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防心肌梗死、脑梗塞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选哪个好?

有人给华子留言,问在预防心肌梗死、脑梗塞的时候,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选哪个更好?华子说,这两个药物属于同一类药物,都是抗血小板药物。它们的作用相似,可以互相替代,也可以联合应用。在使用的时候,通常首选阿司匹林,在患者有阿司匹林禁忌,或是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时,再考虑选用氯吡格雷。

一、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

在进行心肌梗死、脑梗塞的预防时,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方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可缺少。因为心肌梗死、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引起血小板聚集,进而导致血栓形成。所以,只要抑制了血小板的活性,在斑块破溃的时候就可以阻止血栓形,预防疾病的发生

血小板的聚集,有多种诱导因素。通过血小板的环氧酶(COX)生成的血栓素A2(TXA2),以及二磷酸腺苷(ADP)对血小板上的ADP受体的影响,都可以造成血小板的聚集。

阿司匹林的作用,是与COX结合,抑制TXA2的生成;而氯吡格雷是阻断血小板膜上的P2Y12受体,阻止与血小板与ADP的结合。两种药物的作用原理虽然不同,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最终都会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二、两种药物在使用时的差异性

既然两个药物的作用相同,那么为什么华子说要首选阿司匹林呢?这是因为,两药在发挥作用时,存在差异性。阿司匹林口服吸收后,会直接与血小板结合,发挥抗血小板作用。而且阿司匹林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在血小板的生命周期内,会被持续地抑制。

氯吡格雷属于前体药物,本身没有活性,需要经过肝细胞中的CYP2C19酶代谢之后,才会释放出活性物质,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如果人体内CYP2C19酶数量不足,或是代谢活性低,就不能产生有效的作用。

不同人种之间存在着基因差异性,在白色人种中,CYP2C19酶低活性者大约在3~5%,黑色人种为1~7.5%,而我们东方人为11~23%。也就是说,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氯吡格雷之后,并不会产生抗血小板的作用,不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性

所以在使用氯吡格雷之前,最好做CYP2C19基因检测,以确定用药有效,或是使用不需要体内代谢过程的替格瑞洛。但不论是做基因检测,或是用替格瑞洛都会增加患者的用药成本,所以阿司匹林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三、两种药物在副作用上的区别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都会造成凝血功能减弱,引起出血风险增加的副作用,比如说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等。在引起出血的不良反应上,两者相差不大

不过阿司匹林对环氧酶的抑制,会使对消化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黏膜损伤,有些患者由于消化道损伤严重,而不得不停用阿司匹林。而且有哮喘者、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都不能使用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对消化道的损伤明显小于阿司匹林,也不会引发或是加重哮喘,总体的不良反应要小于阿司匹林。所以不能耐受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人,在确定服用氯吡格雷有效后,可以用氯吡格雷代替阿司匹林。

总结一下,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虽然作用原理不同,但都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两者可以互相替代,而且氯吡格雷的副作用小于阿司匹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