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壁垒,支付宝怎么就从工具变成了生态

蚂蚁的能力体系以支付宝为核心和载体,正如招股书中所说,在蚂蚁的商业模式下,目前还没有竞争对手。究其原因就是,一株草可以替代另一株,一棵树可以替代另一棵,甚至一只老虎的增加和死亡也不会对森林特别致命,但是一个生态系统一旦形成,打破就是伤筋动骨,想要替代堪比蚍蜉撼树。何况系统最强大的就是,它们形成了循环,所以会动态地自我维稳和修正,发生倍数效应。
一、蚂蚁最大的壁垒:蚂蚁已经形成的生态系统

招股书中描述蚂蚁的竞争优势第一点就是生态效应:支付宝平台通过提供一体化的数字支付和数字金融服务,为消费者、商家和合作伙伴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支付宝 APP 连接了中国超过 10 亿用户、超过 8,000 万商家及超过 2,000 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公司的平台可随时随地使用

各类数字支付、数字金融和数字生活服务。这些服务的紧密结合产生了强大的协同效应,进而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公司帮助生态系统各参与方之间实现了数以万亿的交易。

公司的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强大的网络效应:更多的服务带来更高的客户活跃度,进而积淀了深入的客户洞察,帮助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协作创新,并进一步提升用户活跃度。用户使用的服务越多,公司平均获客成本越低,业务的协同效应越显著。
公司的数字支付业务对帮助公司以较低获客成本吸引大量用户至关重要,而公司平台良好的活跃度和粘性帮助公司积淀客户洞察,从而让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能够以创新的方式服务这些客户。公司的支付宝平台是一个能够产生自我强化效应的强大生态系统,这是公司重要的竞争优势。

二、蚂蚁生态是如何形成的
互联网热了很多年,移动互联网热了也是很多年,涌现了层出不穷的概念、N种商业模式和无数的APP,但是能够成为携程、滴滴类的平台的不多,能够形成生态的或许也只有支付宝和微信。
1.从工具到平台

一个好的APP一定是致力于解决用户的痛点,为用户创造价值,当能够形成粘性就会惦记着流量变现,进行相关/非相关多元化,也就是目标成为一个平台。
但是平台就意味着多个方向,从一种基因出发、一个场景开始扩张到多个场景很艰难,APP的独特性越强就越困难,而往往独特性越强的APP才会更熟知需求和解决痛点。所以从工具到平台,很难,需要解决的痛点天然就可以链接多方或是适应的场景天然就有延展,而不是自己努力成长为巨无霸。
2.从平台到生态系统

那么从平台,到一个可以吸引足够多的利益群体,各得其所,形成动态循环,各方均能得利,让雪球越滚越大的生态系统就更难。因为太多的行为和交易本身是零和游戏,长久动态并且为所有人创造价值太难了。
而数量的激增,有时候是量变引发质变,有时候也是突破了能力的上线,介于两个极端之间更多的是形成规模效应后有形成了反规模效应。所以不是每个平台都有机会发育成生态系统。有能力处理激增的数量,找到底层的关键逻辑,并且把关键的逻辑作用到对所有人有利的方向,都是生态系统形成的挑战。
3.生态系统的产生往往是自然的,推动往往是动态调整

(1)信用支付功能:作为工具的开始

有限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支付宝的产生本身是为了支持淘宝的支付,有了创新式的信用支付方式,网线两端素昧平生的消费者和商家,消费者不用担心付款收不到货、商家不用担心发货收不到款,银行接受了与支付宝的快捷支付,从那个著名的段子不知道电脑那边是人是狗的大众互联网伊始,淘宝才能够开始。所以支付宝自自然的工具开始,解决了商家与客户网络交易的痛点。

(2)支付功能的拓展:做大一统的平台

而这种解决方式带有的基因是非常面向全面的消费者和全面的商户的,所以从使用者而言却是具备很强大的广泛性,而所有的商业行为本身都脱离不了支付,又可以覆盖足够多的场景。

所以支付宝可以渐渐脱胎于淘宝,不再只是淘宝的支付,可以满足个人和企业的转账,可以应用于现实场景的转账。而随着场景的扩张,支付宝链接和不只是电脑这边的消费者和商家,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和商家。随着用户与场景的扩展,支付宝天然成为了集结更多个人和商户用户的平台。

(3)技术+数据:活下去,让数据说话

用户数量、使用频度、场景的激增曾经或许一直给支付宝带来的一定是更大的技术压力,深刻的记得由曦的《蚂蚁金服》中对于蚂蚁金服创业史精心动魄的描述,巨量的数据和交易带来的首先是压力,因为只有活下去才有下一步,如果第一年的双十一结算宕机的不是几秒钟几分钟,而是几小时+无数错误,我想就不会有双十一的盛宴了。

第二步才是,我又有技术,又有数据。我完全可以自己牛逼了,参见招股书历史沿革,阿里巴巴曾经不是蚂蚁的股东,2014年签订了一套协议,蚂蚁向阿里巴巴增发33%股权,并且阿里将支付相关知识产权转让给蚂蚁,双方互相授权使用相关知识产权、数据并且在业务上保持互利互惠,但是这个协议在2019年才完成入股,在阿里入股前,不可置疑蚂蚁已经成为了业务上可以独立生存,并且完成了多轮融资的至少可以被认定为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我们只看到了产生法律效力的结果,但是不知道这其间都多少商业故事。

再说蚂蚁的进一步壮大,将数据作为量变的底层逻辑可以自然的避免反规模效应,因为数据越多,越深入能够分析出的数据更加的真实,而不会更加的不真实。而随着数据的分析,每个消费者的标签越来越清晰,就能够产生更精准的投放,消费者可以收获更可心的服务,提高使用频率,商家可以更高转化的广告,其中不只包括奶茶店和炸鸡店,也包括卖保险的、卖理财的,放印子的不只能够把放印子和付款场景结合在一起,少了自己开拓市场的功夫,还能通过数据更好的做风控。

每增加一个客户一笔支付就会累积一个数据,深化一个数据分析的结论,优化一个服务推送,降低一点获客、风控成本从而优化服务的提供,吸引新的客户和客户新的购买与支付。自此,生态系统动态而自然地产生。

三、打个比方

前几天在知乎看到了一个故事,个人觉得很适合打个比方理解支付宝是如何形成生态的:

①大西北建了一个光伏发电站,因为荒漠化飞沙走石特别损伤娇嫩的光伏板。

②于是为了解决荒漠化的问题,大家撒了牧草种子。风小了,板子保住了。

③但是板子挡了风,清洗又提供了水,牧草竟然长得越来越高挡住了板子,一岁一枯荣的时候还容易产生火灾,

④于是大家养了羊。

⑤羊守着草吃呀吃,又啃成了荒漠化,

⑥于是人就得开始赶羊,技术员不擅长也不想专职学畜牧业,于是老乡们成了放羊人。

最后,电站发着电,牧草改善了荒漠化,羊长得肥肥的,牧羊人多了块收入,不只形成了简单的自然界生态循环也形成了社会和商业的生态循环。

那么,我们把电站=淘宝,牧草=支付宝,羊=更多用户,牧羊人=更多商户(金融小伙伴)带入,这个故事就变成了:

因为①淘宝是网上卖货,虽然模式很好、效率很高,但是遇到了大家不信任的问题无法继续经营(类比荒漠化伤板子),

②于是淘宝开发了支付宝(电站撒了牧草种子),

③支付宝和淘宝相互帮助茁壮成长,支付宝自成体系不被控制(牧草挡住了板子),

④支付宝被淘宝放生出去自己积累技术、自我盈利(电站放了“羊”),

⑤数据激增影响生存(羊又啃出荒漠化),

⑥支付宝发展技术,做好大数据,支付宝向商户和金融小伙伴提供大数据支撑获客、风控、决策(牧羊人出现,解决就业增加收入),

于是从淘宝支付需求开始的工具,成为了平台最后又成为了生态。

感觉这个比方棒棒的,如果你也觉得是,请评论告诉我!

我才不会说,就像是《私生子》中,父:当我俩单独相处的时候,你一定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子:是,叔叔!剧院老板要求小仲马修改这句对白,变成父子热烈的拥抱。小仲马严正拒绝,他说:“我就是为了这两句台词,才写这个剧本的”。

我就是为了这个例子才在前面掰扯这么多的,好开心~

(0)

相关推荐