深的拍摄方法,强化人物前景而刻意虚化背景,造成类似近视眼的视觉效果。虽然影片中有大量成堆尸体和裸体的场面,但因为短景深拍摄,尸体和裸体都模糊不清,有不少地方还故意用前景人物遮挡,做到了既强调人物所处的环境又不让这些环境喧宾夺主影响人物塑造,避免血淋淋的视觉刺激,实在难能可贵。
《索尔之子》的另一个精彩之处是全片的冷静、客观风格。影片采用手提摄影机跟随拍摄的方法,始终在索尔的背后,以索尔的视角呈现故事的细节。全片没有任何音乐,只有集中营里嘈杂、恐怖的环境音响,令人如身临其境。演员的台词也很少,表演内敛、真实。这种客观、冷静的讲述方式比那些刻意煽情的控诉更具有批判和醒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